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一致的父母,是对孩子学习和成长路上有力的托举与积极赋能

百合读书 2025-03-27 15:42:38

父母经常说孩子说到做不到,让人无法忍受。

可是父母又常常是双标的,一边埋怨孩子说到的不去做到,不讲信用,一方面对孩子也是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行为上又做一套。

于是,孩子会吐槽父母真虚伪,嘴上说得不管自己,尊重自己的选择,可是又这不允许,那不满意。

这时父母会争辩道:

我都是为了孩子好,要不是孩子不自律,我才不会管;

我才不想管孩子,也不想提要求,但是孩子这么不自觉,不主动学习,我是真不放心;

如果不是孩子不省心,都这么大了还不知道操心,我才不会多说一句。

父母的有意思之处在于,一方面对孩子有着高要求,高标准和高期待,一方面又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反正是为了孩子好,是不得不管。

但无论再多的理由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借口,都是拿着父母的自以为来施加压力给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反正父母无论吵你也好,唠叨也罢,讲道理或威逼利诱,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少跳点坑。

不否认父母为孩子好的心,也不否认父母是真的为了孩子愿意千千万万遍的真诚。

但也请父母思考一个问题:

你对孩子的担心,恐惧以及控制和要求,是照顾孩子的感受?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需求?还是为自己的心理安慰,满足自己的安全感。

很多时候,父母的所谓要求和对孩子好,只是出于家长的权威不容质疑,家长的经验和道理不允许被挑战。

如果父母为孩子付出很多后,孩子表示父母给的都是不想要的,而且对待自己的方式伤害到了自己。

这时父母一定是愤怒和悲伤,甚至感到凄凉的。

父母有这样的感受很正常,这是父母出于投入产出太没性价比的心酸。因为对孩子付出了很多,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这时父母的内心是委屈的。

疼的感受很真实,但也变相折射出一个信号,那就是:

父母给孩子的爱与付出,方式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往往是对孩子很严厉,要求很高,不允许孩子犯一点错,也不允许孩子懒惰,更不允许孩子忤逆自己的好心。

这样的爱虽然深沉,但很让孩子窒息。这是一种“我对你好,你就一定得要”的霸道与偏执。

不允许孩子反抗,不允许孩子不接受,也不允许孩子质疑。

孩子已经说了不要管我,就是变相告诉父母:

请给我一点自由。你爱我的方式,让我很不舒服。

父母嘴上说,我尊重你,理解你,也接纳你。但孩子不按自己的预期时,就会大动肝火,大发雷霆,一个劲想要把孩子纠正过来。

一个劲告诉孩子学习多么重要,努力多么重要,你现在的奋斗对你的人生多么重要。

父母说的这一切道理都是正确的,学习对孩子的确重要,努力也的确重要,奋斗才能有好的人生。

可是道理并不能让孩子信服,道理也无法转化为孩子的行动力。

对于孩子来说,只有感受,只有愿意不愿意。

当孩子不愿意的时候,当孩子的感受特别差时,是听不进一字劝的。

家长经常问我,如何给孩子赋能?如何去托举孩子?

当家长都做不到言行一致,做不到情绪稳定,不给孩子情绪添堵就不错了,还提什么托举和赋能?

焦虑和着急的父母,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疗愈,与自己都无法和解,又何谈温和坚定?

根本做不到内心平和,也做不到理智清醒,只会陷入情绪的漩涡中不停的拉扯与较量。

所以言行一致对于父母来说非常关键,面对孩子时,不妨坦诚一点,真实一些,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别太功利化思想,总想拿学习来套路孩子。

亲子关系的信任是相互的,当你套路孩子一次,那么孩子有十次都不再相信你了。

有一说一,也适用于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真诚一点,多点看见和正面反馈,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多点鼓励,有话直说也是托举孩子与心理赋能的必杀技。

父母千万别嘴上说相信孩子,但内心很诚实,连一个小事都对孩子却百般怀疑,这会让孩子日渐远离。

0 阅读:0
百合读书

百合读书

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