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趁着准噶尔汗国出现内乱、饥荒、瘟疫,清军派兵迅速平定了准噶尔汗国,俘虏了达瓦齐。
第一次平定准噶尔汗国后,清军大军很快就撤离了,只留下了班第、颚容安带500士兵留守伊犁,结果,之后准噶尔降将阿睦尔撒纳因不满乾隆的安排(其实乾隆帝待之不薄,封他为亲王,享受双王俸禄,但他心不足想称汗),发动叛乱,带领大军围攻伊犁。
班第、鄂容安由于只有500人军队,无法与之抗衡,率部撤出两百余里,但仍被克什木部五千之众追上并遭围困,战至仅存六十人。班第不愿被俘 选择 刎颈自尽,鄂容安命随从刺其腹而死,非常惨烈。

为什么第一次平定准噶尔后,清军大军要撤离呢?主要是军粮、物资等无法满足大军的需求,清军只能速战速决,最后只留了500人留守。结果被阿睦尔撒纳围剿、损失惨重。
所以第二次收复新疆后,清军在伊犁的去留问题就成了关键。
留吧,清军的粮草、物资等怎么解决?新疆距离内地实在太远了,无法及时供应大量物资,主要是难运。
走吧,新疆的安全又如何保证?沙俄一直有吞并伊犁的企图,还有不少其它反动势力存在。总不能出现问题派兵来围剿,消灭后,再走,再围剿,再走。这样就形成了死循环。

乾隆皇帝是倾向于在伊犁留守的,但军粮、物资等后勤问题难以解决。
就在这时,阿桂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在伊犁驻军,他认为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伊犁河以南的地区实施屯田,这样就可以解决了伊犁驻军的军粮问题。乾隆皇帝听到这个建议,十分赞赏,就决定让阿桂去实施屯田计划。
于是,阿桂就带领士兵和从南疆抽调来的农民,在伊犁开始了轰轰烈烈地屯田、开荒,阿桂开展相当顺利,当年就获得了粮食大丰收。
乾隆皇帝收到喜报后,大为高兴,立刻决定加大推广、扩大生产,一年以后,伊犁兵屯达到了八千多亩,彻底解决了伊犁军粮问题。
解放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新疆后,也在新疆全面实施了屯田垦荒计划,在新疆有很多的生产建设兵团。
除了大力发展屯田以外,阿桂还在新疆制定、完善了屯田管理制度,并按照内地的模式,沿着交通要道修建乡镇,吸收四方商人前来交易商品,这样带来了商业的发展,伊犁成为了周边繁华的城市。这样伊犁的驻军需要的其它物资再也不愁了。
阿桂在伊犁屯田的巨大成功,才彻底地解决了军粮等物资的问题,新疆也成为了清政府的重镇。阿桂为稳定新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明:文中素材、图片都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通知作者,第一时间删除。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