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即将陷落,为保住薪火,南京政府针对哪些方面进行了后方迁移

时光会逆行 2020-11-22 15:14:15

上海开战之后,蒋介石也决定进入全面持久抗战,但是也做出了最坏的打算。1933年山海关事件之后,北京天津就暴露在日本枪口之下,在这个时候,南京政府将故宫的文物花了1万多箱分批南运。

中日开战之前,这批文物已经被从上海转移到南京朝天宫库房,为了保护国宝的安全,上海开战的第1天,南京政府就派专人,在军队的押解下,将这批文物运往大西南。

第1批,80箱文物经长沙,运往四川。第2,批7286箱,走陇海线经陕北,进入四川。第3批文物最为惊险,12月5日,南京陷落前一周,一共9369箱文物,走水路经武汉,运往四川。

说实话,故宫的文物是华夏5000年的文明精华,每一个都是无价之宝,漫长的路途中,也充满了惊险和紧张。实际上这批文物转移到四川,比战场上上更悲壮。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物能卖多少钱?即使保存下来,对于战争也无济于事。

最有看头的还是中国工业大迁移。

中日开战之前国民政府制定了时间建设计划,中日开战之时,现代工业,金融,教育初见成效。或一生,这段时间是一个黄金十年,绝对是名副其实。但是我们回头想一想,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搞建设的,工业增长率6.7%,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也是一个充满敬意的成绩。

在工业建设中,南京作为首都,最看重的是交通建设,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在那个年代,交通除了关系的经济外,更关系着国防。中日开战之前,中国的铁路已经超越了2万公里,你这偏远的省市也开通了公路网,新建公路超过8万公里。

上海开打之后,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就牵头搞战略资源转移。其中工业资源是重中之重,怎么样把沿海的工业界有个大后方,是南京政府必须考虑的事情。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1937年,中国3800家现代工厂,有3300家在沿海城市,其中上海就占了1200多家。

战略转移人比较简单,买张火车票就行了,但是工厂怎么迁移,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解决的事情,尤其是重工业工厂。迁移一个工厂,有很多的步骤,比如,动迁,选择,拆卸,装箱,保管,运输,保险,接收等等。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为了保住星星之火,中国的工业仍然夜以继日地向大后方转移。

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走,怎么就是听不进去,这些工厂的老板想法是:就算日本人来了,他们不也需要工厂吗?他们不需要吃饭吗?就不需要商品了吗?

这个小编不做评价,当时的人的意识根本没有达到那种程度,根本没有想到日本人会做出后期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

别的我们先不说,南京人口就100多万,如何进行疏散?如何进行转移,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除了各个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和家属外,有权的或者有钱的,可以乘坐轮船,顺着长江撤往武汉。

南京的不少市民想走,但是真的是一票难求。还有不少南京市民,不相信日本人会打过来,愿意离开家乡。更有一部分人认为:日本人来了又能怎样,这是政府的事情,平民老百姓,还是正常过日子。

总之一句话,该走的,能走的,都在向华中和西南大后方转移。那些不愿意走的工厂,那些不愿意走的南京市民,在不久之后,遭遇日本人疯狂屠杀之时,是否会后悔呢?

0 阅读:0

时光会逆行

简介:时光不会逆行,把握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