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呼吸健康:蔡志芳深入解析慢阻肺的早期诊断与综合管理

元元的备忘录 2024-12-10 08:14:4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的呼吸道症状和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由长期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中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引起。

慢阻肺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至2060年,每年因慢阻肺及其并发症死亡的人数可能超过540万。在中国,“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估计全国约有9900万患者。鉴于此,加强对慢阻肺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和综合防治,对于提升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减轻公共卫生负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汉口医院蔡志芳教授,就慢阻肺的病因、发展过程、预防策略、诊断技术、治疗方案及患者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向公众普及慢阻肺的相关知识,共同推动慢阻肺防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专家简介

蔡志芳

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获选全国“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优秀基层呼吸医师。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泡-慢阻肺”这一病理进程的具体机制是?

蔡志芳教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进展过程可以被形象地描述为一个“三部曲”,即从慢性支气管炎到肺气肿,最终可能发展至肺大泡。这一系列变化几乎在大多数典型病例中都会发生,体现了疾病的渐进性特征。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由于长期暴露于外界吸入因素如冷空气或化学物质等刺激物,导致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层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这种慢性刺激不仅会引起支气管结构的破坏,包括黏膜损伤和平滑肌增生,还会造成气道壁的重塑,进而导致气道狭窄。这些病理变化会导致排痰能力下降,影响呼吸系统的通气功能,即空气通过鼻腔、气管及支气管进入肺部的过程变得不顺畅。

随着病情的发展,肺泡的弹性受损,气体交换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出不完全,从而形成过度充气的状态。这种情况类似于气球失去弹性后无法有效收缩,导致气体滞留,这就是所谓的肺气肿。肺气肿阶段,患者的呼吸困难会明显加剧,因为肺泡塌陷使得有效的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进一步影响了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肺大泡(即肺气肿囊泡)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当肺气肿进一步恶化时,肺组织内会形成异常大的含气腔隙,这些腔隙壁薄且缺乏弹性,容易破裂,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气胸。肺大泡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呼吸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由于其内部气体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废气(如二氧化碳)排出困难,进一步加重了呼吸系统的负担。

慢阻肺的一个关键诊断标准是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尽管在某些情况下,部分气道阻塞可能是可逆的,但大多数情况下的气流受限是不可逆的。这种气流受限的程度在去除诱因后不能完全恢复,是诊断慢阻肺的核心特征。因此,只要存在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现象,就可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慢阻肺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在疾病的早期,许多患者可能仅表现出轻微的症状,例如活动时喘息或与吸烟相关的呼吸不适,这些症状有时被误认为是年龄增长或正常现象,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延误就医。这种情况使得慢阻肺 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对于有吸烟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即使症状较轻,也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医学评估,以确保早期发现和适当管理。

哪些预防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

蔡志芳教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存在显著的病理改变,包括炎症细胞浸润和黏液分泌增加。今年,慢阻肺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公共卫生项目,成为与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列的重点防控慢性病之一。这意味着居民现在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免费筛查服务,实现慢阻肺的早期发现,从而有效避免早期和中期患者的漏诊。

戒烟与避免有害环境暴露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风险因素,约80%的患者有吸烟史。因此,戒烟是首要且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此外,应尽量避免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并减少吸入有害气体如汽车尾气和工业粉尘。建议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佩戴口罩,以保护呼吸道健康。寒冷空气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许多慢阻肺患者在季节变化尤其是冬季时症状加重。因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对于预防病情恶化至关重要。

加强锻炼

尽管慢阻肺患者的肺活量会下降,但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部分恢复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推荐的运动形式包括慢跑、打太极拳和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合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能够支持整体健康,对慢阻肺患者尤为重要。建议采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并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鸡蛋、排骨汤和牛奶等,同时避免过于油腻的食物。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浆蛋白水平,防止因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抵抗力下降,进而减少感染和急性发作的风险。每次急性发作都会对肺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尤为关键。

国家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

慢阻肺现已纳入国家公共卫生项目,居民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筛查。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公众对慢阻肺的认识,也为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提供了保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药物治疗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蔡志芳教授:慢阻肺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稳定性治疗阶段长期吸入药物至关重要。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可选用单药、二联或三联疗法,常见药物如布地奈德、茚达特罗等。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功效,能够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茚达特罗则为长效β₂ - 受体激动剂,可促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改善气流受限状况。

这些药物的制剂形式多样,有的为单一成分,有的则是两种或三种成分的复方组合,且多采用专门的吸入装置进行给药,以确保药物能够精准地递送至肺部发挥作用。具体的用药方案必须由专业医生综合考量患者的个体病情,包括肺功能指标、症状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后进行精准评估与确定,从而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为适宜的治疗策略。

慢阻肺患者除长期吸入药物外,吸氧治疗依据患者年龄及病情状况常被应用,许多患者需进行家庭氧疗,通过每日规律吸氧,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减轻心肺负担。同时,康复治疗不可或缺,鉴于部分患者肺活量存在可逆性,针对性的呼吸肺活量康复训练意义重大。例如,可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锻炼,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呼吸效率,进而改善呼吸功能。

在稳定期应遵循药物治疗、康复治疗、适度运动与营养支持同步推进的原则。合理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耐力,营养方面注重均衡膳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以维持机体良好的代谢状态和免疫功能,全方位促进患者病情稳定,提升生活质量与疾病预后。

针对已出院的慢阻肺患者,随访管理中有哪些情况需重点关注?

蔡志芳教授:在管理出院慢阻肺患者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是关键的干预措施:

药物使用情况

在对慢阻肺疾病(COPD)患者开展随访工作时,重点在于确保长期吸入药物的正确应用。诸多患者常陷入对长效吸入药物使用不当的误区,将其误作短效药物使用,仅在症状发作时予以应用,而未能遵循每日规律用药的原则。长效药物的作用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维持性药物,持续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并减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因此,我们会详细询问患者用药的时间间隔、剂量准确性以及吸入操作的规范性,以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症状动态监测

医生需仔细评估患者近期是否存在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如果症状明显加重,提示疾病可能进入急性加重期或病情控制不佳。此时,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的具体特征、严重程度及伴随体征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在急性期合并感染时,若为病毒感染则需针对性地开展抗病毒治疗,同时联合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策略,迅速缓解症状,改善肺通气功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营养状况评估

大多数慢阻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较轻。这是因为患者长期能量消耗增加、摄入不足以及疾病所致的代谢紊乱。营养不良会导致呼吸肌力量减弱、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增加病情反复及加重的风险。因此,我们会指导患者注意饮食结构,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

重度慢阻肺患者的特殊处理

对于重度慢阻肺患者,由于其肺活量显著下降、排痰能力极度减弱,易形成痰栓,普通鼻导管难以有效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在此情况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手段。它可深入气道内部,直观观察并吸出痰栓,迅速恢复气道通畅性,改善肺通气与换气功能。同时,支气管镜还可在直视下进行气道冲洗、局部给药等操作,优化气道微环境,促进炎症消退与气道黏膜修复。

0 阅读:7
元元的备忘录

元元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