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专家预言:试管婴儿寿命仅40年,那首例试管婴儿如今怎样了?

浮华得历史 2025-02-10 18:24:56

1988年,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诞生,开启医学新突破,为无法自然受孕的家庭带来新的生机。

但新兴技术也引发争议,有专家预言:试管婴儿寿命仅40年。

如今,距离郑萌珠出生已过去多年了,她现在怎样了?

文章内容、图片均来源网络,信息来源赘述在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切勿当真

——【·不孕的夫妇·】——

80年代初,甘肃一名叫做郑桂珍的女士,自从和丈夫结婚后,一直未能如愿怀孕。

在那个年代,不孕不育对于一个家庭算得上是天大的打击,她甚至都不能向外人透露,生怕遭到嘲笑。

可她也明白,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必须得想办法尽早有个子嗣。

但传统的观念,又让她无法接受收养一个孩子,只能寄希望能通过治疗的手段解决问题。

为了能够怀上孩子,郑桂珍和丈夫走遍了各大医院,尝试过中医调理、西医治疗,甚至求助偏方,但都未能如愿。

多年的奔波让这对夫妇身心俱疲,但求子的念头却不肯放弃。

好在天不负人,1987年他们来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从这里看到了希望。

郑桂珍在接受了一番细致的检查之后,被确诊患上了输卵管堵塞。

这一症状在当时虽已有手术解决的办法,但她年龄已经不小了,手术风险极大。

而她的主治医生张丽珠,在得知她只是想要个孩子之后,便推荐给她另一种解决办法——试管婴儿。

恰巧张丽珠当时正带领团队,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虽然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取得突破,但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她坦诚地将这一切都告诉郑桂珍,并向她说明了很低的成功率,但好在手术风险极低。

经过深思熟虑,郑桂珍还是决定接受这项实验性治疗。

她明白这其中风险,但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孩子,她愿意承担一切可能的后果。

——【·首例试管婴儿·】——

郑桂珍的决心给了张丽珠极大的鼓舞,她决心要付出120分的努力,去帮郑桂珍成为母亲。

她先和团队制定了一整套医疗计划,并准备好后备方案,即会导致便手术失败,也必须得把风险降到最低。

在经历了三天三夜的开会讨论之后,手术方案敲定了,她在充分休息过后,进入了手术室中。

张丽珠首先要完成的是取卵手术,这个过程需要她进行极其精确的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她小心翼翼地从郑桂珍体内抽取卵子,生怕一个不留意就造成伤害。

好在她有着足够的手术经验,取卵手术很快就顺利的结束了,取出的卵子则被立即送往实验室,在显微镜下与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然后是一段漫长却又令人急躁的等待过程,实验室里的每一秒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受精卵的培养需要持续观察,任何细微的环境变化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在经历了几天焦急的等待之后,受精卵终于发育成了胚胎,而接下来的胚胎移植,则是整个手术最关键的环节。

张丽珠将培养好的胚胎,小心地移植回郑桂珍的子宫内。

紧接着,又是一段让人提心吊胆的等待,在这段时间里,她每天都要给郑桂珍进行孕检,看看是否成功怀孕。

几天之后,郑桂珍被正式确认怀孕,试管婴儿手术宣告初步胜利。

在之后的“十月怀胎”过程中,张丽珠对郑桂珍进行了全程监护。

每一次产检都格外谨慎,每项指标都被仔细记录,一有异样她都会拿出相应的对策,为郑桂珍的孕期保驾护航。

终于,在1988年3月10日,伴随着一声啼哭,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降生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这一重大医学突破。

郑桂珍为了感谢张丽珠对她尽心尽力的帮助,为女儿取名为郑萌珠。

然而在喜悦之余,还有一些令人不安的声音传来,一些古板的医学专家认为,试管婴儿的寿命可能只有40年。

他们担心,体外受精可能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试管婴儿的生命周期缩短,甚至失去生育的能力。

而面对这种种质疑和争议,张丽珠团队则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医学判断。

他们相信,只要胚胎发育正常,试管婴儿就不会存在寿命缩短的问题,她会和所有正常孩子一样,度过正常的一生。

就在这些争议声中,郑萌珠开始了她的成长之路。

——【·打破质疑·】——

从出生开始,郑萌珠就经常接受着定期的健康检查,确认她和普通的宝宝有没有不同之处。

除此之外,她的人生与他人并无不同,童年也是充满欢声笑语,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玩耍,甚至在学习上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优秀。

她的性格乐观开朗,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出身而自卑,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与同龄人打成了一片。

而随着年龄增长,郑萌珠也逐渐理解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出生方式。

她也开始关注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也更加理解父母当年的窘境,这段特殊的经历,让她萌生了学医的想法。

但她在医学领域并没有天赋,这对她的打击有些大,但并没有让她放弃投身医学。

大学毕业之后,郑萌珠来到了她出生的北京第三医院,担任病案管理工作。

平时有空的时候,她还会努力钻研生殖医学,希望能在这个领域帮上一点忙,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想要接另一个“母亲”张丽珠的班。

2016年,95岁的张丽珠教授因病去世,她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到殡仪馆送别。

从这往后,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希望能够拿出成绩来告慰张丽珠的在天之灵。

2019年,郑萌珠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时刻。

她通过自然受孕怀孕了,这个消息不仅让她的家人欣喜若狂,也给其他接受了试管婴儿家庭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当9个月后,她抱着自己的宝宝时,一切有关试管婴儿的流言蜚语,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即便到现在,已经37岁有余的她,依旧身体坚朗,那些“短命”的质疑也即将消失。

现如今,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不仅成功率大大提高,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而郑萌珠的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成长传奇,更是中国试管婴儿技术发展的见证。

从一个备受质疑的医学实验,到现在已经帮助众多不孕家庭圆梦,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

参考资料

从0到超过40万例次,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离不开这位“奶奶” [北京日报]

31年前的“试管婴儿”昨天当了妈 [华西都市报]

头条百科:郑萌珠

0 阅读:52
浮华得历史

浮华得历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