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2025丨饶慧瑛教授:乙肝治愈、MAFLD管理与女性领导力

建中康康 2025-04-10 03:03:59

编者按

2025年3月26日至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盛大召开。此次年会以“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为主题,旨在通过跨学科合作与创新,推动肝病防治事业的全面发展。本刊特邀大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饶慧瑛教授,就乙肝功能性治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及肝病学领域女性领导力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度访谈。

点击上方链接查看原文及采访视频

《国际肝病》

您认为当前乙肝功能性治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近年来,在乙肝HBsAg清除或免疫控制策略上有哪些突破性进展?未来乙肝治愈的方向将集中在哪些领域?

饶慧瑛教授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一直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难题。对于乙肝的治愈,临床上主要关注两个层面:一是临床治愈或者功能性治愈,即HBsAg的清除;二是更深层次的治愈,即肝细胞内cccDNA的完全清除。然而,cccDNA的完全清除目前仍难以实现,因此现阶段我们主要探索的是临床治愈。临床治愈的目标是针对慢性感染者,在其HBsAg阳性的同时,可能伴有HBV DNA阴性或阳性,通过治疗达到HBsAg的完全清除。这种清除的定义是在停药后24周,HBsAg仍保持阴性,且HBV DNA检测不到。目前,临床上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治疗,主要通过免疫调节帮助患者清除HBsAg。但前提是HBsAg的基线值较低,HBsAg值越低,清除的概率越高。在中国指南中,对于HBsAg小于1500 IU/mL的患者,尤其是更低值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治疗,但HBsAg清除率约为1/3,远未达到期望。此外,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问题也需要面对。近年来,关于乙肝治愈的新药研究正在不断进行,主要包括病毒靶向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两大类。一些进展较快的药物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我们期待这些新药上市后能提高HBsAg清除率,并改善药物的安全性。

《国际肝病》

本次大会中,脂肪肝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是MAFLD的精准分层管理。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进展期纤维化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脂肪肝患者,有哪些新型治疗策略?

饶慧瑛教授

MAFLD的流行率较高,约30%左右。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这些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分层的主要依据是纤维化程度,因为纤维化程度越高,肝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越大,临床预后越差。对于无明显纤维化的患者,临床预后较好,只需定期随访即可。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无创的FIB-4指数和肝脏弹性测定对脂肪肝患者的纤维化进行分层。对于F2级及以上,尤其是肝硬化(F4)患者,需要积极干预。这种干预不仅涉及肝脏炎症纤维化的治疗,还包括对代谢异常的干预,如血糖、血脂和血压的管理,这些干预措施涉及多学科合作。目前,针对MAFLD的药物研发也有立足于代谢异常的调节,旨在达到治疗MAFLD的目的,减少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

《国际肝病》

作为肝病领域的女性领军者,您在APASL等国际学术平台中观察到近年来女性在肝病临床研究或政策倡导中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于女性科研工作者如何在职业发展中取得突破,您有哪些建议?

饶慧瑛教授

在APASL 2025大会中,可以注意到女性参与度越来越高。例如,本次大会特别设立的肝病学领域女性领导力论坛,由马尼拉的Diana A. Payawal教授主持,她是APASL历史上唯一的女性主席。我国女性学者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尤红教授,发表了题为“科学洞见——肝病中的性别特异性差异”的主旨报告,北京大学医学部李杰教授,则就“如何提高女性在肝病学研究和临床领导职位中的代表性”与“肝病学领域女性委员会的未来发展”等话题,主持了讨论环节。在中国,女性在医疗工作和肝脏疾病诊疗中的参与度也很高。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女性和男性并无太大区别。在中国,女性在医务工作中得到了很多机会和平等对待。只要平衡好家庭和工作,投入足够的时间和努力,女性也可以获得与男性相同的回报。

0 阅读:0
建中康康

建中康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