没有全局在胸,不会投下一颗好棋子。
作为领袖人物,更需要有历史的眼光,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毛主席的高瞻远瞩的确让人敬佩。
他不止一次说过,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透彻了解,是一切战略预见的基础。从革命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有诸多预言,都是科学的、正确的。
图 | 毛主席看望战士们
第一,青年毛泽东预言:中日必有一战1901年,年仅8岁的毛泽东被父亲接回家上私塾,此时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慈禧太后为了取悦洋人以及缓和国内危机,一直把自己打扮成“新政”的旗手,经济上成立了农工商部,文化上废除了科举制。
其实早在1894年,中国和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并且胁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赔偿了巨额赔款,而且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
毛泽东当时刚刚出生不久,尚且不知道国家大事,直到去长沙读书后,才知道日本人妄想侵略中国早已经是蓄谋已久。
1915年,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空隙之际,强迫民国总统袁世凯签订了“二十一条”,妄想控制中国,虽然最后没有得逞,但足以见日本的狼子野心。
事实上,日本人想侵略中国的野心早就有之,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大臣丰臣秀吉就多次狂妄地表示:“当我统治日本后,就把一切国家大事交给弟弟,自己则全心去征服朝鲜和中国。”
1916年毛泽东正在长沙求学,6月,两个消息让青年毛泽东预感很不好。第一,母亲病重,他不得不回家安心照顾母亲,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大。第二,袁世凯去世,国家陷入动乱之际,日本人蠢蠢欲动,真让人堪忧。
人子皆欲床前尽孝,毛泽东在韶山照顾母亲期间,一直在思考着国家大事,虽然自己还是一个学生,但他一直为时局担忧,为了排解心中的愤懑,他给好友萧子升写了一封信。
其中写道:大隈阁有动摇之说,然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20年内,非一战不足于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决,注意东事少。
意思就是,我中华大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日本人重重倒行逆施,20年内,中日必有一战。毛泽东虽然年纪轻轻,但已对国家时局有了深远的见解。
那段时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在国内十分火爆,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被深深震撼,中国多少莘莘学子都感同身受同仇敌忾。
图 | 恰同学少年里的萧子升
尤其是1919年初,万千学子都在期待一件事,那就是巴黎和会,这件事促成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所谓巴黎和会,背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理说,中国也是同盟国,作为战胜国应该把租给德国的青岛还给我国。但日本人趁机对德宣战,把青岛的德国人赶走,强迫中国把青岛转租给日本。
对于中国来说,这已经不是青岛的问题,而是中国人的尊严问题。外交家顾维钧在巴黎和会后落泪说:弱国无外交啊。
大清朝腐败无能,留下的断壁残垣让中国无数青年无法接受,他们纷纷给政府施压,绝对不能把青岛给了日本,更不能在纸上签字。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陈独秀和李大钊领导北京的大学生集体罢课,迫使政府拒绝签字,最后才让日本让步。
坦言说,《新青年》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若不是新思想新改革,万千学子怎么会知道国家的概念,青年毛泽东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1931年,正当红军和国民党军在南方苦战时,蓄谋已久的日本人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大战一触即发,青年毛泽东的预言果然成真了。
第二: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站在统一战线上一致对外,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内情况一直不太乐观。
先是上海沦陷,然后武汉告急,冈村宁次带领几十万兵力逼近了南京。长江两岸,大别山麓,日本侵略者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先看国民党内部,早已经慌乱成一片,国民党军官腐败不已,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让全国群众失望至极,甚至有人发出叹息:中国不久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没有闲着,他早已经预见到了这场战争此后的态势和发展。
5月的陕北乍暖还寒,小河还没有解冻,树上还挂着冰凌,毛泽东坐在杨家岭的一个窑洞里,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准备写一篇酝酿已久的文章。
周恩来曾问过毛主席,打算怎么办呢?现在国内的呼声太多,有人认为我们一定会战胜日本,有人则说没希望,甚至我们要亡国了。
如何澄清这些错误认识,统一国内的思想呢?毛泽东对刘少奇说:“我们召开一个抗日战争研究会,你来主持我来作报告,等我写好材料就叫你。”
这一写,毛主席足足写了9天,也就是著名的《论持久战》,全文有5万多字。笔迹未干,毛主席便吩咐警卫员把刘少奇和朱德等人都叫来。
在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毛主席纵横捭阖,进行了一次轰动延安的演讲,他说:“我们和日本这场战争,最起码还得七八年。”
所以才叫“持久战”,这一说,大家又议论纷纷,七八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还要打这么长时间,何时可以迎来新生活?
毛主席并不是随便说说,他在《论持久战》中运用了充分的论证,第一,之所以说这场仗不能速胜,是我们要承认,现在敌强我弱,现在日本武器装备也比我们好,所以不能急。第二,我们有我们的长处,那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国际上来说,我们是被侵略的一方,也必然不会亡国。第三,邪不压正,我们是大国,是文明的,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根深蒂固,而日本是小国,是野蛮的。
在这本书中,毛主席分析的面面俱到,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国入侵印度,宋蒙战争失败的原因等等,站在新的角度告诉全国人民这个道理,真是有理有据。
所以总之一句话,那就是中国不会亡国,但也不会这么快就胜利,只要我们坚持七八年,我们一定能胜利。
据说国民党军官白崇禧在阅读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后,对毛主席佩服的五体投地,他还把这本书推荐给了蒋介石。
意外的是,蒋介石不但没有差评,而且还号令全军将领,每人一本,彻夜通读。显然,蒋介石也对毛主席在书中的论断是认可的,这其中不乏种种敬佩之情。
换言之,《论持久战》是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思想武器。据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也是这本书的忠实粉丝,他曾说:“毛泽东的文章分析得十分深刻,有很大的预见性和说服力,我已阅读过七八遍了。”
1945年,日本投降,从七七事变爆发到最后胜利,经历了八年时间,毛主席的预言再一次成为了现实,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第三:1947年预言建立新中国1947年面对全国战场,蒋介石决定让胡宗南率20万大军进攻延安,甚至还喊出了“活捉毛泽东”的口号。
几十万大军来势汹汹,延安群众呼喊:“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的确十万火急,胡宗南的部队加起来甚至有25万,而陕甘宁周边,我们的军队不到4万,这是有目共睹的。
来而不往非礼也!毛主席思考了很久,决定主动放弃延安,转战陕北。
延安的群众十分不理解,希望毛主席留下来,我们一起和敌人战斗,但毛主席表示,我们这样做,并非是怕敌人,而是一种策略。
兵家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毛主席和蒋介石交锋多年,深知蒋介石的为人,毛主席说:“蒋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他占领了延安就不会轻易放下,实际上是输掉了一切。”
换句话说,延安是历史名城,蒋介石占领延安后,不会轻易放下,所以说他是背上了包袱,所以毛主席说:“蒋介石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们就也可以打到南京去。”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毛主席形象地说,我们放下一切一身轻,轻装上阵与敌人作战,很快就可以消灭敌人。
但毛主席在延安生活了近十年,吃了十年的小米,和这里的群众鱼水一家亲,甚至血肉相连,真是舍不得分开的。
撤离延安那天,毛主席让警卫员把我们住过的屋子打扫干净,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这是我们自己的家,我们还是要回来的。
王震曾问过毛主席,胡宗南会不会追击我们,消灭了我们?毛主席笑着说:“不会的,胡宗南不是你王胡子,他没有那个本事。”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非常自信地对大家说:“我们这次走了,还会回来的。我们要用一个延安,换取整个中国,打败蒋介石,不超过5年。”
接下来,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毛主席骑着马,在陕北和敌人周旋作战,而且还指挥着全国战场,不到半个月,整编第76师被全歼,这年12月,陕甘宁大部分地区被解放军夺了回来。
果然,经历了两年多的三大战役,全国大部分地区解放,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一举南下,南京解放,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而毛主席的那句预言,仅仅两年后就变成了现实。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伟大的军事才能,尽在眼前。
再看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看似是不得已做出的战略转移,实际上是毛主席的神来之笔,他那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四:我们超越美国可能需要一百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在要不要出兵援朝的问题上,毛主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对彭德怀说,这场战争要打,一定很艰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世界大国美国,如果不打,后代人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被帝国主义欺负。
最后在百废待兴之际,毛主席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从1950年开始到1953年双方签订停战协议,我们取得了伟大胜利。
据有关统计,中国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共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62.5亿元人民币。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和美国之间存在着差距,这不仅是在空军方面,在各个方面都需要赶超。
所以毛主席果断下令开始研制原子弹,开始进军航天事业,在重工业上也开始了全力出击,当时很多人开始疑惑,我们这么做,这得多久超过美国啊。
毛主席在一次中央会议上说:“中国如果要赶超美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在中国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这些有目共睹的成就都是中国人们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从时间上看,如今,新中国成立已经70多年了,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正在逐渐减小。
不论是在科技上还是经济上,我们都在快速增长,到2010年,美国GDP总量为14.99万亿 ,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降低到20.5%。毛主席的预言也有可能会变成现实。
后记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科技、教育、文化战略方面,以及国际政治战略方面,毛主席还有很多精辟的战略预见和战略决策,同样是科学的、正确的。
比如有个记者曾在抗战时期问毛主席,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以后会如何解决,毛主席预言说,这是历史的遗留问题,其实可以按照协商的办法进行解决。
毛主席的意思很明确,由于我国历史的一些问题,很多地方都没有管好,但我们主张和平,任何和平的办法都可以协商。
果然1997年香港回归,邓小平在生前就说过,毛主席其实早有安排啊。又2年后,澳门也回归祖国,这一切都再一次说明了毛主席高超的预见精神和他的高瞻远瞩。
他曾经说过: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毛主席的预言,绝不是臆测,也不是巧合,而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再加上超凡的洞察力、深入的调查研究、缜密的分析判断,从而得出合乎客观规律的结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毛主席之所以可以成为伟大领袖,他的能力和天赋是多方面的。他的伟大,也绝不仅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