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如是蒋介石曾经最爱的女人,15岁嫁蒋介石,21岁被迫离婚

糖果公主甜心间 2024-12-10 15:54:52

在黄埔军校的日子里,蒋介石以身作则,勤勉治校,他与师生们同吃同住,深受大家的尊敬。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校长”,而他身边的那位被称为“蒋师母”的女子,则是陈洁如。

1914年,年仅14岁的蒋介石在家族的安排下,与缠足的旧式女子毛福梅成婚,并有了长子蒋经国。但随后,蒋介石离开家乡,独自来到繁华的上海,在那里,他邂逅了出身风尘的姚冶诚,为她赎身后收为小妾。

到了1921年,蒋介石却选择与毛氏和姚氏都断绝关系。这一年,他遇见了陈洁如,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与毛福梅的传统形象和后来宋美龄的西式教育背景都不同,陈洁如出身于浙江镇海,后随父亲移居上海,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

在陈洁如年少时,她就被母亲送进了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子学校,这是一所注重女性教育和独立思想培养的学校。在这里,她学习了文化知识,还结识了好友朱逸民。朱逸民与上海著名财阀张静江关系密切,陈洁如也经常有机会出入张家。

正是在张静江的家中,1919年,蒋介石首次见到了陈洁如。她当时只有14岁,但她的成熟气质和高挑身材深深吸引了蒋介石。这位年长她18岁的军事将领,对她一见钟情,随即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不久后,陈洁如的父亲因心脏病突发离世,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张静江夫妇给予了她们物质上的帮助,还积极撮合陈洁如与蒋介石。在多方面的考虑下,陈洁如答应了蒋介石的求婚。

1921年12月5日,这一对新人在上海永安大楼举办了婚礼。张静江作为证婚人,而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国民党重要人物戴季陶则担任了主婚人。

蒋介石在他的日记中对于这段婚姻并未多言,甚至对于追求陈洁如的过程也鲜有记载,但这并不妨碍两人在婚后的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陈洁如成为了蒋介石的贤内助,更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据李宗仁回忆,他与蒋介石结拜时,在金兰帖上签名后,还特地附上了“妻陈洁如”的字样,足以见得陈洁如在蒋介石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婚后不久,蒋介石接到了孙中山的电召,于是他们全家南下广州,开始了新的生活篇章。一直到北伐胜利的前夕,陈洁如都陪伴在蒋介石身边。陈洁如的英文造诣颇深,这让她在各种社交场合都能游刃有余,蒋介石对此深感自豪。

1922年,陈炯明的叛乱震惊了全国,他公然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登上永丰舰以躲避危险。蒋介石冒险登舰与孙中山会面,而陈洁如也勇敢地跟随在他身边,共同面对危险。这进一步提升了她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

之后,蒋介石曾一度返回家乡,陈洁如以她的谦逊和尊重,对待蒋介石的大夫人毛福梅,同时,她对蒋介石的两个儿子也视如己出,关爱有加。这份真诚和善意得到了毛福梅和蒋经国兄弟的敬重。

1924年,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他带着陈洁如南下,两人这才算是真正有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家。陈洁如以“蒋校长夫人”的身份,开始活跃于各种社交场合,结识了众多国民党军政要员及他们的夫人,逐渐在社交圈中崭露头角。

随着蒋介石在政治道路上的顺风顺水,他在党内的地位日益提升,原本恩爱的两人却逐渐产生了隔阂。尤其是当蒋介石在某次聚会上遇见气质非凡的宋美龄时,他的内心便完全被这位佳人所吸引。

当时的宋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财阀,在战乱时期,他们急需军队的保护,而蒋介石则渴望得到财阀的支持。无论是出于对个人情感的追求,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蒋介石都下定决心要赢得宋美龄的芳心。

蒋介石对宋美龄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其热情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初对陈洁如的追求。宋家大多数人最初并不同意这门婚事,但在大姐宋霭龄的极力撮合下,两人最终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蒋介石再次面临了当初迎娶陈洁如时的困境,他必须妥善处理好之前的感情纠葛。此时,远在家中的陈洁如还毫不知情,她不知道自己即将被丈夫遗弃。

这次蒋介石并没有采取直接的手段,而是用甜言蜜语哄骗她出国深造,甚至为了打消她的顾虑,他谎称这是一场政治联姻,只会维持五年。

1927年8月,一艘从中国开往美国的轮船缓缓驶离港口。船上的广播里传来了最新的消息:蒋介石已与原配毛氏正式离婚,与其他传闻中的女士也已无瓜葛,家中只剩下子孙相伴。

船上的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却无人注意到角落里的陈洁如。她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脸色煞白,难以置信地看着广播的方向。

她无法接受六年的婚姻竟然被那个男人一句话就轻易打发掉了。她心里明白自己被骗了,蒋介石让她去美国进修五年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为后面的宋美龄腾位置。

1933年,陈洁如在美国的学习时间已经超过五年,可她并没有等来蒋介石要接她回国复婚的消息。于是她只能孤身一人踏上归国的旅程,再次回到那个曾经被骗的伤心地上海。

重新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陈洁如的心情难以平复。这里,曾经承载了她的欢笑与泪水,如今却成了她的伤心之地。往日的点点滴滴,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不禁感慨万千。

陈洁如选择在上海生活,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她的亲人,更是因为这座城市见证了她曾经的辉煌与落寞。她的养女“陪陪”,以及年迈的母亲,都是她在这片土地上难以割舍的牵挂。

说起“陪陪”,其实是陈洁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收养的。那时,她与好友何香凝一同前往广州平民医院,恰巧遇到了一个刚刚生产完的萧姓侨眷产妇。

那产妇已经连生了九个女儿,前八个都因家境贫寒而送人,这第九个女儿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看着襁褓中那张可爱的小脸,陈洁如心生怜悯,便在蒋介石的同意下将她抱回了家。

陈洁如为这个孩子取名为瑶光,寓意着她如同璀璨的星光一般,为这个家庭带来希望和温暖。瑶光的到来,让陈洁如体验到了作为母亲的喜悦与责任。她悉心照料着瑶光,即使后来与蒋介石离婚,她也始终将瑶光带在身边,母女俩相依为命。

1937年,上海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陈洁如带着瑶光在法租界艰难度日,她时刻担心自己会成为日本人要挟蒋介石的工具。那段时间,她闭门不出,整日提心吊胆。好在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掩护下,她得以逃离上海,前往重庆避难。

在重庆的日子里,陈洁如与好友吴忠信的夫人时常来往,两人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而瑶光也在这段时间里逐渐长大成人,她的婚事成了陈洁如心头的一件大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到20岁的瑶光嫁给了一个姓安的朝鲜人。然而这段婚姻并未给瑶光带来幸福。安先生在瑶光生育了两个孩子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瑶光独自抚养孩子,生活陷入困境。看着女儿遭受如此磨难,陈洁如心如刀绞。

在好友周安琪的介绍下,瑶光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少将参谋兼《改造日报》社社长陆久之。这次婚姻让瑶光重新找到了幸福,两人共同生育了一个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对于这个女婿,陈洁如非常满意,她特意将一块珍藏多年的金壳怀表作为见面礼送给了他。这块怀表是当年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时苏联顾问鲍罗廷赠送的礼物,意义非凡。

陆久之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报社社长,还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他在抗战胜利后因主办的《改造日报》宣传和平思想而被中统逮捕。蒋介石无奈托人递话才使他幸免于难。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陆久之作为蒋介石女婿的身份是得到认可的。

1949年年底,随着国民党政府的败退,蒋介石当局撤至台湾。而陈洁如,选择了留在繁华的上海。她在这里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甚至曾担任过上海卢湾区的政协委员,每月领着200元的津贴,过着简单而安稳的生活。

从统一战线的角度来看,周恩来总理当时或许对陈洁如寄予了某种期望。他希望她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或许能促使蒋介石反思和回归,为和平统一台湾贡献力量。

1961年初,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亲自邀请陈洁如到西花厅做客。随后,总理还精心安排她前往香港定居,希望她在那里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香港的那段时间里,陈洁如确实成为了两岸沟通的一座桥梁。她尽自己所能,为和平统一事业贡献着力量。可她毕竟只是一个人,无法改变整个大局的走向。

当蒋介石得知陈洁如已定居香港后,他特意委托戴季陶的儿子戴安国前往探望。戴安国不仅带去了蒋介石的问候,还递上了一封深情的信件。

信中写道:“听闻你已经来港,往日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到你的照顾,中正从未忘记。”这封信表达了蒋介石对陈洁如的感激之情,透露出他对往事的怀念和感慨。

蒋经国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亲自前往香港探望陈洁如。他对陈洁如礼遇有加,不仅在九龙太子道为她购置了一座公寓,还时常关心她的生活起居。

陈洁如未再改嫁,她独自一人在香港度过了余生,直到1971年离世。在临终前,她给蒋介石写下了最后的遗言:“多年来,我委屈自己成全你,但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这句话道出了她长达44年的委屈和牺牲,也让蒋介石看后泪流满面。

素材来源:

[1]薛念文.蒋介石日记中的陈洁如[J].文史博览,2010,(11):43-44.

[2]李圆.做了七年蒋介石夫人的陈洁如[J].兰台内外,2013,(01):22-23.

[3]杨天石.陈洁如回忆录何以尘封近30年——蒋介石日记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13,(05):227-234.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
糖果公主甜心间

糖果公主甜心间

糖果公主甜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