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语道破快乐的非凡力量。当我们沉浸于热爱之事,快乐便如隐秘开关,瞬间开启心流通道。此时,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化作永不枯竭的燃料,驱动我们以无穷动力探索未知。无论是主动追寻热爱,还是与必须完成的任务温柔和解,学会在过程中捕捉快乐,就是握住了通往无限可能的密钥,让平凡日常也能迸发震撼人心的力量。人怎样才能活得天天快乐呢?下面我告诉你我的答案
1、人怎样才能活得天天快乐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来自一次旅游,一次顿悟。2006年暑假,单位组织去华东五省一市旅游。在杭州灵隐寺寺门外,导游给我们讲,人要活得快乐,做到三点就可以: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旅游归来,这三句话在我脑海中反复回响了千万遍,突然有一天,我如同拨云见日,彻底悟透了其中的真谛。从那天起,我真正做到了天天快乐,并且还曾经差点乐晕过。我应该是活得天天快乐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三句话我已经知行合一完全做到了。你要是不信的话,也可以试试。当然了,前提是要先悟到,只有悟到,才能得到,最后才能做到。为了帮助有缘之人,下面我将依据我的个人经验来解释一下这三句话。知足常乐:哈佛大学有个幸福公式:幸福 = 拥有 ÷ 欲望。对于每个人来说,当下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不可能一下子发生巨大的改变。除非像突然中彩票大奖这种极为罕见的情况。在财富处于一定水平的前提下,人的欲望大小是可变的。如果欲望增大,幸福就会缩小;倘若欲望缩小,幸福就会增大。曾经看过一部译制片《豪门恩怨》,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都生活在豪门里,物质财富无疑是极为丰富的,但他们的生活大多却并不幸福。由此可见,幸福和物质存在关联,但并非成正比的关系。幸福其实是一种主观感受,在物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欲望变大,幸福感就会降低,也就难以感受到快乐;欲望变小,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幸福感就会提升,从而能够感受到快乐。2、那快乐和幸福有什么关系呢?在我看来,幸福便是将当下及未来的每一天都过得充满快乐。换言之,好好地活好每一个当下,便是幸福;倘若每天都能沉浸在快乐之中,那便是幸福。3、什么是幸福呢?幸福在于能够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则选择暂时放下。这里的“放下”并非意味着放弃,而是在有时间的时候再去尝试看看能否解决。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就如同一箱猕猴桃。当我们打开箱子时,首先要摸摸每个猕猴桃的软硬程度:
软的猕猴桃意味着该问题已经具备解决的条件,可以立即着手处理;如果不及时解决,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一个变两个。
而那些硬邦邦的猕猴桃,则代表当前这些问题尚不具备解决的条件,难以立即处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过几天有空时再去摸摸它们。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有些猕猴桃已经变软了,这就表示该问题的解决条件已经成熟,可以马上解决它。至于那些依然坚硬的猕猴桃,则再次放下,等到有时间时再去摸摸看。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好地感受幸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人若要活得幸福,就必须学会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拿得起” 是一种勇气与担当,面对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能够果敢地抓住,积极地去追求,不畏艰难险阻,在该进取之时奋勇向前。
“放得下” 则是一种豁达与洒脱,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失去的东西或者难以释怀的过往,能够不执着、不强求,以平和的心态去释怀,让其随风而去,不被过往所累。
“想得开” 是一种智慧与境界,不被琐事所困,不为得失所扰,以开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懂得人生的真谛,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若能做到这三点,人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自得其乐具有两层含义:
在遵循法律法规、恪守道德准则且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像现在,我正在通过文字分享生活感悟。倘若这些文字当中,哪怕仅仅只有一句话能够给您带来一点启发,那么我的快乐就会增加一分。
对于我们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一定要努力从中找到快乐。否则,就会感受到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会影响做事的质量,还会在体内产生有害物质。送你一句话:“凡事有利弊,万事皆有利。”一键三连,点赞收藏并评论,我会告诉您一个能够让您从必须要做的事情中找到快乐的方法。
真心欢迎您把获得启迪的语句分享在评论区。这会增添我码字的动力,说不定还能助力更多的人。毕竟,兴趣堪称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投身于感兴趣之事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使我们身心愉悦,轻松步入心流状态。就在刚才撰写这些文字时,为了配图,我找到了上图灵隐寺带照壁“咫尺西天”的照片,瞬间便领悟了其中的深刻寓意。西天不单单在十万八千里之外,西天还存在于我们的一念之转间。下面这张转念西天的图片是我借助AI原创的,送给在读这段文字的你。同样的处境,转变念头可能就会从苦海迈向极乐。比如我曾经就体验过“极乐”之感,后面我会做介绍。助人为乐:我在参悟快乐的密码时,我媳妇正怀有身孕,还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便萌生了帮助下一代的念头。我是学计算机的,我在想,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什么呢?是硬件,还是软件?对,是软件,就是人的观念、思想等的不同,决定了大部分人的不同命运。我常给别人这么说:即便当时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想用脖子以下的部分与我换,我亦会断然拒绝。因为他都是老胳膊、老腿了,而且他之所以优秀主要取决于脖子以上,就是他的观念、思想、经验等。当时我都年近三十,自认为接触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我就想总结一下我的人生经验,把它传给我的下一代,让他少走些弯路。虽然后来证明,这种想法有点幼稚,我的下一代至少到目前为止对我总结的那一套都嗤之以鼻,感觉根本没有受到帮助。但我感觉,第一个受到帮助的居然是我自己。以前,我总觉得这个世界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充满了挑战。但自从我儿子出生后,我仿佛经历了王阳明龙场悟道般的顿悟。我意识到,尽管世界错综复杂,我们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但其中却蕴含着一些类似“加减乘除”等的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有了这些基本公式,让我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时,能够迅速找到应对之道。自从顿悟到这些基本公式后,我的世界仿佛豁然开朗。每天再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我只需套用这些公式,便能游刃有余地应对,而无需要再去耗费大量的脑力精力去看人脸色、猜人心思。因为我知道人心换人心,事上见人心,日久见人心。
前面说,我在知道、悟到快乐的密码之后,开始给我的下一代总结我的人生经验。在他出生之后,我感觉自己总结得差不多了,想停下来,毕竟总结也是要耗费一些精力和注意力的。这时候我想停下来,但此时我仿佛成了传说中的敲动大铁球的原一平,再想让大铁球停下来——让自己停止总结和思考,已经做不到了。
于是,不再做“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我,开始在“世事洞明皆学问”中自得其乐。这些年我自认为洞明了一些事,比如:
2011年11月:智慧瘦身:非口服、非运动、不挨饿,月减24斤。
2012年5月:“永不生气的办法”得到多位心理咨询师的认可。以及睡到自然醒的高效休息法。
2013年 人为什么会肥胖?吃饭如加油,睡眠如充电。
2014年 软卧上的拾金不昧
2016年战长沙,与诈骗分子斗智斗勇讨回家人被骗的资金。
2007-2017投资港股10年涨了20倍。
2019年8月因为我的努力修正了淄博市的献血表格(见2019年8月15日的问政淄博视频),淄博市不再将法桐这种春天容易产生毛毛让人过敏的树(此处存疑,我们春天过敏季的飞絮到底是不是真的来自法桐,我现在还没研究明白,请有搞清楚的告诉我,并告诉我飞絮的主要来源,以及城市绿化树哪些树更好)。
2005-2023年“18年修了一条路”,还修过N条路,绿化过一条路,治理过城市牛皮癣。
翻新清风亭。
2024年2月协助改进了广州白云山潘高寿蛇胆川贝枇杷膏的旋盖。
2025年4月开发出垃圾分类学习测试小程序“分类的力量”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