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珠江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系,这里也孕育了很多的生物,也成了很多珍稀动植物的理想家园,但即便是如此优越的环境,一些生物还是没能抗住。
在广州从化有五道名菜,每一道都各具特色,让人唇齿留香,欲罢不能,而生活在珠江里的一种河鲜硬是凭借着自身的鲜美成功挤进当地的特色菜单中,成为了“第六道菜”。
但是在人们的狂热追捧之下,珠江里它的身影越来越少,几近绝迹。
它是谁呢?究竟有多鲜美呢?人们现在是否还能吃到这第六道特色菜呢?
——【·最后34尾·】——
这种远近闻名的美食叫做流溪娟鱼,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都别有一番风味,它也凭此收获了一大批忠实食客。
娟鱼学名叫做光倒刺鲃( bā),属于鲤科倒刺鲃属,是中国南方特有的淡水鱼类,也是珠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娟鱼的价格十分高昂,是猪肉的5倍左右,但是依旧十分受欢迎,还成为接待贵宾的必备佳肴。
但也正是因为它格外受欢迎,在市场的需求之下,娟鱼的数量越来越少,几近灭绝。
2000年,人们惊讶的发现,在珠江里几乎已经寻找不到它们的身影了,于是紧急对娟鱼展开了“抢救”。
2007年,当地建立了专门的娟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希望能够在人力的帮助下,让娟鱼重获生机,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溪流娟鱼的个体作为繁殖的母本。
那么又应该从哪里找到早已濒临灭绝的溪流娟鱼呢?
整个珠江水系十分庞大,想要捕捞到数量稀少的溪流娟鱼十分困难,但是也不能放弃,除此之外,专家还在不断地拓宽寻找它们的渠道。
水产市场、人们的餐桌也成了寻找溪流娟鱼的重要途径,凡事看到就一定要收回来,哪怕一条鱼价值上千也要买回来。
这是当时很多专家和科研人员的坚持的信念,最后共有34尾溪流娟鱼被“抢救”回来,但是经过筛选,只有7条达到了性成熟,符合人工繁殖的条件。
仅仅靠着这些少之又少的鱼苗,专家团队们繁育出了第一批鱼苗,然后再送到专业户手中进行推广养殖,随着规模的扩大,娟鱼的人工养殖数量有了很高的提升。
根据鱼苗场的介绍,一年可以繁育出30万尾鱼苗,这些鱼苗除了被用来人工繁殖之外,每年也会有大约5万尾鱼苗会被放归回流溪河中,让它们重回故里。
通过人工养殖,人们现在依旧能够吃到味美的娟鱼,但是过度捕捞也只是它濒危的原因之一。
随着城镇化、大坝建设、河道改造的推进,珠江流域的天然河流环境遭到破坏,水流速度的改变、水质污染和砂砾底床的减少使娟鱼失去了适宜的产卵场所和觅食环境。
由于娟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它常被视为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其种群数量的波动往往能够反映出栖息地环境的变化。
珠江流域水质下降,尤其是一些支流水域的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直接威胁娟鱼的生存,它对水质的敏感性使其更容易受到水污染的冲击。
而现在娟鱼越来越多的在珠江重现也在说明着珠江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优化。
娟鱼经历了“九死一生”,越来越多的人也听闻过它的大名,那这究竟是一种怎样形态的鱼呢?
——【·流溪娟鱼·】——
娟鱼体型修长,侧扁,背部微隆起,体长可达30-50厘米,体重可达1-2千克。
成鱼的鳞片较大且光亮,呈现银白色,腹部偏白,背部则略带浅灰色,其头部略尖,吻部突出,口裂较小,下颌具倒刺状的硬棘,这也是它名字“倒刺鲃”的由来。
娟鱼的背鳍、胸鳍和尾鳍均较发达,尤其是尾鳍分叉明显,具有很强的游泳能力,比四大家鱼快接近4倍。
也正因为如此,它十分难抓,以前人们抓到了也不怎么舍得吃,多半是拿去送人或者售卖。
在捕捞的过程中,人们也发现了一种抓娟鱼的好方法,娟鱼具有较强的溯河性,每到繁殖季节,成鱼会逆流而上,前往水流较急的上游浅滩或砂砾底区域进行产卵繁殖。
娟鱼的幼鱼孵化后,会顺流而下,进入较为平静的下游水域觅食成长。
在洄游的过程中,正好是禾花开花的季节,这是娟鱼十分喜爱的一种食物,于是村民们就会把禾花割下来捆好,用大石头压在河边。
等娟鱼来的时候就会被吸引过来吃禾花,然后村民再用捕鱼的工具抓鱼就能事半功倍了。
娟鱼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味道实在鲜美。
它的体表无粘液,鳞片紧密排列,散发着珍珠般的光泽,是其形态上的显著特征,而且流溪娟鱼的鱼鳞同样可以吃,甚至比其他娟鱼更加脆爽。
在当地,人们最推荐的吃法就是清蒸,这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像其他鱼一样拍晕后再杀鱼,一定要活鱼开度,这样才能保持最鲜美的滋味,上锅蒸熟之后,鱼鳞才会竖起来。
再加上它的肉质鲜美,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也被称为是“鱼种贵族”,是当地有名的经济鱼类。
娟鱼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珠江流域,包括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支流及其主干道,也有少量种群分布于越南北部与珠江接壤的河流区域。
在珠江流域内,娟鱼的分布区域相对局限,集中于水流较清澈、生态较原始的山区和丘陵河段,相信通过人类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娟鱼能够重现珠江。
娟鱼作为珠江流域的重要物种,不仅是这一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象征,也承载着人们对健康自然环境的共同期待。
保护娟鱼及珠江生态,不仅是对这一特有物种的拯救,更是维护区域内生态平衡的关键举措。
参考:
广州日报《珠江奔流③丨珠江归客:这些生物曾一度消失,如今再现珠江》,2022-8-29
广州日报《身边好物②丨鱼中贵族 流溪游弋》,2022-5-5
中国新闻网《从“一鱼难寻”变新兴产业:广州流溪娟鱼“游”出致富路》,2021-6-30
广州从化宣布《流溪娟鱼:被尊为食中珍品的从化第六道菜,想吃吗?》,201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