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南北和外西北,自明末清初以来,准噶尔汗国、哈萨克、回部、布鲁特等相继映入我们的眼帘。1757年,清军平定准噶尔汗国。1759年,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正式统一新疆,并很快确立了和中亚各国的宗藩关系。
我们打开中亚地图,由北向南俯瞰外西北。最北端是阿尔泰山南麓的额尔齐斯河流域,这里属于森林草原地带。再向南分布着大片的荒漠,穿越斋桑泊、阿拉湖、巴尔喀什湖等中亚明湖,就到了天山北麓水草丰美的伊犁河谷。这片广阔的区域自古以来游牧着哈萨克人。
从伊犁河谷再向南,逐渐进入天山山脉,地势陡然爬升。在伊塞克湖周围地区,游牧着布鲁特人(柯尔克孜人)。
从天山再往南,地势再一次抬升。天山支脉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逐渐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山结,它就是被誉为“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高原。这里冰川广布,雪峰群立,耸入云天,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帕米尔高原地理位置很重要,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朝统一新疆以后,整个帕米尔地区被重新纳入版图,标志着大清帝国进入全盛时期。
帕米尔高原就像是检验中原王朝国运的晴雨表,每当中原王朝处于巅峰状态时,帕米尔就被纳入其中,反之,就会一点点地吐出来。千百年来,潮涨涨落,历来如是。
01葱岭从汉朝开始,帕米尔高原就是中国与中亚的分界线。先秦时期,人们将其视作世界之巅,称为“不周山”。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凿通西域,汉人商队途径这里,见到山崖葱翠有很多野葱,便将它称为“葱岭”。此后,它作为丝绸古道的必经之路而蜚声海内外。
唐朝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曾经翻越葱岭,他在《大唐西域记》里面记述到:“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狭隘之处不逾十里。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
公元747年,大唐安西名将高仙芝率领步骑一万多人揭开了讨伐小勃律的序幕。小勃律位于今天克什米尔的中部,因为受到吐蕃的压力,向北部迁移,后来不得不倒向吐蕃,严重威胁大唐中亚属国的安全。唐军要想拿下小勃律,最近便的路线就是翻越葱岭。
高仙芝率军从南疆库车出发,经阿克苏、巴楚和喀什,然后进入塔什库尔干。大军走了100多天,艰难抵达帕米尔高原深处。高仙芝兵分三路,自己亲率中路军由护密国出葱岭。最后三路大军会合,攻陷连云堡。
随后唐军顺着河谷而下,突然出现在小勃律城下,虏获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大胜而归。唐军在帕米尔高原的崇山峻岭间如入无人之境,令高仙芝声威大振,甚至连遥远的包括阿拉伯帝国在内的诸胡七十二国都大为震动,唐朝因此确立了在西域的霸权。
第二年,高仙芝再一次用兵帕米尔,讨伐暗通吐蕃并图谋攻击中亚吐火罗斯坦的羯师国。该国位于巴基斯坦北部,本想着距离大唐很远很安全,结果唐军兵锋很快越过帕米尔高原,犹如神兵天降,出其不意的俘虏了他们的国王,唐军大获全胜。
元朝建立后,马可·波罗开始了他的东方之旅。他穿越中亚的漫漫黄沙,终于登上白雪皑皑的帕米尔高原。他记载到:“整整十二天都看不见草木人烟,放眼处尽是荒原……此地海拔很高,而且气温很低,行人看不见任何飞鸟。寒冷异常,点不起火来……”
长期以来,帕米尔高原就是中国传统边疆的极西之地,它就像是一道高高的屏障,保护着新疆的安全。只要把帕米尔高原牢牢地控制住,就能进退有据,获得战略上的主动。
02全境入清1759年,清军击败大小和卓,二人在色勒库尔(今天的塔什库尔干)会合后向西出逃。6月14日,定边将军兆惠进驻喀什噶尔城。18日,定边右副将军富德进驻叶尔羌城。
乾隆帝令兆惠留驻喀什噶尔,办理喀、叶二城事务,命令富德和参赞大臣明瑞速领兵追击大小和卓。
6月15日,明瑞率两千人启程,向西进入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中。霍集占兄弟欲前往巴达克山(在今天的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境内),但众伯克不从,只得北上安集延(在今天的费尔干纳盆地)。
叛军得知清军追赶甚紧,只得抛弃辎重,令家眷先行。清军缘山行走,绕峰渡河,由色勒库尔向北前往哈喇库勒(今塔吉克斯坦东北部)。
6月28日黎明,明瑞率前锋900人在霍斯库鲁克岭追上大小和卓6000余人。明瑞诱敌下山不成,于是下令仰攻山峰,叛军以枪炮还击。
激战三个时辰后,叛军开始退却,清兵因马匹劳累,无力追及。叛军重新集结,仗着自己人马众多,回师将清军分队合围。明瑞且战且行,设伏兵从山上放枪,然后调头冲入敌阵,这才击退了叛军。大小和卓只得向西逃亡巴达克山。
这一仗清军斩杀叛军500余人,俘获30余人,清兵阵亡百余人。这一仗就是葱岭三战的第一战——霍斯库鲁克之战。
富德随后也带兵汇合,经过精挑细选,组成了一支4000人的大军,继续追剿叛军。
7月7日,富德探知小和卓霍集占在前方100余里的戈壁中,于是,清军加速前进。9日辰时,清兵追至阿尔楚尔,同样陷入叛军的埋伏圈。。
富德指挥若定,命令清军分队猛攻,以枪炮攻击叛军阵营,经过半天的鏖战,终于击退叛军。叛军逃跑,清军追杀40里,再次歼敌1000多人,阿布都克勒木也在此战中战死。这一战就是阿尔楚尔之战。
为了斩草除根,清军一日推进百里。在经过巴达克山时,富德见这里山高石险,道路狭窄,仅容单骑,就分兵500名驻守此地,自己带领1000多人继续追击。
清军于7月10日傍晚到达伊西洱库尔淖尔(在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境内)。当时波罗尼都驻扎于湖岸北山,霍集占率部占据东面山峰,他们占据着山脚。
清军先利用大炮攻击,但是效果不明显。于是派遣40名鸟枪手抢占了山顶,形成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富德又对叛军喊话,导致大量叛军投降。史书记载:“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大小和卓手刃之不能止也”。 最终,大小和卓只带领400人逃走,清军收降1.2万人,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获得大捷。
大小和卓突围至巴达克山界,清军也尾随而进。最终大小和卓被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擒杀,把其尸首送交清军。
新疆全境平定,乾隆帝后来在帕米尔高原的伊西洱库尔淖尔湖畔立碑,勒石纪录平定回部之功,并撰写碑文,用满、汉、维吾尔三种文字镌刻。伊西洱库尔淖尔之碑在帕米尔高原屹立了百余年,直到1891年被沙俄盗窃,运往彼得堡。
03高原雄鹰——塔吉克平定大小和卓之乱震动了整个中亚。不久,浩罕、布哈拉、安集延、巴达克山、阿富汗、博洛尔、坎巨提等国遣使入贡,宣布臣属于中国。自此,整个北方边疆平静了下来,清朝成为事实上的亚洲霸主。
这时的帕米尔高原全境属于大清,总面积有10万多平方公里。帕米尔地区在行政上归属伊犁将军之下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一共分为八部分,也就是著名的八“帕”。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帕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和瓦罕帕米尔。
帕米尔地区的居民除了布鲁特人(柯尔克孜人)以外,大部分属于高原雄鹰——塔吉克人。他们的祖先是古波斯人,原来居住在河中地区。后来遭到突厥部落的入侵,一部分塔吉克人逃离突厥人的魔爪,迁往苦寒的兴都库什山区和帕米尔高原,以游牧为生,被后世称为“高山塔吉克”。
高山塔吉克金发碧眼,属于比较纯正的欧罗巴人种,在语言上属于东伊朗语支。而留在河中地区的塔吉克人被称为“平原塔吉克”,主要从事农耕和商贸,后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被突厥化。
随着蒙古的兴起,乌兹别克人逐渐把平原塔吉克挤出了河中地区。平原塔吉克不得不迁往更靠南边的山地和平原交界地区,那里土地贫瘠,平原塔吉克逐渐被边缘化,沦为弱势民族。
平原塔吉克的语言和波斯语是同一种语言,属于伊朗语族西支。他们和高原塔吉克的语言不能互通,欧罗巴血统也没有高山塔吉克纯正,因此可以把这两个塔吉克看成是使用同一个名称的两个民族。
如今在中亚,阿富汗的塔吉克族人数达到880万,塔吉克斯坦达到640万,乌兹别克斯坦也超过了100万,巴基斯坦和伊朗也有一定数量的塔吉克人。而我国的塔吉克族仅仅分布在塔什库尔干,大约有5万多人,大部分属于高山塔吉克。
1759年,清军追剿大小和卓,一直追到帕米尔高原。将军兆惠令总兵杨宁负责招抚沙尔呼勒(色勒库尔)等处。据报告,沙尔呼勒原有塔吉克族居民五百户,每年向叶尔羌交纳金五十两,作为赋税。当地头目穆拉特伯克将全区户口田亩呈报清政府备案。
大小和卓平定后,清廷在塔吉克族聚居区建立了色勒库尔回庄,设五品阿奇木伯克一员,管理地方民政。以回庄为分界线,以北是布鲁特人分布的地区,仍为西布鲁特色勒库尔部的游牧地。
色勒库尔回庄建立后,加强了塔吉克族地区同中央以及南疆各城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帕米尔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发展,对巩固祖国的西部边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4结束语整个帕米尔归属大清,是大清帝国文治武功的具体体现。随着大清的衰落,外帕米尔地区的小强浩罕也把手伸向了这里,造成外西北和南疆地区的一系列危机。后来,张格尔叛乱、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侵占伊犁等等事件,让清廷应接不暇,清朝势力在边疆一退再退,最终失去了包括绝大部分帕米尔高原在内的整个外西北地区。
1890年间,英俄染指新疆,英国取得瓦罕帕米尔,俄国取得帕米尔北部。1883年俄国又抢占一大块帕米尔土地。1892年,俄国又出兵强行占领萨雷阔勒岭西部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历史已成过往。1960年,中国与阿富汗签订边界条约,正式划定中阿边界,承认放弃瓦罕帕米尔。2011年,随着中塔新划定国界交接,1158平方公里国土回归,帕米尔领土争议已不复存在。
如今,原来的帕米尔“八帕”,只有郎库里帕米尔的一部分和塔克敦巴什帕米尔属于我国,其他的帕米尔都已失去。相传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最后一支清军路过伊西洱库尔淖尔湖畔时,见到了乾隆帝所书的战功碑,只能含恨撤离,众将士无不掩面流涕……(未完待续)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敬请大家点赞、收藏、分享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