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朝四百年的历史,许多人都知道辅佐汉高祖刘邦创立基业的汉初三杰,即留侯张良、丞相萧何、淮阴侯大将军韩信,可很少人知道在汉朝末年的时候也有所谓的“汉末三杰”,这三人一心想让四百年汉朝继续延续下去,甚至再创世祖光武帝刘秀中兴的盛世,可由于“汉室颓危,气运将尽”,三人的努力最终化作了梦幻泡影,即便三人能力和忠心与汉初三杰不相伯仲,可最终都没能挽回大汉衰亡败局。
而这三人究竟是何人呢?一个是车骑大将军皇甫嵩,一个是骠骑大将军朱儁,还有一个是尚书卢植,这三人最大的功劳就是将几乎倾覆东汉帝国的黄巾军给平定了下去,可惜皇甫嵩、卢植后来受到了权臣董卓的迫害,朱儁则被董卓手下的郭汜所害,全都没有完成兴复汉室的重任,“汉末三杰”一一去世之后,天下就开启了群雄逐鹿的局面。
不过在这三杰当中有“一杰”很有意思,东汉衰亡之后三国鼎立,这位“汉杰”居然培养出了三国之一的开国皇帝,与此同时他的儿子又做了另一个敌国四朝的宰辅重臣,说到这里很多人应该都料到了,这位“汉杰”指的就是尚书卢植了,而他的皇帝学生,便是蜀汉开国先主昭烈皇帝刘备,他的儿子呢?自然就是那个敌国四朝宰相了。
今天小编就要讲一讲著名卢尚书的这个儿子,曹魏帝国著名的“小卢尚书”卢毓,卢毓字子家,也叫卢子家,他是汉末涿郡涿县人,他的亲爸爸就是著名汉末定难平乱名将名臣的卢植卢子干,卢毓十岁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其父卢植当世之人又尊称其为卢尚书,就连刘备、公孙瓒都曾是他的门下弟子,他去世的时候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衣,他的为人备受世人敬仰,又被号为“汉末三杰”之一。
卢毓丧父之后,又在本州遇到了祸乱,他的两个哥哥都在兵乱中丧生,当时袁绍、公孙瓒大战,幽州、冀州闹起了饥荒,卢毓一个人赡养寡嫂和兄长的儿子,同时他又以才学见称于世。后来曹丕做了五官中郎将,就立马征召卢毓来做自己门下的贼曹掾之职,也就是掌管捕捉盗贼的主官,而当时的大名士崔琰则推举他做冀州主簿。
当时曹操好不容易平定了整个中原,可却有许多盗贼和亡命的流民,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和控制人口流失,同时稳定治安,曹操极为注重“士亡之法”,也就是无故逃离本土和本营的士卒都要受到严罚,甚至罪及妻儿。当时有逃兵的妻子阿白等人来到夫家数天,还没有和丈夫相见成礼,大理寺就奏请将女子斩首弃市。
卢毓知道后,立马上书反驳道:“女子的感情,见到了丈夫才会产生恩爱之情,朝廷处死他们,就是成就他们夫妇的情义,所以诗经说,没见到丈夫,我心伤悲,见到丈夫,我心则安。周礼中又说,没有到丈夫宗庙与丈夫见礼的女人死了,归葬于女子娘家的乡土,不能说他已经成为了男子的妇人。
如今女子阿白等人生未有与丈夫相见之悲,死却要承受非其妇之痛,而官吏们还妄议欲加之以斩首大刑,那要是他们现在举行了同牢合卺之礼后,其罪又如何叠加呢?且礼记中有言,附属家人罪从轻,如今这些逃兵的妻子,就是罪从轻者也!尚书也说过,与其枉杀无辜之人,宁愿错失不守法度之徒,这也是害怕用刑过重了。如果阿白等人受过礼聘,已入门庭,动刑是可以的,然而一概杀之还是太重了!”曹操听了这话,非常尴尬地答道:“卢毓所说的是对的,他又引经据典,句句在理,这使孤击节赞叹,佩服不已!”
不久之后,曹操就把卢毓放到身边做了丞相府法曹议令史,没过几天又转任了西曹议令史,后来曹操被册封为大汉魏国公,也就是魏国正式成立了,卢毓又被晋升为吏部郎的官职,到了曹丕以魏王、汉丞相、冀州牧的身份代汉称帝,卢毓又被晋升为曹魏帝国黄门侍郎,后来又外放为济阴王国相,不久又担任了梁、谯二郡太守。
魏世祖文皇帝曹丕认为谯县是自己的老家,于是迁徙了许多外地人来充实谯县人口,并在此大面积屯田。可谯县土地贫瘠,百姓穷困,卢毓非常怜悯他们,就上表将外地的流地迁到了富庶一点的梁郡国沃衍县就食,这样就使魏文帝大为失望,虽然曹丕听从了卢毓的谏言,但内心对他已是大为怨恨了,很快就将他降职为睢阳郡典农校尉,还美名其曰,叫他前往安置流民进行屯田工作。
可卢毓像他爸爸一样,心在利民,完全不在意官职的大小,而且亲自到农村去视察,并且给自己选择了一块好田,就在旁边居住,督劝民众务农,这使得当地的百姓对他大为仰赖。后来曹丕又调任他做了安平郡和广平郡的太守,当地百姓都得到了他的实惠,并且都归慕了曹魏帝国的王化。
到了魏烈祖明皇帝曹叡青龙二年,卢毓被征召入朝做了侍中大臣,起先散骑常侍刘劭受诏来制定魏律,却一直没有完善。卢毓于是上书论古今科律之意,他认为法度一定要有统一正确的条文,而不宜有两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不然就会使得那样贪官奸吏徇私舞弊。
等到同为侍中大臣的高堂隆多次苦谏魏明帝不要大搞华丽的宫室,曹叡却大为恼火,这时卢毓进言道:“臣闻君王圣明,才会有忠直之臣出现,古之圣王非常害怕自己听不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所以就强行在宫门外立下了敢谏之鼓,而使得身边的臣子们都拼了命地向自己进行劝谏,所以就这一点我们这些臣子没有一个比得了高堂隆先生的,堂隆在外有儒生之名,大家都认为他狂直,然而陛下还是对他多一些宽容吧!”
卢毓做了三年侍中,对魏明帝多有劝谏,明帝也曾下诏言道:“要任免官吏,和选用人才,这是圣明的帝王都很难做到的,这时候就需要良佐贤臣来替皇帝们分忧,侍中卢毓禀性贞洁和坚毅,他心平体正,可以称得上在为寡人识才用人上有大功劳,是一位从不懈怠的好臣子!”很快魏明帝就让卢毓做了吏部尚书,要他自行为天子选官,并告诉他选官的标准就是“如卿者乃可”,卢毓于是推举了常侍郑冲入朝,魏明帝冷笑道:“郑文和,这是寡人所知之人,你再为寡人推举我没听过的人来!”于是他才推举了阮武、孙邕,魏明帝最后重用了孙邕。
在此之前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邓飏等人驰名天下,他们具有汉末时“四聪八达”这样大名士的风范,对天子的过失也是百般讥诮,魏明帝对他们非常嫉恨。当时朝廷要举荐一位中书郎,魏明帝下诏言道:“能不能得到一名好的中书郎,就在于卢老先生来决策,你替天子选举官员千万不要看他的名气有多大,名气就像画地作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卢毓对答道:“如果以世俗名声为标准,就根本招不来真正的奇人异士,只能获得那些沽名钓誉的常士罢了!常士不过是畏惧朝廷,渴慕声誉,然后才会获得世俗的名声,并不是他们有真正疾风劲草般的气节和本领,愚臣也没有本事识别异人,又只能循名案常来为陛下选拔人才,只能选上来再验证他们的品行,所以古之贤臣,都要明试其功,如今将官员们的考绩之法废除,光凭士人们相互毁誉来选择进退,这就导致了朝廷官员真伪混杂,虚实相蒙也!”
魏明帝听了这话认真非常有道理,就下诏制作了对官员的考课法,这时三公之一的司徒有缺,卢毓立马就举荐了大隐士管宁,这个管宁与大臣华歆曾经还是好朋友,可魏明帝却无法起用此人,于是又问还有何人可用,卢毓答道:“论老实听话,太中大夫韩暨可以做司徒,若论光明正直、清高公平,则司隶校尉崔林可以做司徒,若论贞洁、坚毅、心地纯粹,则太常卿常林可以做司徒也!”魏明帝听完之后微微冷笑,最后还是任命韩暨做了司徒。
卢毓对魏明帝推举人才,都是先说其人的性情和品行,而后再言及他的才能,黄门李丰曾问卢毓这是为什么,卢毓说道:“才能这个东西为什么是好的呢?大才必有大好处,小才必有小的好处,如今如果以才为先,而没有考虑他们的性情和品行,就会让他们所有的好处都不能放到该放的器皿当中去!”李丰等人听了他的高论,都佩服得不行。
魏明帝驾崩后,养子齐王曹芳即位,卢毓被封为了关内侯,当时大将军曹爽秉政,就开始扩大自己的势力,收拢朝中的官员,于是就将正直的卢毓降为仆射,而由自己的亲信侍中大臣何晏代替卢毓做了吏部尚书,不久又将卢毓外放做了廷尉,这时司隶校尉毕轨又冤枉卢毓,要免去他的官职,可许多大臣都来为小卢尚书争辩,最后乃以卢毓为光禄勋。
后来曹爽被司马懿斩杀,太傅司马懿立马任命卢毓出任代理司隶校尉一职,由他来治理刑狱,不久又恢复他吏部尚书的职务,又加授了奉车都尉,封高乐亭侯,没过几天又转任仆射,但依旧掌管官员的选举,并加授光禄大夫。等到高贵乡公曹髦做皇帝的时候,卢毓又被进封为大梁乡侯,他的一个儿子也被封为了亭侯。
后来淮南毌丘俭反叛,大将军司马师出征,居然命卢毓主管朝中之事,并加授其侍中大臣,到了正元三年,卢毓生病,主动辞掉了自己的官位,不久又被晋升为了三公之一的司空,可他却坚决推举骠骑大将军王昶、光禄大夫王观、司隶校尉王祥位列三公之位。
可天子强行下诏,命使者将印绶授予给他,并进封他为容城侯,食邑二千三百户。到了甘露二年,卢毓薨逝,被赐谥号为成侯,也就是说卢毓辅佐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五代君王,他的儿子卢钦在魏元帝曹奂咸熙年间还做了尚书,儿子卢珽则做了泰山郡太守。到了西晋的时候,卢珽的两个儿子又做了尚书,由此来看,卢植祖孙四代,五人都做了尚书,堪称四世三朝卢尚书了。
[思考]
范阳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