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今天来继续写写《三体》吧,这本小说和刘慈欣老师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中国科幻代表,中国科幻之王。
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也应该能看到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我们在网上,但凡出现一部科幻作品,立刻就有人跳出来说:不如三体,或者某个设定不如三体精深,又或者某个理论是错误的,黑暗森林才是永恒。
反正但凡是科幻作品,你就看到有人跑出来刷《三体》,它和刘慈欣老师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就是它渐渐变得有点讨厌(就是饭圈化),于是乎,我相信大家看到网上已经开始有《三体》是“科幻原神”的称呼了。
如果你要我个人评价的话,那就是中国刘慈欣太少,《三体》这样的作品太少。这就像科幻大片只有《流浪地球》系列拿得出手,就像3A游戏只有《黑神话悟空》一样,这个产业本身并不繁荣,但它确实是世界级的水准,一己之力如何如何——
这也不是夸张,但确实太少了,国内观众为了骄傲只能拿这部作品出来吊打一切,那些各种关公战秦琼都还是好的,是不是就出现跑出来念叨两句,这和任何饭圈一样都是令人讨厌的,于是自然就出现开始嘲讽的群体。
现在网络上任何流行文化,基本上都是这个趋势,不是神作就是构思,我觉得不如什么什么。
确实是中国科幻王牌,也确实吹得太狠,《三体》没有吊打一切《三体》真的是挺好的科幻小说,世界级水准是肯定的,但在国内肯定是过于被神话了。
从古希腊时候开始,文脉切分成了两条,一条以故事叙事为主,另一条则是工程技术文献。科幻呢,俩个都占了一些,而且还可以根据文风进行权重。 西方科幻从凡尔纳的开始,逐渐在一战二战时期发展成了重视科学的路子,巅峰时期产生了坎贝尔原则,表现为对技术的痴迷,偏向硬核。
这属于是坎贝尔自己的兴趣投射,二战之后科幻的黄金时代来临了,英美经历了巨大变革,因此催生出一批绝代猛男。他们打破了约定俗成的原则,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知识体系糅合进科幻创作中。
这一时期的作品都是宏大叙事,宇宙很空旷,但是人类必将征服一切。
美国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就是阿西莫夫,克拉克和海茵莱茵,波兰科幻作家莱姆也是那个时期的大师。
刘慈欣学的是克拉克,如果你纯粹讲科学领域幻想,刘慈欣是没有克拉克精深的,如果你讲哲学思辨和科幻幻想,刘慈欣是绝对不如莱姆的,但这两个作家最大问题是没有科幻史诗(就是那种大众最喜欢看的作品)。
克拉克最著名系列作品是《太空漫游》,只要你看过电影都知道作品完全是科学畅想,人类寓言和西方艺术结合体,非常闷非常闷,莱姆的科幻小说更是会让你不一定看得懂。
阿西莫夫影响很大的机器人系列,多数人没有看过。而阿西莫夫最负盛名的科幻史诗是《基地七部曲》,它背景又完全是以太空罗马为代表,中国人观众嗤之以鼻的(至于里面出现多少非常牛逼的科幻点子,幻想,大家也不关心)。
因为中国人肯定会对于“光年尺度的中国近代史”感受更深刻,何况刘大老师确实写得又好。
至于海茵莱茵公认要逊色些,我个人觉得刘慈欣老师也比海茵莱茵强一点,但科幻史的影响则不一定,因为刘慈欣作品时间还短,在海茵莱茵手里大成的“太空虫族”,都已经成为流行文化重要设定,如同托尔金《魔戒》的种族设定一样。
同样的例子还有《沙丘》系列里面的各种设定,你不喜欢是因为它以西方那边历史为主,但你不能否认人家的影响力和启迪性,这是事实。
这种鸡血上升期,到了7080年代因为经济下滑得以遏制,催生了白银时代,赛博朋克的诞生,科幻作家们发现鸡血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新浪潮运动开始,作家们把目光移动到眼前。关心身边的事,个人的命运。时至今日,欧洲美国的科幻通常不会再搞什么宏大叙事了。
而且,西方已经完全是在搞解构,什么种族问题,肤色问题,性别问题,后城市化时代,后现代化时代心理问题等等。
这时候刘慈欣来了,很复古的黄金时代文风,推敲技术,关注人类跟宇宙的对抗,宏大叙事,人物符号化(登场时候的表现直接就能推测到他的结局),作为展现思维实验的镜头,而不是将环境作为背景,写人遭遇。
中国人为什么不看国外科幻?因为水土不服,因为人家早就走到中国前面去了,中国人如今觉得大刘这套很新鲜,其实真的不新鲜。当然依然很新鲜,因为《三体》本身是新点子的集中爆发,但是文脉风格上都是国外经历一遍的。
这本身是非常难得的,简单举个例子,中国武侠是不是早就已经拍到头了?衰落得不行了。
这个时候越南(举个例子),突然出现一个不输金庸,古龙的武侠宗师,并且写出非常牛批的武侠小说系列,而且这个武侠小说不止在越南范围,在中国范围,甚至在世界范围都获得巨大成功,你说它牛不牛批。
与《三体》的捧上天相比,中国科幻的悲哀,是只有三体《三体》在科幻里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定会在历史上有一笔。但由于文笔和题材,受众注定不会像日常甚至魔幻作品一样广,所以比肩四大和世界上最经典的那几部还是有难度。毕竟真正伟大的作品造成的影响是可以跨越阶级和种族的,这方面来说它还是有欠缺。
吹思想实验大可不必,但凡拿出来一本科幻多多少少都是写人文内核做思想实验的,我发现好多把这部书无脑吹上天的读者都在把它跟网文比,甚至在讨论人物刻画的时候搬出来男频女频这种快消词儿作为论点。
真的小看大刘了, 毕竟《三体》是通俗文学巅峰,怎么也是和金庸一级。
一流的点子,一流的内核探讨,但又有人拿去和严肃小说相比,这样的小说值得拿去跟《红楼》之流作比较,比出不足也很正常,毕竟它又是通俗小说。
举个例子,有人说庄颜跟罗辑的爱情写的糟糕,立刻就有人来说我不是来看爱情的,要是通篇爱情我看个屁,事实上哈利波特全书300w字,写斯内普对莉莉单向的桥段只有8000+;相比之下80w字的《三体》,庄颜和罗辑谈了3000+,所占比例分别为0.26%和0.37%。
然而,这两段情感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差距有多大不必说了吧。没有要求你用大篇幅去描写爱情,但如何用不多的字写出来真实动人的人物确见功底,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必为哪个部分做得不好而沾沾自喜,如果从一开始就那么嫌弃爱情,我的建议是不要碰。
事实上,罗辑庄颜这段感情最动人的一块儿是在第三部加上的那一点儿后续,这也是一开始不打算写第三部的大刘之后补上的神来之笔,他的不擅长情感情节不是绝对的,其实也跟科幻点子一样,是需要灵感的。
《三体》之所以被称为载入史册不是因为其想象力,而是其想表达的中国近代史下面,各种思想和生存困境的碰撞(例如对章北海不顾一切的延续人类文明行为的赞扬、对程心圣母行为的负面描写、维德的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能很好的找到合适的情景表达出来,《三体》之所以具有很高想象力是因为大刘表达这些思想所要的情景需要它们,拿《三体》的想象力说事属于是拿其非特色与其他著作特色相比,当然无法载入史册。
它想表达的这些思想是没有能与之相比者的,读三体不是因其想象,而是因其思想,从这点说其能载入史册无任何问题。大刘自己说过,《三体》是在宇宙尺度上描绘的近代史。 智子科技封锁,对应美苏对中国的科技封锁。 人列计算机,对应的是两弹一星时大量人用算盘代替计算机。 前进四,是至今一部红色主旋律老电影。
章北海出逃后的延迟通信,首长,我第一次为无神论者感到一些遗憾,否则我们就可以怀着希望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最后相聚,这是致敬周恩来和妻子的家书,我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独你,我希望有来生,罗辑致敬谁就不用多说了吧。
战略制衡,为全人类牺牲自己,人类不感谢他等等等等。
《三体》和刘慈欣肯定是中国科幻的骄傲,但问题是中国科幻的骄傲只有《三体》和刘慈欣。
我一直的观点是,大刘和《三体》在科幻类型方面属于太空科幻(短篇也有些不错作品,但成就远远不如),你硬要觉得刘慈欣《三体》一人一书吊打阿西莫夫、克拉克(他偶像)、海茵莱茵、《沙丘》、莱姆、弗诺·文奇、《安德的游戏》《海伯利安》等等等等。
反正太空科幻有史第一,西方科幻十多位宗师都比不上刘慈欣啦,《三体》是最伟大的。
行,没问题,那谁去打《神经漫游者》和迪克(赛博朋克),谁去打时间穿越、废土朋克、蒸汽朋克等等,人家西方开创了多少科幻类型,你中国科幻现在有多少,影响有多大,难道没有思考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