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破产的日产汽车迎来了转机。
昨日下午,本田、日产、三菱三家公司在东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合并谈判。据报道,本田和日产当天分别召开董事会,正式决定深入协商经营整合事宜。
根据计划,合并后新公司的目标是年销售额突破3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元),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98.5亿元)。
这一举动背后,或许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倒逼”了日系车企的联合求生。今天笔者来详细分析本田、日产合作内容,与对行业产生的影响。
合并详细内容1. 成立控股公司:本田和日产将以共同出资的方式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两家公司将作为这家控股公司的子公司被纳入旗下。本田将占据主导地位,拥有新控股公司的过半董事会席位和股份。
2. 分阶段实施:双方计划在2025年6月达成最终协议,新的控股公司将在2026年8月上市。在此之前,双方将进行详细的经营整合和资源整合工作。
3. 三菱汽车的加入:与日产组成企业联盟的三菱汽车也有望加入这场合并。三菱汽车将在2025年年初判断是否加入新控股公司。这将进一步增强新公司的实力和市场份额。
合并后协同效应:七大亮点三方展示了未来可能实现的七项协同效应,包括:
1、车辆平台标准化,降低成本、提高规模效应。
2、研发整合,提升创新能力和成本效益。
3、优化制造系统和设施。
4、供应链整合,提升竞争力。
5、运营效率提升,实现成本优化。
6、销售金融整合,强化市场优势。
7、智能化、电气化人才培养,应对行业变革。
合并的动机与影响其一,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正在重塑全球汽车市场。随着中国比亚迪、特斯拉等新兴车企崛起,日系传统车企正面临压力。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日本车的销量明显下滑。在泰国等市场,日本车的份额也被中国电动车抢占,不少企业被迫收缩业务。
其二,本田长期与宝马、通用技术合作,同时避免与丰田正面竞争。丰田则拉拢斯巴鲁和马自达,已控制大发和五十铃。日产遇到经营困难时求助于雷诺而非丰田,因同行皆知丰田介入可能导致自身消失或失去独立性。现在,日产在美国市场遭遇重创,利润大幅下滑,市场份额缩水,e-Power车型表现不佳。中国市场也不再是日产的主要市场,全球利润率极低。CEO表示流动资金尚可,但进账枯竭可能引发供应商挤兑风险。
其三,鸿海拟收购日产,引起本田警惕。本田担心鸿海引入中企管理经验打破日本汽车市场封闭格局。本田迅速采取行动,从怂恿日产采取防御措施到亲自抵御鸿海收购,旨在保护本土市场。作为合作条件,本田将帮助日产应对美国危机,但在中国市场无法提供帮助。本田收购日产股份主要是出于本土防御考虑。
新集团预计年销量将超8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仅次于丰田和大众。这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对竞争对手产生重大影响。
有趣的是,同一天,丰田决定在上海独资建电动汽车厂,主要生产雷克萨斯车型,预计2027年运营,以应对中国市场。去年雷克萨斯在中国销量约18万辆。尽管丰田销量下滑幅度较小,但仍感压力。为提升销量,丰田计划本土化生产,并跟随全球趋势转向电动汽车。
写在最后,品牌合并不仅能有效节约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还能实现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从而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飞速进步,品牌合并正逐渐成为更多汽车制造商的战略选择。
行业没有永远的繁荣,品牌也难以长盛不衰。唯有求实创新、顺势而为,才能让企业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