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要开除毛泽东的校长,建国后过得如何?病逝前称:想再见见主席

一品评论大员 2023-09-18 06:24:00

1913年3月,20岁的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1914年2月,第四师范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时的校长叫张干。自此,他和张干有了“恩怨”,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交往,留下一段以德报怨的佳话传世。

1915年6月,第一师范学校颁布了一项新规定:从秋期开始,每个学生缴纳10元学杂费。大家认为这是校长张干为“讨好当局而建议的”,因而遭到那些家境贫寒学生的强烈反对,特别是从四师预科转来而要多读一年书、还多交学杂费的学生更为不满。于是,学校掀起了一场驱逐张干的学潮,这里面就包括毛泽东。

毛泽东看了同学起草的《驱张宣言》传单,认为单从人品上揭露张干的“劣行”,没有击中张干的要害。他说,打蛇打七寸。我们要想赶走校长,就要批评他如何办学不力。他很快拟出一份新的《驱张宣言》,抨击张干弊政办学无方,贻误青年。向省府派来调处的督学提出“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的口号,省府来人只好答应下学期撤换张干的校长职务。

张干得知《驱张宣言》是毛泽东撰写的,决定要开除毛泽东等带头“闹事”的学生。杨昌济、王季范、袁仲谦等人组织召开全校教职员工会,仗义为学生鸣不平,迫使张干放下这个念头。学生则继续发动罢课,坚定“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迫于压力,张干同意不再开除毛泽东等“闹事”学生,给了毛泽东“记大过一次”的处分。

“学潮”平息后,面子扫地的张干主动向省府递交辞呈。对于这次事件,《毛泽东年谱》一书作记述与上文相近。

事实上,毛泽东等学生真误会他们的校长张干了。张干也是反对让学生缴纳10元学杂费的。为了不让学生出这10元,他数十次往返于都督府和学校之间,受到屈辱,但他从没有向学生透露一句。他辞职后才向一师的老师们说了心中压抑很久的话。离开校长办公室的时候,他认真仔细的把办公桌擦得干干净净,静静地站立许久,离开了。这是杨昌济后来讲出来的一段话。

1918年6月,毛泽东从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就此失去与张干接触。1945年8月21日,张干时任湖南省立六中校长,他从报纸上看到蒋介石第二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消息后,“仗义执言”,给毛泽东起草电报:“延安,毛润之学弟勋鉴:抗日获胜,建国弥艰,万恳应召赴渝,赞襄国政,幸勿固执,致失人望。”连夜发出。文中要毛泽东“应召赴渝”“幸勿固执”,他以曾经的校长口吻向毛泽东“训话”。

1949年7月,张干因年老退休,回乡购置了一份田产。新中国成立后,田地多的张干被划为地主,经过运动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生计,他到长沙妙高峰中学任教,生活仍难以维系。

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原湖南一师的同班好友,时任湖南一师校长周世钊去看望张干。周告诉张,他将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问老校长有什么事需要告诉毛泽东。张干语塞,心中五味杂陈,只说了一句:“你代我向他问好吧。”

10月5日,毛泽东设家宴款待徐特立、谢觉哉、王季范、熊瑾玎和周世钊,这五位当年一师的老师和同学。谈论到当时清苦艰辛的老师,毛泽东问周世钊:“我们的老校长张于还健在吗?”

“在。”周世钊见毛泽东问道张干,便详细介绍了张干的情况,并转达了其的问候。

毛泽东说:“噢,他还在吃粉笔灰。张干这个人办事果断,很有魄力,是个很有才干的人,才三十几岁就当了我们一师的校长,不简单啦。当时,我很不喜欢他,认定他这样的人一定会向上爬。实际上,他当时要爬上去也是很容易的。可是,他并没有爬上去,没有进入仕途。解放以前吃粉笔灰,解放以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难能可贵!”

熊瑾玎插话道:“‘张干张干,肯干肯干’。他有一种湖南人特有的蛮子精神。”

毛泽东自责地说:“现在看来,当时赶走张干没有多大必要。每个师范生交10元学杂费的事,也不能归罪于他。至于多读半年书,有什么不好呢。”毛泽东接着说,“对张干应该照顾,应该照顾。”

王季范说:“当年你与萧三他们一起在君子亭起草驱张宣言,张干怒发冲冠。依我看,这主要是因为你们触犯了他的尊严。他的自尊心是很强的,但要说他有什么明确的政治目的,这倒并不见得。”

毛泽东让周世钊写信告诉张干,政府将给予他照顾。

10月11日,毛泽东致信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张次岑(张干别号)、罗元鲲两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现年均七十多岁,一生教书未做坏事,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张为校长,罗为历史教员。现闻两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酌给津贴米若干,借资养老。又据罗元鲲先生来函说:曾任我的国文教员之袁仲谦先生已死,其妻七十岁饿饭等语,亦请省府酌予接济。以上张、罗、戴(袁仲谦的遗孀戴常珍)三人事,请予酌办见复,并请派人向张、罗二先生予以慰问。

王首道接信后,立即派人到张干家中传达毛泽东来信的内容,并向他表示慰问,先后两次将1200斤救济大米和50万元人民币(旧币)送到张家。

张干感激不尽,激动地睡不着觉。10月30日,他致信毛泽东表示万分感谢。

张干寄出这封信后,心里十分忐忑,他日夜盼着毛泽东能给他回信。过了一个多月,也没接到回信,就在他十分失望之际,他收到了毛泽东的回信。

次岑先生:

十月三十日惠书及为中苏条约所致贺函,均已收到。甚为感谢!生活困难情形,极为系念,已告省府有所协助。此复,敬颂教祺!

毛泽东 一九五O年十二月十四日

毛泽东回信虽然字数不多,但情深意长。尤其是“极为系念”之语,令张干牵心动肠,他生怕把这封珍贵的信件弄脏了,郑重地保存起来。

1951年秋天,张干接到中央办公厅寄来的请柬,请他到北京。9月26日11时,毛主席派专车接张干等人到家里吃饭。当张干、李漱清、罗汉溟、邹普勋一行来到毛泽东丰泽园前,车一停,毛泽东笑着迎上来,紧紧握住张干的手说:“张校长,您好。”走进客厅后,毛泽东谦让一定要张干、李漱清坐上位置,他自己坐下席。张干战战兢兢坐在了上首。

谈了一会儿话,毛泽东叫出自己的女儿,他说:“这是我的老师。”毛泽东的女儿向父亲的老师恭敬地深深一鞠躬。“他们是你们的太老师。”毛泽东诙谐地说,“你们平时常常跟我说你们的老师怎么好怎么好,我的老师也很好。”

吃饭时,毛泽东说:“次岑先生和元鲲先生,都没有加入蒋匪帮,是好的。没有听人讲你们的坏话。”张干内疚不安,主动检讨了在当年那场学潮中所犯的错误,毛泽东立即摆手:“我那时年轻,看问题片面。虎气太盛,要是像现在这样多点猴气,就不会发动‘驱张运动’了!过去的事,不要提它了。”

吃了饭后,毛泽东陪四人参观了中南海,看了一场电影。晚上,又派人给四位师友每人送来一份礼物。这些礼物是布鞋、褥子、盖被、毛呢服、枕巾、袜子、枕头、香皂、牙刷等。这是毛泽东用自己稿费买的。张干听后赞许地点点头:“还是青年时期那个脾气,一丝不苟,一尘不染。”

第二天,毛泽东委托傅连嶂给他们检查身体,张干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国庆节当日,张千他们参加了天安门观礼。观礼后,毛泽东派专车送他们游览京津一些名胜古迹。

11月8日下午3时,毛泽东在中南海和张干等四位师友合影留念,毛泽东还特地将张干拉在自己身旁。照完相,毛泽东说:“这是我第一次和自己这么多老师一起照相,值得纪念!”

11月12日,张干准备整装南归,毛泽东派人给他150万元(旧币),还有一瓶鹿茸精,请他多多保重身体。张干接过毛泽东捎来的钱和物品,连说“受之有愧”。

为使张干能安享晚年,毛泽东曾考虑让张干进中央文史馆,后来张干考虑北京生活费用较高,不如湖南好,在湖南有顾问、参议待遇,就回了湖南。他先后被聘为省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顾问。

之后,张干同毛主席保持长时间的书信联系。毛主席每月给张干寄生活费,直到张干去世。

1967年1月21日,张干将儿子张六如叫到身边,用尽全身力气嗫嚅着道:“替我给毛主席写封信,谢谢他对我的照顾,我是多么想再见他啊……”他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83岁。

2 阅读:498

一品评论大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