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控快讯(文/每日一CHEK)2024年,比亚迪成功跻身全球汽车品牌销量排名第四,并在全球多个市场取得了显著的销量成就。仅2024年,比亚迪便多次在单月销量榜中位列全球第二。除此之外,比亚迪还成为了新加坡年度销量第一的汽车品牌,并在马来西亚、泰国、哥伦比亚等国荣膺电动汽车品牌销冠。这一系列成绩标志着比亚迪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强劲表现,其新能源汽车的足迹已经覆盖全球六大洲,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城市。
比亚迪不仅在销量上表现出色,在海外扩张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在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泰国等国家设立了乘用车工厂,并通过建设自己的滚装船队,如“开拓者一号”、“常州号”、“合肥号”等船只,进一步推动了品牌的全球化发展。
然而,在中国品牌不断崛起的同时,我们不禁要回顾日系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历程,以便更好地理解比亚迪以及其他国产车品牌在全球市场面临的挑战。
回顾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中东局势的动荡,导致美国市场对省油车型的需求急剧上升。日系车因其高效能和省油特点,迅速在美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到了1980年代,本田、丰田等日系车企业几乎成为美国市场的主导力量,成为美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然而,随着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日本车企实施“贸易保护”,并强迫日本车企通过“自愿出口限制”减缓市场压力,日系车在美国的竞争环境变得愈加复杂。
此后,通过“广场协议”对日本整体经济的打压,日元升值导致日本车企在美国的竞争力逐渐下滑,最终日系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开始出现下降。这一历史进程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的国际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面对美国市场的种种挑战,日本车企最终认识到,只有在美国本土建立生产基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问题。于是,通过与美国本土厂商的合作,日系车企成功避开了进口限制,并成功地将“日本制造”这一品牌形象打入美国市场,最终实现了在美国市场的长期稳固发展。
这一历史背景与今天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之路不无相似。比亚迪的全球扩张,尤其是在海外建厂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展现了中国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面对的挑战与机遇。与日系车在美国市场的经历相似,国产车品牌也需要在全球市场中找到突破口,克服贸易壁垒、品牌认知和技术差距等一系列问题,才能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