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八卦阵那么厉害,为什么后世竟无人使用?

傲芙聊宇宙 2024-12-05 16:42:33

提及诸葛亮,人们总会联想到他的木牛流马、孔明灯,以及那神秘莫测的八卦阵。

可是,即使历史变得如何飘渺和神秘,关于诸葛亮流传下来的成就总有一些蛛丝马迹被我们捕获和复制。

唯有这军事上的奇阵——八卦阵,自诸葛亮之后仿佛再也没有人能布置和使用。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这个传说中的八卦阵的奥秘,以及它为何在后世几乎无人问津的真相。

公元211年,刘备率军入川,留下诸葛亮镇守荆州。为防备东吴偷袭,诸葛亮在夔关沿江设下了八卦阵。这一阵法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东吴军队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而后,在公元228年至234年间,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在一次与司马懿的对峙中,他再次布下了八卦阵,邀请司马懿前来破阵。那场面,气势恢宏,八卦阵内的士兵按照既定的阵型移动,时而如龙出海,时而如凤舞九天,将司马懿的军队困得团团转。然而,司马懿毕竟是个聪明的对手,他深知八卦阵的威力,选择了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这是关于八卦阵的两次记载,通过这两次记载,我们可以窥知八卦阵仿佛天生就带有无形的震撼力,并且无论对面是谁,仿佛都很清楚自己绝无破除此阵的能力。

要说这八卦阵,它源出于古老的《易经》,其核心理念在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一阵法的精髓,在于它的变幻莫测与对全局的精准掌控。

八卦阵最早可追溯到黄帝时期,由《易经》演化而来的“握奇阵”。此阵将一支军队分为八个小方阵,四正四奇,总为八阵,按井字形、环形配置,大将居中,掌控全局。而后,这一阵法历经姜尚、司马穰苴、孙武等人的发展,最终在诸葛亮手中,演化为举世闻名的“八阵图”。

在《新三国》这部剧中,曾有一场宏大的场面来展示八卦阵的神秘和震撼。剧中,八卦阵的运作如行云流水,每一个士兵都仿佛是棋盘上的棋子,按照诸葛亮的指挥,演绎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那宏大的作战场面,那精准无误的阵型变换,无不让人感叹诸葛亮的智慧与才华。

可就是这样一种威力无穷的阵法,却在诸葛亮逝世后,几乎无人能够驾驭。这究竟是为何呢?

其实,八卦阵之所以难以传承,并非因为它的精髓已经失传,而是因为它对指挥者的要求极高。

八卦阵有八个独立的阵法,既可独立,又可合一。每阵八队,八阵共六十四队。在这六十四队之外,还有少部分兵力为游军,称为“余奇”或称“握机”,即机动兵力,由主将随机应变指挥。

八卦阵中四阵为正兵,其余四阵为正兵之中的奇兵,而且不断变化,正兵不仅可以变为奇兵,奇兵也可以变为正兵。这就要求指挥者必须具备超凡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这变幻莫测的阵型中找到破敌之机。

公元643年,唐朝名将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对八卦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八卦阵的精髓在于“变幻莫测,随机应变”。而这,正是后世难以驾驭八卦阵的关键所在。正如曹仁曾摆下的“八门金锁阵”,虽然看似威力无穷,但实际上却只能生搬硬套,一旦碰上行家,便会原形毕露,一败涂地。

即便是在李靖这样的军事奇才面前,八卦阵也显得异常棘手。他只能在八卦阵的基础上,创造出相对简单的“六花阵”,用来降低大阵中心指挥者的使用难度。

即便如此,“六花阵”也在李靖的手中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使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就了“大唐战神”的赫赫威名。

回首那段历史,我们不禁为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可惜的是,八卦阵这一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杰作,最终还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说。

或许,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0 阅读:11

傲芙聊宇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