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仙观严君平道长的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9-02 00:44:43

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边缘的地方有一处名为严仙观的道观,也被称做君平庄,是严君平的故居。据说道观是由严君平的父亲营建的,距离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观门上有三个斗大的字,即“严仙观”,观门的左右分别写有“君平庄”以及“武都山”,这些都是书圣王羲之留下的笔迹。在馆内还保存着严君平所著的《君平指》以及他的得意弟子扬雄所著的《太玄经》。严君平能够教出像扬雄这么优秀的弟子。

严君平(公元前86一公元10年),原名庄遵,后来因为忌讳汉明帝刘庄的名字,才把名字改为严遵,字君平,西汉末期成都人,道家学者、思想家。对于他的出生地,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是出生在成都彭州市与郸县平乐山交汇之处的洗心庄(又称寄魂庄),也有史料称其出生在今邛崃市的南君平乡。据说,他曾经在成都、彭州、邛崃、广汉等地卖卜,50多岁的时候归隐了郫县平乐山,在这里著述收徒,扬雄就是在这里被他培养出来的,严君平在归隐的这段时间里更是写出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华”的预言。

据说,严君平是中国最早的道家办学校创始人。在四川各地,都有严君平的教育遗迹。郫县曾经还有他所建的“读书台”。根据文献记载,人类早期的学校,几乎都是跟官方有关的,比如孔子所设立的民间私学,虽然它跟别的官方政治学校有差异,但是,他还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只是把官方学校转到了民间私学而已。所以,在孔子的影响下,古代文人都难以逃脱“指点江山”的虚妄。严君平虽然也接受了很多儒家思想,但他还是以老子的道家学说和蜀郡当地的文化传统为根本,老子的学说不追求当官。

所以说,他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发展当地的生产力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孔子的教育宗旨是“读书做官”,所以在严君平开办的学校中教出的弟子大多都是耕读者。后来,他的弟子扬雄提出“耕读”思想,即先找职业用来生活,然后再读书,非常符合现代知识分子的要求。

0 阅读:0
文化愿补不足

文化愿补不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