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高等法院的无罪判决,犹如在韩国政坛投下震撼弹。此前一审判决曾让李在明面临缓刑危机,直接威胁其总统竞选资格。二审逆转后,这位共同民主党党首的支持率飙升至47%,远超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候选人。但胜利的喜悦尚未消散,庆尚道视察现场的袭击事件便将局势推向新危险层级。监控画面显示,黑衣男子突破三层安保防线,用外套猛击李在明头部,其精准度与挑衅性远超普通袭击。
李在明的政治主张触碰了韩国权力结构的神经。他力推的司法改革直指财阀特权,要求拆分三星、现代等巨头交叉持股体系;经济政策主张向中小企业倾斜,计划削减大企业税收优惠30%。这些蓝图让掌控韩国GDP 85%的十大财团如坐针毡。更令保守派焦虑的是其外交转向——李在明公开反对尹锡悦政府“全面亲美”路线,主张恢复中韩战略对话机制,这在三星电子对华出口占比达38%的当下引发商界共鸣。
此次袭击与1月的持刀行凶形成恐怖闭环。情报部门截获的加密通信显示,某极右组织曾悬赏50亿韩元(约2700万人民币)取李在明性命。安保专家发现,两次袭击均选在视察灾区时动手,利用人道主义活动的开放性制造安防漏洞。更值得警惕的是,执政党近期推动《国家安保法》修订,拟赋予情报机构监听在野党要员的权力,这被视作政治迫害的制度化前兆。
尹锡悦政权正面临三重绞杀:24%的支持率创历任总统最低,弹劾案将于4月15日表决,检察系统曝光的“月城核电站贪腐链”牵涉多名心腹。面对危机,执政党启动“法律围剿”计划——检方已就二审判决向最高法院提起抗诉,若终审改判有罪,李在明将彻底丧失竞选资格。与此同时,司法部秘密起草《特别调查权限法案》,试图将以李在明为首的138名改革派议员纳入“亲朝势力”黑名单。
李在明的外交转向背后是地缘经济的现实考量。中韩贸易额在尹锡悦任内下降12%,半导体对华出口锐减40%导致三星电子利润腰斩。其主张恢复中韩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与中方共建东北亚数字走廊,这与美国要求韩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围堵中国的战略直接冲突。华盛顿智库最新报告警告,若李在明当选,美韩军事同盟可能退回“战略模糊”状态。
这场政治暗战暴露了韩国民主的深层裂痕。当检察权沦为政治工具,当街头运动替代议会辩论,首尔的权力游戏正在重演“汉江奇迹”时代的血腥法则。而对于2400万韩国民众而言,他们不得不在财阀垄断与政治复仇之间,寻找国家命运的第三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