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位17岁的女红军用清亮的嗓音唱进了某位军首长的心坎里。
这首长不是别人,正是开国上将洪学智,他一眼相中了舞台上领唱的张文,那股青春的活力,那份飒爽的英姿,让他心动不已。
队里领导笑眯眯地找到张文,说明来意,谁知这小姑娘一听,居然皱起了眉头,跟自己哥哥抱怨:“哎呀,洪主任看起来太老了!”
她二哥知道这事,哭笑不得:“我的傻妹妹,人家才23岁,风华正茂,哪里老了?”
从小佣人到红军战士
张文出生在四川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张家祖上留下来的四间破旧房屋,勉强遮风挡雨,却没有任何土地。
为了维持生计,父亲张玉鼎在村里教书,母亲张刘氏操持家务,一家人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9岁那年,父亲因眼疾失明,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柔弱的肩膀上,1929年洪口镇遭遇灾荒,张文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为了能让女儿吃饱饭,母亲忍痛把年仅10岁的张文送到当地地主家做佣人,条件是只管饭,不给工钱。
在地主家,张文每天从早忙到晚,洗衣做饭、带小孩、干农活,小小年纪就承担了繁重的劳动。
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地主婆的刻薄和打骂,稍有不顺心,就会招来一顿责罚。这段屈辱的经历,在张文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也让她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产生了深刻的疑问。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来到了洪口镇。这支队伍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彻底改变了张文的人生轨迹。红军战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打土豪、分田地,让贫苦百姓翻身做了主人。
张文亲眼看见了家乡的变化,她不再需要去地主家做工,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公平与尊严。
与此同时,红军女战士曾广澜的到来,更是给张文带来了新的启蒙。
曾广澜经常给乡亲们讲解革命道理,她英姿飒爽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张文,在曾广澜的引导下,张文逐渐明白了穷人受苦的根源,也懂得了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她毅然剪掉了长发,瞒着父母偷偷报了名,二哥张熙汉也支持妹妹的选择,兄妹俩一起加入了红军的队伍,被分配到红四军供给部被服厂工作。
得知消息后,父母虽然担心儿女在部队吃苦,但也为他们感到骄傲,叮嘱他们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为家乡争光。
进入被服厂后,张文负责缝制军衣、鞋袜、帽子等,她心灵手巧,工作认真负责,很快便展现出了出色的缝纫技术和组织能力。
由于后勤保障任务繁重,被服厂的生产压力很大,张文和同班的张大英、张德意商量后,决定在班组内开展劳动竞赛,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她们的倡议得到了供给部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厂推广开来,极大地提高了被服的生产效率。“三张”也因此成了被服厂的名人,她们积极肯干、勇于创新的精神,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位战友。
雅砻江畔的姻缘
1936年5月,红四军在江边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嘹亮的歌声、热烈的呐喊声,驱散了连日行军的疲惫,战士们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
17岁的张文身穿洗得有些发白的军装,精神抖擞地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她是红四军供给部被服厂的女兵班班长,今天她要带领着姐妹们给首长们献上几首歌曲。
主席台上,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张文,这位年轻的女兵,歌声清脆动听,充满朝气,举手投足间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忍不住赞叹这个女兵歌唱得不错,坐在一旁的军长王宏坤和夫人冯明英立马捕捉到了洪学智话语中流露出的欣赏之意,夫妻俩相视一笑,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们心中萌生。
冯明英素来热心肠,在红军队伍里是有名的“红娘”,她早就觉得洪学智和张文很般配,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撮合,运动会结束后,冯明英找到了张文,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来意。
张文对洪学智并不陌生,由于供给部归政治部管辖,洪学智经常到被服厂检查工作,她对这位首长印象不错:作战勇敢,足智多谋,而且平易近人,很关心战士们的生活,在红四军中威信很高。
只是她觉得洪学智看起来比自己大很多,两人年纪相差悬殊,回到被服厂,她把这件事告诉了二哥,兄妹俩感情深厚,他一直很关心妹妹的个人问题,听说有人要给妹妹介绍对象,他自然十分上心。
“洪主任人很好,你嫁给他不会错的!”二哥极力劝说妹妹,可她还是有些顾虑:“可是,他看起来好老啊!”二哥听了这话,差点儿没忍住笑出声来,“我的傻妹妹,洪主任今年才23岁,哪里老了?”
在哥哥的耐心劝说下,她心中的顾虑渐渐打消了,同意和洪学智处处看。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1936年6月两人结婚了。由于条件艰苦,他们的婚宴也十分简单,只有几样“硬菜”:牦牛肉、青稞面饼和面疙瘩汤。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战友们的见证下,他们许下了相伴一生的承诺。
相濡以沫,言传身教
婚后,他们育有8个子女,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养育孩子并非易事。
由于环境艰苦,行军打仗居无定所,为了不影响部队行军作战,他们不得不忍痛把两个女儿寄养在老乡家中。这对任何一位母亲来说都是极其艰难的抉择,但为了革命的胜利,张文毅然作出了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张文先后在军队和地方担任过重要职务,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她都始终保持着红军时期的优良作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工作中,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即使在特殊时期受到不公正待遇,她也从未抱怨过,始终坚信党和人民。
除了工作,张文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她深知,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子女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们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能忘记革命传统,要努力学习。
她经常给孩子们讲述长征的故事:在西征途中,红军常常需要夜间行军,一天晚上,下着小雨,山路湿滑,张文背着一篓五十多斤重的手榴弹,走在队伍中间。
突然她脚下一滑,连人带篓滚下了山坡,走在前面的女兵排长刘文芝听到动静,立刻带着几名战士摸黑寻找。她们在坡下几十米深的地方找到了昏迷不醒的张文。
幸运的是,一棵大树挡住了她,才让她没有跌入更深的深渊,战友们小心翼翼地把她抬了上来,又给她做了简单的包扎。
清醒后的张文,看着坡下黑漆漆的深渊,心中后怕不已,如果不是战友们的及时救援,后果不堪设想。
翻越夹金山是长征途中又一个巨大的挑战,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张文跟着队伍爬到3000多米时,开始感到呼吸困难,头晕目眩,四肢无力。
排长看到张文快要支撑不住了,二话不说,抢过她背上的东西,又叫来管理科长,两人一起架着张文继续向上攀登。
张文心里清楚,如果自己倒下了,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多少战友就是因为体力不支,永远地留在了雪山上。
孩子们每次听这些故事都聚精会神,大气都不敢喘,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8个子女都健康成长,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晚年,张文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自己的余热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她始终牵挂着家乡和革命老区的贫困学生,经常捐款捐物,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结语
从小佣人到百岁巾帼英雄,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个十岁还在地主家受苦的小女孩,竟然能翻雪山、过草地,跟着红军走完长征,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
更让人佩服的是,她不仅自己厉害,还培养了8个优秀的子女,个个都是人才。
而且她的爱情故事也超级浪漫,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和洪学智将军在雅砻江畔相遇相爱,携手走过70年的风风雨雨,这才是真正的神仙爱情。
信源
华西都市报2021-05-25洪学智将军的夫人、四川通江籍女红军张文:14岁参加红军长征途中曾两次遇险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4-08张文与《我的红军之路》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08-31“六星上将”洪学智的家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