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默默奉献罢了!

妙笔生辉者 2024-05-29 16:38:40

你能想象吗?他的生命仅剩最后10个小时了。所有人劝他休息,可他依然拒绝。昏迷后一睁眼,他便要求从ICU转出来,带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几根管子,他被搀扶着挪到电脑前,处理着国家重要文件。

渐渐的他双手握不住鼠标,颤巍巍的手似乎,每点击一下鼠标都耗尽了他最后的力气。而他粗重的喘息声就像他生命的倒计时,眼前的东西突然看不清了。他问自己的女儿,“我的眼镜呢”?他的女儿捂着嘴,不敢哭出声,“您正戴着呢”。医生想让他躺下休息一会儿。他的一句话让现场所有人流下了眼泪,“坐着休息,不能躺下,躺着就起不来了”。

几个小时后,他终于颤抖的说:“C 盘我做完了。”他终于可以躺下了,而这一躺他就再也没有起来。临终前,他对女儿说,活这辈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核实验,我很满意这个。

请记得,他叫林俊德,隐姓埋名52年,在罗布泊孤独的守望,他一生与核为伍,参与了中国的全部核实验,把一切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我们都欠他一句谢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个身体里有系统的人,居然能比计算机更准确,他就是于敏,真人版的最强大脑,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光他一个人吊打美苏法英四大国五代科学家。

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8年零六个月,美国用了7年零三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不到3年,导致美国一直怀疑是不是中国窃取了他们的核武器技术,早在1950年,我方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因此恼羞成怒的美军,几次三番到近海挑衅,想要对我国进行核打击,军说终于关系非常紧张。

当时于敏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期,但钱三强找到于敏,希望他能领导中国氢弹理论的研究。尽管研究氢弹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但于敏却说,爱国主义压过兴趣,我要去看看。

那时我国连原子弹都没有研究出来,氢弹更像是一张白纸。此后,在于敏牵头的研究期间,曾面对过一个很难的选择,就是氢弹中到底要不要加入氚,因为美国的物理期刊上明确表明加入氚有利于氢弹起爆,可于敏计算的数据却跟期刊上的不一致,如果要一一验证,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最后还是于敏通过连夜计算出的数据,向大家证明了国外刊登的数据有漏洞。就是这样,在共和国最艰难的岁月,于敏硬是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国人用世界上最快的速度,独立研制氢弹的神话。

还记得三年前,那场盛大的人民群众自发组成的送别吗?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与世长辞,他是世界上最有资格说你胖的人。美国曾扬言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养活中国人,谁能想到第二年,这位小老头就用结果狠狠打脸。凭借一株水稻告诉世界,我的国人我来养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刚满30岁的袁隆平看到那些寻找树皮、果脯的国人,眼里充满了辛酸,于是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国人吃饱饭。为了可以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每到稻穗成熟的季节,他就像在稻田里扎根了一样,拿着放大镜仔细的筛查稻穗,而水稻偏偏是在夏天最热的中国开花,他就只能顶着暴晒,走进蒸笼一样稻田。

由于长时间恶劣的工作环境,让这位白白净净的小伙儿皮肤变得黝黑粗糙。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他终于发现了第一株雄性不育,这也意味着他向着他的梦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后来的5年时间里,他相继做了3000多次杂交实验,都未能成功,但他依旧没有选择放弃。

1970年年底,他发现一株形态异常的野生稻,在经过杂交培育后取得了重大突破。又过了4年,袁隆平培育出了南优二号,已经推广,后两年种植208万亩,增产约3亿公斤。可是他并不满足。他不光要人人都吃饱饭,还要人人都有余粮。

2011年超级杂交水稻的试验田亩产,已经达到了900 公斤以上,从此让国人不再为粮食发愁。他更是无私的将技术推向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不为粮食发愁。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却在2021年5月22日离开了我们。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你们青年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前途光芒万丈”。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让人心生敬意的人和事。无私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让人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大爱。正因为有他们这种大爱才让我们如今过上了衣食不愁的日子,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英雄致敬!

0 阅读:0

妙笔生辉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