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3年后,为什么我放弃了天天跑“黄金5公里”的执念?

马拉松跑步 2025-02-17 14:05:11

跑步,作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一项运动,在3年前我也因为要锻炼身体而开启了自己的跑步旅程,没想到这一决定,让我足足已经坚持3年了。

这些年来,我也从最初的几百米开始慢慢的适应到现在能一口气跑完一个全马了,但是作为以健康为出发的目的,我还是非常喜欢日常的晨跑短距离。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追求马拉松的道路上,让我吃了不少亏也领悟了很多的道理,尤其是在追求距离的长短上,我一开始特别在乎“黄金5公里”的概念。

甚至从接触跑步后,似乎每天这个黄金距离都在伴随着我每天的坚持与进步。

天天跑步,身体出现抗争

那时候为了跑更长的距离,就是不断的去增加跑量,从5公里到8公里再到15公里,甚至更多,对于身体是一场巨大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的不断磨炼。

起初的时候,当出现身体疲劳想放弃时,我还是会像跑圈的那些前辈一样咬紧牙关,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可最后的结果就是身体开始出现了抗争,因为自己的慢性鼻炎又在发出警告了,可是自己并没有当回事,随着症状的现象加大,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去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原来和过度的跑步导致疲劳所引起的。

这一刻我才明白,即便自己挑战成功了马拉松那又怎么样呢?因为已经在丢失健康了,就像我的启蒙跑友说的那样:“跑步是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短期内的一场比赛,何必为了完成某一项目标,而忽视身体的需求呢?”

这种认识的转变,才真正让我重新审视了对于跑步这项运动的认知以及对于未来训练计划的调整。

调整节奏,不忽视细节

于是,在我意识到跑步是为了更好的身体健康,而不是成绩时,我开始清晰的调整跑步计划和安排,开始研究科学的跑步方式。

我便积极的去调整跑步节奏,不忽视每一次身体发出的警告,第一步就是从天天跑步改为更加灵活的跑一休一。

基本上现在已经放弃了那个所谓的“黄金5公里”概念,跟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恢复程度去跑当日的跑量,在新的计划中,每周大概跑3~4次,每次跑3~8公里不等,并且开始注重力量训练,以此来增强跑步的稳定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甚至在休息日中,我还会选择一些交叉运动来缓解肌肉和锻炼肌肉,比如去骑行、去做做瑜伽等,这些都能在放松对于跑步压力的同时也能带来运动多样化的快乐。

跑步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健康,那些跑量的堆积和配速的提升在未来的健康面前都不值一提,当你真正受过一次伤就会明白:健康无伤跑才是最好的状态!

让跑步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希望所有跑者都能做到。

你基本上都是怎么制定自己的跑步计划的呢?

1 阅读:31
马拉松跑步

马拉松跑步

马拉松跑步提供一些马拉松资讯,训练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