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头号狠人希姆莱,让欧洲沦为监狱,上千万人死于非命

穿越讲娱乐 2024-11-16 16:41:42

如果你穿越到20世纪初的德国,看见一个戴着眼镜,面容略显呆滞的小伙子,你可能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内向的学术男,没什么可怕的。

不过,人不可貌相,你绝想不到,这个其貌不扬的瘦小男人,居然会是二战时期、德国比希特勒还要疯狂的“头号狠人”——人屠希莱姆!

在他手下,欧洲沦为监狱,上千万人死于非命,提起他的名字,所有人都要惊惧到肝胆碎裂!

那么,他到底都做了什么罄竹难书的恶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1、养鸡专业户到人屠

说来也怪,希姆莱他喜欢的事情,就是养鸡——对的,不是军事战略,而是养鸡!

这位未来的“屠夫”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农场主,如此的简单。

然而命运却戏剧性地为他安排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希姆莱出生于1900年,是一个教师的儿子,从小在慕尼黑长大。他家里的条件中规中矩,父亲对他要求严格,母亲慈爱,但这一切看起来,都没法把他培养成未来的一代暴君。

希姆莱曾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农业,这让他对管理有了一些“与鸡共舞”的经验,也让他对农业的规律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确有管理上的天赋,只是这种天赋后来被用错了方向。

希莱姆加入纳粹党,全凭一个偶然的契机。

1923年,希姆莱正处在人生的低谷,经济困境让他的农业梦想破灭,几次创业失败让他深感沮丧。这时的德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失业率高,社会不安,很多人都对政治失去了信心。然而希姆莱却找到了一个新家——他加入了纳粹党,因为他发现这个新兴党派似乎有能力带来变革,尤其是他的那位“超级明星”领袖——阿道夫·希特勒。

希姆莱在1925年加入了党卫队(SS),当时它只是一个小型的准军事组织,主要负责保护希特勒以及其他纳粹高层。希姆莱很快看中了党卫队的潜力,并决心将它打造成为自己的权力工具。

在那时候,他可能对自己未来的目标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他知道,自己想要权力,而且越多越好。

作为一个有点神经质的管理狂,希姆莱很快在纳粹党内展现了他精湛的“组织技巧”。他将原本松散的党卫队扩展成为了一支庞大的部队,不仅人数从290人迅速增长到5万多人,还通过严格的纪律和恐怖的组织手段,将它发展成了一只不折不扣的“黑色战犬”。

2、盖世太保

1933年,纳粹党正式掌权,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而希姆莱则迎来了他权力之路的起点。希特勒让希莱姆建立一支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目标的部队。这正中希莱姆下怀。

于是,党卫队逐渐从一个保护领袖的小单位,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恐怖组织。希姆莱以令人“钦佩”的组织能力,建立了一个集情报、镇压和执行于一身的恐怖机器。

“我们需要一个有效率的警察组织,能够将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中。”希姆莱在一个党内会议上宣布。

他成立了盖世太保,并迅速将德国各地的警察部队集中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国家安全网络。

在盖世太保的帮助下,希姆莱成功地排除了所有的政治对手,坐上了这支恐怖队伍的头把交椅。

希姆莱的管理哲学很简单——让每个人都害怕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秩序。对他来说,镇压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而情报则是最强大的武器。

因此,党卫队和盖世太保无处不在,不仅监视普通公民,还秘密调查纳粹党内部的其他高层。如此种种,使得希姆莱逐渐成为了希特勒最为信赖的心腹之一。

1933年3月,希姆莱在达豪开设了第一个集中营,目的是关押政治犯。当希特勒看见达豪集中营的“高效”运转模式后,对希姆莱的能力大加赞赏。

于是乎,这些最初只是为是了关押反对纳粹的人的集中营,很快就被用于了更为恐怖的用途。

到了1939年,希姆莱已经完全掌握了集中营,每一个集中营都有其特殊的用途——有些是为政治犯准备的,有些则是为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准备的,而有些则干脆成为了屠杀的工厂。这些集中营遍布整个纳粹占领的欧洲,成为了实施种族清洗的重要工具。

希姆莱甚至亲自到访过一些集中营,例如达豪和奥斯威辛,以确保它们在“高效运作”。他一脸平静地对集中营的指挥官说:“确保每个人都有工作,这样他们就不会想着逃跑,更不会意识到自己要死了。”

然而,谁都知道,只要进了集中营,那就是毫无生机。

3、千万人之死

有了集中营,希姆莱在二战期间的角色,很快就从单纯的镇压者,进化为彻底的屠杀策划者,逐步实施起了种族灭绝的邪恶计划。

1939年德国占领波兰后,希特勒任命希姆莱为“强化德国民族遗产的帝国专员”,这意味着他可以随意决定在被占领地区谁是“德国人”、谁需要被迁移甚至彻底清除。这种至高无上的决定权,令希姆莱的手里握住了上百万人的生死。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起“巴巴罗萨行动”,希姆莱得到了希特勒的授权,进一步实施“种族清洗”计划。

希姆莱非常“勤奋”地完成了这项计划。他在1942年参与了万湖会议,会上决定——要将欧洲的犹太人彻底“清除”出这个世界。

希姆莱本人甚至曾亲自到前线去观察“执行情况”。有一次,他在白俄罗斯目睹了一次大规模屠杀,他面不改色,甚至还在不断询问屠杀时子弹的利用效率。

“要让他们的死亡有序,必须像工厂生产一样精确。”希姆莱用一贯冰冷的语气对下属说。在集中营里,生命被视为流水线上的产品,而屠杀则被看作是提高效率的一种“生产方式”。奥斯威辛、贝乌热茨、索比堡、特雷布林卡……在这些地方,希姆莱无情地将种族灭绝工业化,把犹太人、罗姆人、政治犯以及其他纳粹眼中的“劣等人种”送上了死亡的快车道。

希姆莱对效率的执着还体现在他对劳工营的管理上。

在他的眼中,囚犯们不仅仅是被“清除对象”,他们还是可以为纳粹战时经济作贡献的劳动力。

因此,很多集中营也被改造成了劳工营,希姆莱的想法是“用到最后一滴血”。被关押在这些集中营的人,往往会被迫从事高强度的劳动,直到他们再也无法工作为止,这时候,他们就会被送到“处理”部门,通常就是毒气室。

希姆莱亲自参与了许多集中营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他相信,通过劳工的剥削,德国可以从战时经济中获取巨大的好处,而那些无法再提供劳动力的人,就不值得继续活下去。

比如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毒气室与焚化炉成了“处理”那些失去工作能力的囚犯的主要工具。希姆莱对这些效率极高的屠杀手段颇为自豪。

这些劳工营中的囚犯,每天都被迫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饥饿、疾病、酷刑成了这些囚犯们的日常,最终许多人死在了劳役中。

而那些活着的人,也因为无法承受继续的虐待而失去了生的希望。希姆莱的这种“全面利用”的政策,使得集中营成为了真正的“人间炼狱”。

为了让集中营的管理更加顺利,他甚至制定了“种族婚姻准则”,规定了SS成员在婚姻上的“纯血”要求,以确保德国人的“纯净性”。

那么,血债累累、恶贯满盈的他,又是怎么走向灭亡的呢?

4、末路的屠夫

二战的前期,纳粹德国在欧洲所向披靡,希姆莱也借着战争的胜利,继续扩大自己的权力。

然而,随着1944年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以及东线战场上苏联的强大反攻,希姆莱的地位变得不再稳固。

盟军的节节胜利使得整个纳粹高层开始陷入恐慌,而希姆莱的权力体系也面临崩溃。此

时的希姆莱依然抱着一丝侥幸,认为德国可以通过军事力量逆转局势。

然而,盟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完全出乎了他的想象。

在战争即将结束的1945年,希姆莱做了一件让他身败名裂的事——他试图绕过希特勒,与西方盟军谈判,希望达成某种和平协议。

这个举动无疑激怒了希特勒,希特勒发出了逮捕希姆莱的命令,将他视为叛徒。在希特勒的眼中,忠诚是最重要的品质,而希姆莱的背叛行为简直不可原谅。

就这样,在纳粹帝国即将崩溃的最后时刻,希姆莱如同惊弓之鸟,他不再是那个权倾一时的纳粹首脑。

他试图化妆成普通士兵逃离德国,但他最终还是被英军俘虏了。

被俘的希姆莱既绝望又茫然。他尝试向英军士兵隐瞒自己的身份,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于是,在1945年5月23日,希姆莱咬碎了藏在口腔内的氰化物胶囊,自杀身亡。

在他阴暗而扭曲的世界观里,死亡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最终,希姆莱被草草埋葬在一座无名墓中,不再有昔日的辉煌,也没有任何人愿意为他哀悼。欧洲从他的暴政中解放出来,人们为自由和和平的到来而欢呼,而希姆莱的名字,只会作为历史上最冷酷的屠夫之一,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