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8年退伍后,在街上开了一个小门店,认识了一个来店里吃饭的女人,她天天到饭店打包饭菜,然而听到她曲折的故事后,我却把门店低价转让给她,妻子还十分支持。
我1985年从邯郸入伍,新兵下连后被分到洛阳一个师部通信连当了炊事员。
炊事班长是一个志愿兵,人很厚道,他做的烩面让我这个河北人十分喜爱,因此,在我当兵的3年里,班长手把手教我会做洛阳烩面。我知道连队食堂大锅烩面不好做,弄不好就会庆成糊涂面,但班长做的烩面不仅面条筋道,而且味道香,连队的战士都爱吃他做的烩面条。
然而在当时,一到周末,师部各连战士们请假外出的较多,许多战士借口外出需要办的事情多,故意拖着在外面街上吃饭,导致周日那一天在饭堂吃饭的人少,后来便有人建议一天吃两顿饭,而且,半下午的那顿饭往往由各班帮厨的战士随便煮一锅挂面条应付差事,结果面条不可口,一些战士索性到服务社买别的东西吃。
而我们连则一直是一天三顿饭,到了周末,班长便做他拿手的烩面,结果,由于面条做得比街上的烩面馆味道还好,连队请假外出的也比别的连队都少,为此,连长和指导员经常表扬炊事班长,说因为有他,连队的日常管理也省了许多劲……
但是,我们班长他并不是河南当地兵,而是四川兵,他入伍吃到了当地有名的洛阳烩面后,便缠着老板要学习烩面做法,本来面馆老板不对外传授秘诀的,但看到班长是一名军人,知道他是为了连队战士能吃上地道的洛阳烩面,于是便把秘诀告诉了班长,班长回到炊事班反复试验,终于做成了干部战士人人都喜欢的烩面。
当兵3年,在班长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也由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农村兵,变成了一个会做十几道菜,尤其擅长做洛阳烩面的炊事兵。
1988年我退伍回到了家乡武安,此时的我已经22岁,到了娶老婆的年龄,可没等父母托媒人介绍,我就和初中同学宗晓梅私订了终身。说实话,宗晓梅长相很一般,个头一般,脸上还有几粒黑点,但有一样,晓梅待我实在贴心,从我和她初中同桌那天起,我就知道她会做拿手的葱油饼,当初我上学时经常吃不饱,她带的葱油饼俘虏了我。
因此,退伍后我们又恢复了联系,此时的她也没嫁人,于是我们便确定了关系,但当我把她带回家时,竟然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最后,我对母亲说,媳妇是说给我的,我就要宗晓梅,你们介绍的我不要。
看到我主意已决,父母最后只得妥协,但对宗晓梅却冷冷的,但宗晓梅对此却并不计较,她对我说,做父母的谁都希望找一个漂亮的儿媳妇,家人的心情可以理解,宗晓梅的大度更让我觉得这媳妇没找错。
1991年,我和宗晓梅结了婚,第二年我们便有了自己的女儿。
但是,作为一个农村人,没现钱是最大的困难。后来,我和晓梅商量后想做生意,想到家距离县城才十多里地,不如到县城边上租一个门店,我们自己有做饭的手艺,开一个小饭馆不愁没生意……
说干就干,我们到县城转了两天,最后在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十字路口,看中了一个门面房,也谈妥了房租,经过十多天的准备后,取名“老兵饭馆”的门店正式营业。
我们夫妻俩善良正直,又都有各自拿手的手艺,妻子烙葱油饼,我做几个小菜,主打洛阳烩面,虽然起早贪黑,但小店很有烟火味。
结果,小店天天客源不断,附近的有几户人家的老人,几乎天天到我们店吃饭,自家的伙也不开了。
不到半年,我们不仅还清了借款,还有了积蓄,我们又在旁边租了两间房子,把父母也接过来一起居住,父母也在店里帮忙,小生意越做越红火。
两年后,我和妻子商量后,又在县城的西关开了个饭馆,我和妻子两边跑,我们全家在县城站住了脚。
一天傍晚快8点时,客人较多,我在后厨忙得不可开交,等一大波客人走后,我来到前厅坐下休息一会。
这时,一个年纪和我相仿的女人走了进来,她看到客人们都点了我们家的葱油饼和洛阳烩面,她也点了一份,可她却没有在店里吃,而是打包带回家。在我们小店,经常有客人来把饭打包回家,我并没有在意。
但是到了第二天傍晚的同一个时间点,这个女人又来了,接着仍点了一份葱油饼和洛阳烩面打包。
这一天正好妻子从西关分店回来了,她在后厨忙,我就在前厅招呼客人。这个女客人在等待的时候,就和我聊了起来,说我们家的饼和烩面味道特别正,她和她丈夫都很爱吃,因此,今天又来买了。
女客人指着前厅里的“老兵饭馆”问我:你在部队当过兵?我自信地回答是,而且在部队还是个炊事兵,没想到女客人说,她爱人以前也当过兵,因此,她看到当过兵的人,心里格外的亲。
当她说她爱人也当过兵时,我心里不由得对眼前的这个女人多看了两眼。她穿着很朴实,但看她的打扮不像附近的人,也不像周边的农村人。看到我不解的眼神,女人笑了笑说,她家在偏远一点的农村,她现在是县棉麻厂的工人,她和爱人、儿子在附近租房住……
这时,妻子把这位女顾客的饭打包拿了出来,她接过饭就走了。
没想到,到了第三天傍晚的这个时候,这个女人又来了,她在我们的小菜区看了一会儿,可什么也没点,仍旧点了一份葱油饼和洛阳烩面。
当时,到店点这两样招牌饭的人较多,我在后厨也没主意,当我把这两样打包出来时,却发现在等待的这个女人却在悄悄抹眼泪。看到我出来,她连忙抹去眼角的泪痕……
既然看到了,我就关切地问了一句:你怎么啦?没想到她听后叹了一口气说,不瞒你说,你家的饭菜味道很好,可我工资低,下班的又晚,每天只能打包一份饭菜。其实这一份饭菜是我们家三口人的晚饭,我恨自己没本事,不能让爱人和4岁的儿子吃饱饭。
我一听她的话里有话,就连忙问道,你……爱人是干啥的呢,你们一家三口咋会吃不上饭?
我的话引出了她的一串眼泪,从她的叙述里,我才明白了她家的情况。
原来,她爱人当4年兵退伍回来以后,他们就结了婚,可就在他们的儿子出生5年后,她爱人却出现了恶心、呕吐和腿浮肿的症状,原本以为是小毛病,就一直扛着,后来实在难受,到医院一查竟然是尿毒症中期,而且病情还在恶化,但家里却没钱治病,爱人也干不了活,只得整天在家里躺着。
她的一位热心亲戚,看她家日子过得实在艰难,就帮她在县棉麻厂找了一份工作,她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毕竟每个月有固定收入,虽然不多,但已经很好了。毕竟能挣到钱不容易,因此,就带着爱人和孩子在厂附近租住了一间房子……
哦,难怪她每天只在傍晚时分才有空来打一份饭,她的确不容易。
后来,她几乎天天到店里来饭,每次只点一份,她说回家再熬点稀粥配上,3口人一起吃……
晚上忙完店里的事情后,我和妻子商量,咱家两个店,两头扯着十分劳累,不如转让一家店,集中精力经营一家,钱挣多挣少,一家人在一起,幸福才最重要。
没想到妻子竟然十分同意我的想法,说两家店一起搞实在太累,她也早有此意,只是短时间去哪找接手的人啊,于是,我就把遇到一个患病退伍兵妻子的事情和妻子说了,妻子深情地看着我说,你虽然退伍回来这几年了,但你一直盖着部队的被子睡觉,穿着旧军装,你心里始终没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你能这样关心战友,我理解和支持!
妻子说,这个退伍军人的妻子,在爱人罹患重病的时候并没有抛弃他,而是勇敢地面对,带着他和孩子顽强地生活,这份真情值得尊敬。
于是,在一个傍晚这位女人再次来到我们店里时,我就和她说想转让这个店,家里的事情实在忙不过来,还问她是否愿意接手这个店,至于转让金,好商量。
她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我们就细聊了起来……最后,我和她说,转让金按目前门店转让的一半给你,钱的事情你现在没有,以后可以慢慢给我,我不催你。至于饭菜的做法,你可以有自己的物色,我也可以无偿教我们的做法,不收你一分钱。毕竟我和你爱人都曾是军人,尽管我们素不相识,但看到你目前这样困难,我想帮帮你……
听到我这样说,这位姓吉的女人流出了眼泪,她激动地说,没想到能遇到你样的退伍军人,我代表爱人和孩子感谢您的无私帮助。
后来,这个女人接手了这个门店,她叫来父母和妹妹一起干,她患尿毒症的爱人也出现在了店里。当他看到我时,紧紧地握住我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这个女人辞去了工作,一心一意经营着这个门店,渐渐地,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后来,还领着爱人到大医院看病。三年之后,她才把转让费给我结清。
但由于他爱人的病拖得太久,后来不幸去世,她哭得死去活来。
令我感动的是,爱人去世后,她仍然坚强地支撑着这个门店,用心抚养着他们的儿子,供孩子上完了初中、高中,送走了家里的老人。
这期间,这个女人每年都带着儿子,拿着厚礼来看望我们,说如果当年没有我们的善良和低价转让,她们一家不知该是什么样的日子,就这样,我们两家经常走动,走成了亲戚。
我和妻子精心经营着城西关的门店,店面又扩大了三倍,生意仍然十分红火,我们的女儿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省里的一家军工企业。
令我们欣慰的是,2005年这个女人的儿子刘建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天,我们两家关门歇业热闹地庆祝了一番。
2009年,刘建军军校毕业到部队任职,之后又考上了研究生分配到西安部队工作,他每次回来,都请我们一家吃饭……懂得感恩的他说,他能有今天,多亏了遇上我们一家……
再后来,我们两家在一个小区的一栋楼上买了房子,我们成了近邻,我们两家的大门口,都悬挂着“光荣之家”的金色铜牌!
尽管我退伍三十多年,但心中觉得自己仍然是军人,关心和帮助战友一直是心里最温暖的执着情感。
帮助他人,也温暖着自己,因为我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