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大的封建王朝的藩属国,其中很多政治制度,风俗,等都是与我国古代很相似的。到了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以后,专门派遣使者来到唐朝,加强了与唐朝的全面合作,也开启了全方位学习唐朝的政治,民生,文化等制度。
两个国家关系好的如同穿“同一件衣服”长大的亲兄弟般。今天我们就从新罗的服饰上来与唐朝服饰做个对比,看一下新罗与唐朝的亲密关系。
一、新罗的建立与中原地区关系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天下,结束了中国长达百余年分裂的局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国家也日益繁荣起来。地处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纷纷派遣使者来到隋朝,请求册封。其中,新罗一连派了几个使者前来,到了隋炀帝的时候,隋朝答应新罗,帮助他们消灭了高句丽,新罗控制了鸭绿江以南的地区。
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没有过几年就被唐朝所取代,新罗连忙有派遣使者到唐朝来,并且与唐朝结成了同盟。在唐朝的帮助下,新罗消灭了百济,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史称统一新罗。新罗与唐代关系密切,开始全方位的与唐朝合作,不论从语言文字,文学,天文,政治制度上都开始效仿唐朝。
“法兴王一心向佛,至末年祝发。自号法云”——《新唐书新罗传》
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到五代时期,新罗前后一共派遣了三千多名留学生来到中原地区学习,这些留学生除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礼仪之外,还学习唐朝的传统服饰,生活方式等。这些留学生回去之后,成为传播唐文化的有生力量。在他们的努力下,将汉文化成功引入到了新罗,把中国的文化渗透到了新罗的各个方面。
此时期的唐朝与新罗的关系,就像是“孔怀兄弟”之间的关系,新罗人以穿着华丽的唐服为荣,他们将此作为身份的象征。下面我们就从新罗服饰开始说起,来看一下唐朝与新罗之间的这种“孔怀兄弟”关系。
二,唐朝服饰在新罗兴起的原因唐朝帮助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新罗与唐朝的关系更为密切,除了在政治制度上学习和模仿唐朝之外,还在服饰文化上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大量的遣唐使,留学生在唐朝学习之时,就开始摒弃新罗原有的传统服饰,开始以穿着唐朝服饰为主。等到他们回去以后,习惯很难变过来,也就成了唐服在新罗的传播者。
除了这个主要的传播途径之外,还有就是唐朝为了显示天恩,赏赐给新罗君臣大量的衣服,绫罗绸缎,赏赐的服饰当然是以唐朝的服饰为主,新罗的君臣得到这些赏赐,很是为荣,就开始以穿着唐朝华丽的服饰引以自豪。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新罗的原有传统服饰逐渐被唐朝服饰所取代,逐步被唐化,当然,这可不是一下就被唐化了的,它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的。
新罗没有统一朝鲜半岛以前,其服饰与同时期的另外两个国家高句丽和百济没有什么区别。根据《新唐书:新罗传》记载,当时的新罗,刑法,法律,民俗,服饰与百济,高句丽都是一样的,官员的服饰以尚白为主。
在中国还处于南北朝时代的时候,新罗就有制度规定了官员的服饰穿着,“公服,朝廷之服。”〔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根据官员爵位的大小,对衣服的颜色也做了规定。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新罗的官员分为17级,1-5级为紫衣,6—9级为绯色衣,10-11级为青衣,12-17级为黄衣,这其中还分了很多细节,这里就不提了。
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全面采用了唐朝的公服制度,正式开始接收唐朝的服饰文化,“始服唐朝衣冠”(出自《三国本纪:新罗传》)。加之唐玄宗时,又赏赐给新罗国王大臣很多官服,新罗的服饰就开始全面被唐化。就连妇女的服饰也开始放开,容许妇女穿着唐朝服饰,自此以后,新罗的服饰制度完全就按照唐朝的服饰制度来执行。
新罗的王公大臣们不仅学习唐朝的文化,穿着唐朝华丽的服饰,还学习唐朝奢侈豪华的生活状态。到了兴德王时代,严重的影响到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他不得不下了禁令,严禁官员效仿唐朝的腐化生活,严禁贵族,官员穿着华丽的唐朝服饰。
三,新罗学习唐朝服饰的样式近代以来,出土了很多新罗时期的陶俑,从他们穿着的服饰样式上来看,服饰已经完全是按照唐朝的服饰来设计的,不仅如此,就连陶俑的面部特征,殉葬方式都是照搬唐朝的。
新罗时期的服饰款式,男性为头戴莆头,身穿圆领缺骻袍,腰系革带,脚蹬靴子这不仅是新罗男子的服饰,也是唐朝时期男子的标准服饰。
就拿幞头来说,唐朝的幞头样式,是受到鲜卑族直帽而产生的,起源于北魏时代,到了唐朝盛行开来。幞头在这慢慢的演变中,帽子的样式从单一逐步演变到复杂,出现了很多样式,诸如平头小样巾,高头巾子等等,经历了这一系列变化以后,幞头的样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垂脚样式本来是短的,也变化成为长脚,硬脚,翘脚等幞头,并且通用了将近一千年,是隋朝以后到明清时代男子最为显著的服饰之一。
新罗人全面学习和接收唐朝的服饰文化,幞头自然也不列外,从公元五百二十三年开始,新罗制定的四色官服算起,到公元八百二十三年。这么漫长的时间,发布禁令服饰制度中,全部是关于新罗冠帽的幞头,从这其中就可以看出新罗服饰是完全参照唐朝制度来制定的。
再从服饰上来说,圆领骻袍是唐代男性标准的服装,缺骻袍之前的样式应该是鲜卑族的外衣,经过发展后演变成了北朝一种服饰。主要特征有,圆领,右侧开叉,袖口设置比较低,直达胯部,故而称之为缺骻,这种服饰相对于两汉时期的服饰来说,显得更为简洁便利,很快就在各类人群中流行起来。
新罗时期的缺骻袍,主要分为红色和白色两种,样式完全是按照唐朝流行的样式来做的。在新罗法兴王制定百官公服制度的时候,又将缺骻袍分成了四种颜色,分别是紫色,绯色,青色和黄色。这种服饰制度采用的是唐朝的四色公服制度,只不过形式和颜色上稍微有些差异而已。
唐朝的官服制度里有规定,文官一品以下官员的官服革带应该要配备很多东西,比如手巾,火石等等物品,武官五品以下的官员革带应该配备火石,魔石,刀子等物品。至于缺骻袍与幞头相组合,在唐朝是很普遍的民用服饰。
在韩国近代出土的陶俑像中,我们对于革带的配置情况不是十分清楚,也无加考证,但是却发现陶俑像中,有士兵或者武士下面佩戴有手巾等装饰用品,这也说明了新罗士兵和唐朝的士兵佩戴随身七事有关。
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对于新罗妇女的服饰记录很少,只是从出土的陶俑像里我们可以看到妇女的服饰受到唐朝女性服饰的影响也很大。
唐朝注重的是女性的体态美,这可不是现代人的那种以瘦为美的说法,相反,唐朝是以女性体态丰满为美。体态丰腴,着装华丽雍容,裙装,披锦要完全配套,这就是唐代女性服饰的最大特点。唐代女性服装,最为突出的就是裙装,裙装的颜色也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到多种多样,但款式却没有变化。裙腰高到腋下,裙子很长,拖到了地上,显得很飘逸。
在韩国出土的陶俑女像中,只有一个背影像,身后一条披锦顺势而下,搭在肩膀上。确真是这个样子,那就充分说明了唐朝女性服饰已经融入到了新罗女性服饰之中,因为唐代女性特别喜爱披锦。不管如何。从后来出土的陶俑女性像中,很快的被证实,新罗女性的服饰完全受到了唐朝女性服饰的影响,不仅衣着相同,连体态,容貌等都是按照唐朝的女性来制作的。
自从新罗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就开始与中原地区形成了亲密的“孔怀兄弟”关系,尤其是新罗与唐王朝关系最为密切,为了加强与新罗的关系,唐朝在都城长安还设立了新罗坊,新罗馆等,专门用来接待新罗前来唐朝做生意的商旅。
而新罗立国,几乎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为了加强与唐王朝的关系,每年都会派遣大量的遣唐使和留学生前来唐朝。除了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之外,他们还是推动唐朝与新罗关系纽带的使者,新罗的姓氏,服饰,节令,风俗几乎全部是模仿或者引用唐朝的。
总结从新罗的服饰文化上,与唐朝的服饰文化作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新罗对于唐王朝的信奉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依赖程度,而唐王朝也很珍惜新罗这个国家,两国的友谊就像是兄弟一般。
到了千年后的现代,中国和韩国都应该珍惜这份历史留给我们的“孔怀兄弟”般的感情,深入进行两国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正如千字文中所说“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莫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