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热贴,内心感触颇深,顿时不觉思考,亲情与金钱之间该如何平衡?
事情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老一辈人喜欢省吃俭用,哪怕在工厂里做工,也会坚持着不停劳作,为家庭奉献一生。
网友小丽的母亲和中国千千万万的许多劳动妇女一样,在工厂干了一辈子,辛苦攒下了50万的养老钱,并且告诉了儿女。
俗话说的好,手有余粮,心里不慌。同样的道理,手里有点养老钱,心里也是非常踏实。
可是有一天,小丽需要买房子,光首付就差了几十万,于是她就寻思着管老母亲借点钱。
其实小丽和许多做儿女的同龄人一样,都认为父母的钱给子女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尤其当自己经济上急需要时,父母一般都会慷慨解囊,因为按照中国人的思想,无论子女长到多大,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且不求回报的。
当然,小丽也不是想着这笔钱不还,而是用写借条的形式,先管父母要一点,以后慢慢偿还。
于是,她觉得应该很轻松的借到钱,就找到了母亲问道:“
“妈,我现在买房子还差几十万,你能借给我十万吗,我打个借条!”
“不行!”母亲说出这两个字。
小丽听后立马愣住了,她压根没想到母亲怎么会这么坚决的拒绝了他自己。
“为什么啊,我可是你的女儿呀,现在正急需要钱。”
“你想啊,我自己手里有钱,也就不会拖累你,一旦把钱给你了,后面不还我了怎么办?”
“你还年轻,有挣钱的资本,我可是越来越老,手里就这点养老钱,放在手里才踏实。”
“你没钱买房子可以想其他办法,或者贷款,但不要打我的养老钱的主意。”
听着母亲的话,小丽不说话了,她心里犯嘀咕,莫非母亲把钱借给了哥哥,没和我说?因为哥哥是她最喜欢的儿子,也许她将钱借出去了,现在手头没钱借给我了,又怕我不乐意,才这么坚决的拒绝。
想到这里,小丽说道:“行,妈,你说的我明白,没事,我再想办法。”
很快,小丽离开母亲家后去了哥哥家,想问一问情况,哪知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哥哥说,自己也曾经管母亲借过钱,但同样被拒绝。
小丽这才觉得,原来母亲在一碗水端平,儿女谁都不借,只是为了给自己养老。
对此,小丽在社交媒体发布了这个帖子吐槽了一下,哪知评论区炸开了锅,但看到很多网友的评论后却觉得很中肯。
有网友表示:老母亲做的很对,不患有而患不均,谁都不借。
“这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母亲,她想让儿女知道自己有一大笔钱,但又让他们暂时得不到,这样儿女就会觉得自己还会有机会得到这笔钱,所以反而会对母亲好一点……
“这位母亲的钱都是辛苦钱,从时间跨度来看,明显两兄妹工作之前就已经开始攒了,很不容易。”
也有网友认为,作为父母,无论自己有多少钱也不能说出来,以免被儿女惦记,如果不借就会伤感情,非常难做。
“要知道,人性是很难捉摸的,把钱借给儿女,自己拿什么傍身?人要先考虑自己,再考虑别人,自私一点,自己藏好点,该哭穷就哭穷。”
“应该漏三分藏三分埋三分,还有一分打死不动!”
“正所谓亲生仔不如近身钱,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凭啥借给儿女买砖头,而且一还碗水端平了。”
不过也有网友说,家人之间,最忌隐瞒。钱可以自己拿谁都不给,但是账目得共享。万一突发意外人没了,那钱怎么办?交给国家吗?
“儿女孝顺的自然会管的,不给钱也会管。不想管的,给了钱也不一定管。孝心要靠金钱收买的,绝对指不住。”
“看看那些晚年凄凉的老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把积蓄全都给了子女,最后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又没有养老的本钱,只能依附于子女,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关系,最可靠的是自己。”
还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
“凭啥管父母借那么多钱?那不就是啃老吗?简直分不清界限,父母的钱是老人的,借你是情分不借是本分。”
可以说网友们的热评极速上升,确实像这样的故事,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上演,大家都感觉非常共情。
到底亲情与金钱之间如何平衡?
有人说亲情是用钱买不到的,但有人说,在金钱面前,亲情比纸还单薄,有的亲情就是用钱买来的,光靠嘴说是不行的。
“尽管世界很美好,最好大家都有爱,但如果用这样的逻辑去生活,有时候也会被踩在脚底下。”
“想要稳固一段亲情,就要拼命的努力去赚钱,而不是每天穷酸穷酸的讲一些所谓的大道理。”
其实这样的论调话糙理不糙,确实,如今的社会就是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没有钱,几乎万事不可能办到,可是再反过来想一想,如果需要用金钱维系的亲情,是不是也不会有多真?
自古至今,亲情一直被认为是温暖、爱和陪伴的象征,可现实是,金钱有时会让亲情变得复杂。
无论网络还是影视剧中,不乏一些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兄姐姐妹之间因金钱闹上法庭的案例,可见金钱在亲情中的作用复杂而微妙,它既可以加深亲情,也可能破坏亲情。
然而,即便这样,难道就不顾及亲情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作为家庭的任何一个成员,我们都要学会正确处理金钱与亲情之间的关系,要学会坦诚沟通、尊重彼此、明确界限,并且思考一下如何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让亲情显得弥足珍贵一点,而不是将它作为金钱的对立面存在。
对于金钱与亲情之间该如何平衡?读者朋友们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