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死后,吕氏集团迅速倒台,到底什么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冷玉看文化 2024-10-08 10:40:33

​汉惠帝执政时,吕太后专权,是众所周知的事。

后来,汉惠帝死了,吕雉更加肆无忌惮,不仅随便找了个孩子立为皇帝,自己独揽大权,还将吕氏子弟个个都封了王。

因此,吕雉在世时,吕家权倾朝野,如日中天,眼看刘家的天下就要被吕家给夺去了。

可是,吕雉一死,强大的吕氏一族就像遭遇地震一样瞬间崩塌,迅速灭亡,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失道寡助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刘邦建国以后,大封功臣使臣下各得其所,施行仁政令百姓居之能安,因此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心都是向着刘氏的。

相反,吕后执政之时,只知打压刘氏,排除异己,争权夺利,并没有做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支持他们的人并不多。

对吕氏的擅权,朝中以陈平、周勃为代表的大臣敢怒而不敢言,灌婴等将军虚与委蛇,朱虚侯刘章、齐王刘襄等汉室宗亲蠢蠢欲动,可谓暗流涌动,最猛烈的反击一触即发。

所以,即便吕氏集团掌握着朝中大权,有封王的、有拜相的、有当大将军的,但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就像空中楼阁一样,全都是虚的,一击即溃。

就连吕雉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在弥留之际,对相国吕产和上将军吕禄说:“对吕氏掌权,大臣一直都不服。我死之后,你们一定要掌握好军队,不要出去送殡,以免遭人暗算。”

由此可见,吕氏一族头重脚轻,危机四伏,一旦失去了吕雉这个坚强的后盾,就离死期不远了。

行事不密

山雨欲来风满楼。

吕雉死后,吕氏集团感觉到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于是想先发制人,发动叛乱。

此时,吕产统领着北军,吕禄掌握着南军,一旦发生兵变,刘家的江山就危险了。

可惜,吕家兄弟思前想后,犹豫不决,迟迟不敢动手。

所谓夜长梦多,他们虽然不敢动手,但他们想叛乱的消息却不胫而走。

吕禄的女儿是朱虚侯刘章的媳妇,她听到消息以后就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刘章,刘章又告诉了他哥哥齐王刘襄,刘襄就带着军队准备打到京城来。

大家看,吕氏集团本来是掌握着主动权的,可就因为行事不够果决、动作不够迅速、临期走漏消息,才将主动权拱手交给对手,自己反倒成为被动的一方。

所以,“行事不密”也是吕氏败亡的主要原因。

缺少经验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

吕氏兄弟虽然掌握着朝中大权,但他们都是“绣花枕头”,根本没什么斗争经验,完全不是朝中那些身经百战、老谋深算的元老们的对手。

刚才说,齐王刘襄为对付吕氏兄弟,率兵西进,进逼长安。

相国吕产收到消息,第一时间就慌了,他居然叫来老将灌婴,让他率军抵挡。

明眼人都知道灌婴是刘家的人,一心一意辅佐刘家天下,对他们吕家可是一点儿感情都没有,可他竟然派灌婴去征讨刘襄,这不是放虎归山、“助纣为虐”吗?

灌婴率领军队到达荥阳以后,就按兵不动,还暗地里通知齐王,让他联络其他诸侯,等待时机成熟,大家一起讨伐吕氏。

齐王与灌婴达成默契,全都按兵不动,为积蓄更多力量,一举击溃吕氏做准备。

让灌婴带兵,反倒助长了刘氏集团的声势,这是吕氏集团的第一次重大失误。

朝外风起云涌,朝内也并非风平浪静,就在吕氏兄弟还在幼稚地期盼着灌婴凯旋的时候,陈平和周勃也偷偷地向他们举起了屠刀。

陈平和周勃早就想对付吕氏,因为忌惮他们手中的兵权,才没有轻举妄动。

他们知道大臣郦商的儿子郦寄是上将军吕禄的好朋友,就派郦寄去劝说吕禄:“太后死了,皇帝又小,您身为赵王,却留在长安带兵,大臣们都怀疑您,想对您不利。如果您将兵权还给太尉,回自己的封地去,齐王的兵就会撤走,大臣们也就心安了。”

吕禄一听就相信了,真的将军权交给了太尉周勃掌管。

对于此事,我不想多说什么,吕禄的行为完全就是自寻死路嘛,这绝不是一个有斗争经验的政 治人物所能做出来的。

周勃掌握军权过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吕氏集团给诛灭了。

唉……吕家人还是太嫩了点儿,这么没有政 治头脑,如此缺乏斗争经验,败亡是早晚的事。

写在最后

吕后风光了一辈子,可在她死后,吕家子弟一个都没保住。

这怪谁呢?

其实这就怪吕后,因为她亲手将他们举得高高的,而一旦撒手人寰,就把他们跌得重重的,跌得稀巴烂。

这是呵护得太好呀!

0 阅读:24

冷玉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