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崖遗址发现漏斗,专家发现古人造啤酒痕迹,这种酒为何绝迹了

历史解密坊 2023-02-17 12:39:37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酒类必不可少,比如在酷热难耐的夏天来一瓶冰爽的啤酒,真可谓是一大美事。也许很多人认为啤酒是“舶来品”,但其实早在5000多年就有啤酒了,比如专家们在米家崖就发现了酿啤酒的漏斗,可为何后来啤酒消失了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吧。

酒的种类多种多样,东西方的酒水也有所差异,西方人酿酒喜欢用水果,比如用葡萄酿造的低度葡萄酒和高度白兰地,还有用甘蔗酿造的朗姆酒,而东方人则更喜欢用粮食酿酒,比如高粱发酵后蒸馏的白酒,而且蒸馏白酒的历史也更是源远流长。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代表性的黄酒,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古代先民就开始用稻米酿造黄酒,甚至还学会了用米饭发酵得到甜味的米酒。在上世纪初期,啤酒开始传入中国,它有别于白酒的燥辣,也不同于葡萄酒的干涩,但又比黄酒和米酒入口清爽,一时间便风貌全国,成为了十分时尚的酒类。

考古研究表明,啤酒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早在8000多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发现了酿造啤酒的遗迹,不过最接近现代啤酒的还是5000年前波斯闪米特人酿造的泡沫啤酒。一直以来,专家们都认为我国的古代先民没有学会酿造啤酒,但是近年来专家们却改变了这种看法,因为在米家崖的考古发现中,专家们出土了有关米家崖先民酿造啤酒的工具。

米家崖遗址位于陕西西安灞桥区,毗邻浐河西安,因2004年的房地产项目施工,所以考古专家们对该区域做了勘测,结果也完全在专家们的意料之中,在土层中发现了灰坑和房屋的痕迹,因此断定区域内存在一处古代遗址。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勘测,确定了遗址的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最早的文化遗址堆积可以追溯到5500多年,最晚的也在明清时期。

在此后几年间,考古专家们对米家崖遗址展开了深入发掘,出土20多处房屋遗址,100多处不同时期的墓穴,以及窑址,灰坑和路基等文化遗存,也出土了石器,骨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还出土了一件破碎的陶器,经过修复和拼接之后发现原来是漏斗,但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将是一件改写历史的漏斗。有专家发现,漏斗的内壁上附着了一些残留物,呈现为灰褐色,看来像是泥土,但又完全不同。

出于职业的敏感性,考古专家们将残留物取了样本,然后送到研究里做成分鉴定,结果发现竟然是淀粉,此外还有植硅体和草酸钙成分。专家们大呼惊奇,因为植硅体是谷物外壳的特有物质,而草酸钙是小麦发酵后的副产物,如今在业内也被称之为啤酒石,所以这就说明了当时的米家崖先民已经学会了酿造啤酒。

专家们表示,米家崖遗址出土的漏斗就是酿造啤酒的工具,他们将小麦或者大麦发酵得到液体,然后用漏斗灌入到小口陶瓶中保存,最后在此过程中酿造啤酒的残渣也就附着在漏斗上了。由此可见,这说明了啤酒不是“舶来品”,我国的原始先民其实也会酿造啤酒,但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了。此外,还让专家们感到疑惑的是,啤酒没有像白酒一样一直流传下来。

在古代的文献中,专家们其实也发现了有关古代啤酒的蛛丝马迹。比如,在《尚书》中就提到:“若作酒醴,尔惟曲糵”,意思就是用“糵”作酒,而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糵”是一种通过大麦发酵得到酒曲,也叫作“大麦曲”。据此可知,就说明了用大麦酿造醴的事实。

此外,在《诗经》和《周礼》等古籍中,也多次提到了醴酒,说明它在两周时期也风靡一时,甚至到了汉代在《史记》中还提到将醴酒馈赠给匈奴人,但到了汉代之后就很少再提到醴酒了,故此,专家们表示汉代之后醴就逐渐消失了。至于其原因,《天工开物》中也一语道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意思就是醴酒味道单薄,口感不好,所以就失传了。

总而言之,啤酒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也曾流传千年,但因为“味薄”而被放弃酿造了,从而让以蒸馏酒为代表的白酒流传至今。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啤酒换了一种身份重新进入了我们的现代生活,如果古人有知的话或者也会对我们羡慕不已吧。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酒具》作者:王俊,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

0 阅读:50
历史解密坊

历史解密坊

历史增加智慧,历史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