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体验游,五日实践,兴化水上油菜花,古法耕作报告
在旅游的世界里,有太多人都热衷于追逐那些著名的热门景点,像杭州西湖、北京故宫、云南大理古城等等。诚然,这些地方确实有它们独特的魅力。但对于喜欢深度体验、追求不一样旅行感受的人来说,常规的景点游就略显单调了。
我就这么一个对旅行充满热情,却又渴望与众不同体验的人。前阵子就参加了一个超有意思的旅行——兴化水上油菜花农耕体验游,一去就是五日,真的是收获满满。
先来说说兴化这个地方。它是位于江苏中部的一个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的地形很有特色,是典型的江淮平原地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这种平坦的地形加上肥沃的土壤,为农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我们这趟农耕体验之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这趟旅行的重点之一就是欣赏兴化的水上油菜花。当春天来临,兴化那一片片的水田就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金色颜料盘。油菜花在水上绽放,那一片金黄在水光的映衬下,美得如梦如幻。据当地的农民朋友介绍,这片水上油菜花的规模可不小,一眼望去,绵延不绝。
很多人到旅游景点,可能就是走马观花式地看看。但我不太想这样,所以这次我就加入了五日实践的农耕体验。在兴化的这五天,真的是从早到晚都充满了新奇的体验。
在这五天里,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生活。其中有一位网友,他在网上分享了很多关于这次旅行的见闻。他说:“原本以为在兴化的农耕体验就是简单地种种地,没想到收获这么多。”这也让我对这次旅行更加期待了。
我们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第一天,一到兴化,就被那大片的水上油菜花震撼到了。很多游客只是在游客指定的观景台远远地看看,我们就不一样,我们想要近距离感受。于是,我们跟着当地的农民伯伯,划着小船,穿梭在油菜花的“海洋”里。那种感觉,真的是很难用言语形容。风吹过,油菜花轻轻摇曳,就像是在向我们招手。和在杭州西湖那种在岸边远远观赏西湖美景不同,这里是真正地走进了美景里,成为了美景的一部分。网上有人吐槽,在西湖旅游,人多得像下饺子,很多地方拍照都要挤才能挤出来。而在兴化水上油菜花田,虽然也有不少游客,但并没有那么拥挤,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这片宁静与美好。
第二天的农耕体验就正式开始了。我们学习了古法耕作的一些基本技巧,像如何用古老的器具整地。在北方的一些农村,农耕的时候大多使用大型机械,像我之前去东北看到的大平原上,一台台拖拉机轰隆隆地驶过,土地被翻得整整齐齐。但在兴化这种小块田地里,很多还是保留着传统的方式。农民伯伯教我们使用犁,这可真是个技术活,我和几个大学生朋友一开始都不得要领,犁不是歪到这边就是走到另一边。不过,在伯伯的耐心指导下,我们还是慢慢掌握了技巧。
除了整地,播种也是很有讲究的。我们播下的是油菜籽,看着星星点点的油菜籽被播进土里,心里充满了对未来收获的期待。这时候,就有游客在旁边说,如果是在自己家的菜园子里种点菜,每天都能看到它们的生长,那一定很有成就感。其实这种农耕体验就是这样的感觉,让我们重新找回了对土地的敬畏和热爱。
在兴化的这些天,我们还对比了周边的几个比较冷门的景点。比如说,距离兴化不远有一个偏僻的小村落,那里保存着很多古老的农耕建筑。这些建筑虽然没有那些著名古建筑的名气,但却是实实在在反映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智慧。还有一个小村庄旁边的田野里,种着一种很特殊的农作物,据说已经传承了几代人的种植方法,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这些地方的旅游开发都还没有那么完善,游客也比较少,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第四天,我们的体验更加深入。我们一起参与到油菜花的护理工作中。在南方湿热的环境下,油菜花需要特别注意排水的问题。农民伯伯带着我们去疏通田间的小水渠,确保过多的雨水能够及时排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听到了一些关于兴化水上油菜花的历史故事。原来,这种农耕方式已经传承了很久,是当地农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创造出来的独特农耕景观。
而我的一个朋友之前去北方的某个山区体验农耕,他说那里的环境和兴化完全不同。北方山区土地贫瘠,种植的农作物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因为山区的地形复杂,水源也比较缺乏。相比之下,兴化的水田就像是江南的明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到了第五天,看着我们精心照料的油菜花茁壮成长,心中充满了不舍。这五天的旅行,不仅仅是对兴化水上油菜花的欣赏,更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对农耕生活的一种回味。
在这五天的农耕旅行中,我也听到了身边很多关于旅行的故事。有一位大学生说,他本来是来放松的,但通过这趟旅行,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对农村生活和农耕文化有了新的认识。还有一对夫妻,他们说在城市里生活久了,感觉生活很枯燥,这次旅行让他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我想问问大家,如果你们有机会,会选择像这样深入乡村体验农耕文化,还是还是依旧选择去那些知名的热门景点游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