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走资”和“割尾巴”亲历:一名重庆知青谈七十年代的那些事

灯火万家城星畔 2024-07-21 14:21:00

欢送知青下乡时的场景

1975年8月,郝成竹高中毕业下乡,正遇上重庆农村的“割尾巴”运动。

“因为我与各种运动对象无瓜无葛,下乡的第三天就被派作了动员大会的记录员。”

谈到那段经历,郝成竹这样回忆道。

下乡在地里挖了一个多月的干田后,郝成竹就成了“割尾巴运动”小分队队员。

当时,郝成竹的身份引来了很多知青的羡慕:每天不用到地里晒太阳,还有工分拿。

七十年代的工分登记簿

对于这份工作,郝成竹心里是这么想的:

“对我来说,每天最高10分的价值不过两毛钱,但对于个子不高的我来讲,总是暂时解脱了繁重农活的压力,是该好好干。”

10分工分票,图源网络

第一次参加值班,批判的对象是四队的仓库工人。这个高大结实的汉子因为养蜂敛蜜卖钱,被关在小分队一间空屋里“交待”。

奈何,他睁大眼睛也说不清自己错的子丑寅卯,便被罚站在两条重叠的凳子上。

某地的批判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另一个值班的农民小分队员不知是想出去走走,临走前叮嘱了郝成竹几句就出门了。

见那人走了,凳子罚站的“运动对象”嗖地就下来了。

“我晓得你是知青,不会告发我。”

他边揉着肿得发亮的小腿,边说话边用恳求的目光盯着郝成竹。

郝成竹看见那汉子脚上裂了几道口子,他于心不忍,但又担心“立场不稳犯错误”,于是就扭过头去没出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约两分钟后,那出去的队员突然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位冯姓领导,系当时的区委副书记。

原来,队员出去是想请领导看看他们运动的“成绩”。

谁知,他们一进门,就看见了慌忙往凳子上爬的汉子。

“你值的啥子班?你啥子立场?”

那小分队员回过神来,指着郝成竹就是一句吼。

七十年代知青生活一景

“我啥子立场,他又不是地富反坏,下来坐一会,又有什么不得了?”

郝成竹本想向他说明一下,被他一吼,反倒硬气了起来。

那小分队员气得说话语无伦次:“冯书记,冯书记,阶级立场哪去了。不是不是,是郝知青的立场没得阶级,没得阶级。反动,反动的知青。”

“你敢说知青反动,我们是响应毛主席号召过来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郝成竹一点没客气,拿这句话反过来回敬他。

那位冯书记只“观战”,没说一句话,这争论也就此结束了。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郝成竹和小分队队员正在午睡,乡村也安静极了。

“你说不说,你到底卖了多少粮食?说不说!说!说!说!”

70年代某地生产队

突然,隔壁小分队队部喧闹起来。原来,是郝成竹所在生产队老队长之子、县中高中毕业生谭高因为私卖粮食正在被“审讯”。

“M的,走,我们到隔壁拿绳子,把他绑起来吊!”

话音刚落,人已到了郝成竹屋子的门口,门被推得哗哗响。

郝成竹开了门,两个小分队员伸手就去拿门边的水桶,要取上面的绳子。

“不能绑人,那是犯法的!”

郝成竹上前把住水桶绳,硬是拽了回来。

“他一句话都不说,怎么办呀!”

那两个小分队员气得直跺脚,跟郝成竹埋怨道。

“不说话也不能绑人。”

见郝成竹态度强硬,他们不高兴地出了门。

“虽然我为小分队写了不少材料,然而,或许是终究看我提不起‘阶级觉悟’,一个半月后,我又被通知上地里劳动。”

知青在田间劳动

郝成竹回想起那时的经历,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这是一位知青的回忆,是回溯那时历史的一个小视角,我们过去有着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回看当时,是要以史为鉴,避免某些错误不再重现。

参考资料:《重庆渝中区文史资料》第十一集,1999年8月。

注:本文图片均取自网络,仅供配文增色,不完全代表当时情形。

5 阅读:725
评论列表
  • 2024-08-11 11:59

    我刚上初中时看到毕业生下乡,还不能理解为何他们都是满脸沮丧的样子。老师将我们分成五人一组每天下午去未下乡的毕业生家动员。我们去的这位女生家父母双亡,哥哥在外地工作,家中只她一人,连居委会大娘都为她说话。另一组去了一位男生家,家中7个儿子,已有2位下乡,家中可以说一贫如洗,母亲揭开柜门,里面只有几床破棉花套。

灯火万家城星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