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侵略降亡的爱国将领罗荣光、聂士成事迹

文化愿补不足 2024-12-22 00:12:50

1900年,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朝的腐败官军大多是一击即溃。但也有一些爱国将士,勇敢地抵御外寇,保待了崇离的民族气节。爱国将领罗荣光、聂士成便是其中的两员。清朝天津总兵罗荣光,镇守京津门户大洁口炮台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以67岁高龄率军苦战,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而壮烈殉国。

罗荣光,字耀庭,道光十三年(1833)出生于湖南乾具城县(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鸦溪村。他家境贫寒,幼年丧父,靠母亲弹棉花抚养成人。他身材高大,体壮气粗,靠耕种三亩薄田兼做木工维持家用。娶凤凰湾溪林氏之女为妻,生有两男一女。一年春节,母亲在训诫他时骂了他一句“无出息”,他便赌气出走。适逢曾国藩扩编军队,他就投入湘军,参加对太平天国、东捻军、西捻军作战,因功累迁守备、参将、副将、游击、总兵等职。捻军被镇压后,晋升记名提督,从此徙防金陵、武昌、西安。两年后奉命驻守天津,补授大沽协副将。

罗荣光以前曾奉命协同洋枪队作战,又跟随英国人弋登学习炮术,学成后被委统开花炮营。这时,他决心采用先进技术以固守海防。光绪七年(1881),他创设水雷营,遴选各营将士演习布雷技术,兼授化电、测量等知识。并在海河入口处设置南、北炮台共5座,装炮100多门,驻兵2000名。他又指导在北塘、山海关等处设立炮台。光绪十四年(1888),醇亲王检阅北洋军,称赞大沽炮台为“天下第一海防”,并以罗荣光教练布置有方,荐升为天津镇总兵。虽然从此“位渐显”,但他仍“服食位约,若老兵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八国联军集结2万多名官兵,水陆兼程,进逼大沽口。这时罗荣光已调升新疆喀什噶尔提督,部将劝其即赴新任。这样一“可表忠心”,二“可保高官”。但罗荣光不为所动,毅然奏请留任,并召集将士宣誓:“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他即刻作了周密部署,并决定亲自指挥主炮。由于大沽口水深岸曲,水雷密布,炮台严阵以待,侵略者“慑其势”,不敢贸然进攻。他们想出了一条诡计。6月16日上午,派人谒见直隶总督裕禄,假意说:“只要允许四五艘舰船驶进,以保护侨商,并无他意。”

裕禄竟然答应了。罗荣光得讯大惊,亲自面见裕禄,要求收回成命。但这进敌舰五艘已接踵而入海口,并包围了北洋水师舰艇。罗荣光急令炮台严密封锁海口,是日下午,敌军向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要求17日凌晨2点以前无条件交出南北炮台,遭到罗荣光严词拒绝。夜11点,布置妥当的敌舰突然发炮进攻。罗荣光沉着指挥还击。

他亲自操炮,击沉了八国联军中最大的兵舰沙俄主力舰“机略克”号。激战中,清军南击伤六艘敌舰,处于有利的形势。但17日凌晨4点,敌舰改变战术,先后向北岸、南岸炮台重点突击。因弹药库首先中弹被毁,继北岸炮台失陷、千名将士英勇殉难之后,南岸中营主炮台也因位置过高,无法还击迫近的敌人而危在旦夕。罗荣光急令小炮还击,打退了敌舰。但直到上午9点,直隶总督裕禄援军始终未发,北洋水师不战而退,而炮台弹药也尽。

罗荣光知事不可为,纵马回舍,对家人悲愤地说:“如今弹尽援绝,形势危急。岂有朝廷命官的妻子儿女甘受外人凌辱之理?我们一起杀身成仁的时候到了!”说完,忍痛杀了眷属,然后飞马回到主炮台,集合所剩兵勇往北突围。他悲愤交加,痛骂裕禄一将无能,千军战死;可恨不发援军”!激战中,罗荣光壮烈殉国,“他日,得其尸台下”。牺牲后第三天,天津就陷落了。后来,罗荣光的遗体被运回故乡建莹安葬。

聂士成是当时的直隶提督,面对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险,他非常气愤。他经常到兵营给士兵讲一些爱国的道理,讲到国家危亡时,往往声泪俱下。6月中旬,他率领武卫前军4000人从芦台进驻天津,成为保卫天津的主力军。

7月6日,八国联军已云集租界,同机扩大侵略。这一天,聂士成率武卫前军两个营向跑马场一带进击,击溃了那里的敌兵,部队开到八里台带驻扎。第二天,他又率领部队沿马场道打到小营门,给敌人以很大威助。

但是集结在天津租界内的八国联军有万余人,实力雄厚,6000名侵略军从租界直扑小营门一带。聂军寡不敌众,只好辙退到八里台一带。这时又有500名日本马队从背后袭来,将聂军团团包围。聂士成毫不畏惧,身先士卒,与敌军又激战两个多小时。部下哭着劝他立即撤退,表示要拼死掩护他,但聂士成坚决不允。在激战中,聂士成身中七弹,肠子都流出来了,仍然拼死力战。最后两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头部和胸膛,他才从马上倒下来,壮烈牺牲。

聂士成对内曾镇压过义和团,虽然如此,但在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他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天津人民为纪念他,就把他牺牲的地方——八里台通向水上公园的一座便桥,命名为聂公桥。今天,桥旁矗立的聂士成横刀立马的雕像,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0 阅读:27
文化愿补不足

文化愿补不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