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不死鸟”,上市25年,17年都在退市边缘,多次死而复生

有钱没钱啊 2025-02-19 20:32:34

想象一下,在遥远的古代两河流域,亚述人讲述着一个神奇生物的故事,不死鸟。每隔五百年,这只鸟会自燃成灰,然后奇迹般地从灰烬中重生,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和无尽的循环。虽然现实中我们找不到这样的生物,但在咱们的股市里,有些公司就像这不死鸟一样,即使在濒临退市的边缘挣扎,也能一次次起死回生。

比如最近,*ST科新发布了一份公告,提示公司股票可能面临终止上市的风险。这家公司自2000年上市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五年的风风雨雨。但是,由于业绩一直不佳,从未向股东分红过。据数据统计,*ST科新在其上市期间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亏损状态,累计亏损达到了惊人的8.2亿元人民币。这可不是因为它小气,而是真的没有能力分红啊!

回顾过去二十五年,*ST科新有十七年都徘徊在退市边缘,几乎每次都能在最后一刻被救回来。目前,因为2023年的营收未达到1亿元且利润为负,如果2024年的营收未能突破3亿元并且继续亏损,那么公司将面临摘牌的命运。不过根据最新的业绩预告,预计其2024年的营收将在2.8亿至3.2亿元之间,净利润预期为3600万至4300万元,看起来似乎又一次成功逃离了危险。

*ST科新最早的名字叫天龙集团,曾经是山西省商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1988年成立之初,太原天龙集团凭借天龙大厦这一新颖商业模式迅速崛起,开业首年销售额就超过了1亿元,成为了当地最受欢迎的商场之一。随着业务不断扩展,到1997年,天龙集团不仅在山西称霸,在全国范围内也名列前茅,并于2000年成功登陆上交所。

上市初期,天龙集团被誉为“晋商第一股”,人们对它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然而,上市第二年就开始出现亏损,迫使公司不得不寻求转型。最初尝试转向数码科技电子行业,一度扭亏为盈,但好景不长,很快又陷入了困境,并因此被标记为*ST,这一帽子一戴就是十多年。

到了2017年,天龙集团进行了第二次重大转型,进入了传媒广告行业,并更名为山水文化,随后迁址深圳。在深圳,公司进一步涉足建筑装饰领域,很快便将此作为主营业务,并随之更名科新发展。尽管初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下滑,特别是恒大事件的影响,科新发展的业绩再次受到重创,2023年重新跌入低谷。

面对持续的经营困难,*ST科新终于迎来了转机,潮汕商人连宗盛于2024年7月接手公司,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连宗盛年轻有为,仅28岁便入选胡润U30中国创业领袖榜单,其背景和经历给予了市场信心。在他的带领下,*ST科新的股价显著回升,显示出投资者对公司的新期望。

尽管*ST科新2024年的财务表现看似有所改善,但对于这种变化是否真正代表了业务的复苏仍有待观察。无论如何,“不死鸟”的精神似乎已经深入人心,对于许多参与者而言,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机会,利用这只股票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在这场博弈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让我们再深入一点,看看这些故事背后的细节。*ST科新的前身天龙集团,从1988年成立开始,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智慧。它不仅开创了天龙大厦这一商业模式,还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山西乃至全国商业界的佼佼者。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天龙集团意识到必须进行转型才能生存下去。

首次转型进入数码科技电子行业时,天龙集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市场的波动性使得这次转型并未能长久维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天龙集团经历了多次起伏,最终在2017年决定彻底改变方向,进入传媒广告行业,并更名为山水文化。随后,公司又将重心转移到建筑装饰领域,更名为现在的科新发展。

总的来说,*ST科新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勇敢前行,总有可能迎来转机。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公司的历史、理解其面临的挑战以及识别潜在的机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人,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3 阅读:4463

评论列表

金坛小溪

金坛小溪

4
2025-02-19 23:53

这种垃圾股居然还能有人买?

用户10xxx85

用户10xxx85

1
2025-02-20 22:04

应尽快退市。

有钱没钱啊

有钱没钱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