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教三十余载的高校教师,我深深理解考生和家长对专业选择的焦虑。最近,有关哈工大“天坑专业坑农村娃”的争议引起了我的关注。作为多年来一直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我想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所谓的“天坑专业”,真的是坑吗?这些年来,我接触过不少哈工大的学生和校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被称为“天坑”的专业,在哈工大往往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拿材料专业来说,在哈工大,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材料专业。
它的毕业生要么直接对接国防工业,要么服务于航天航空领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电子封装方向,2022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令人惊叹:平均每人能拿到3个以上的offer,就业单位包括多个重点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薪资水平也相当可观。
焊接专业更是一个经典案例。表面上看是个“接地气”的专业,但哈工大的焊接专业可是亚洲顶尖水平,主要培养航天器、核电站等重大工程的焊接专家。这哪里是普通的焊工?分明是国之重器的缔造者。
从我的观察来看,哈工大这些专业之所以被误解,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信息不对称。很多农村考生和家长对专业内涵缺乏了解,容易被表面的专业名称误导。比如化学专业,在哈工大可能就是在研究新型火箭燃料,这与普通高校的化学有着本质区别。
二是过度简单化。把某个专业笼统地贴上“天坑”的标签,忽视了学校的差异性。在哈工大这样的顶尖工科院校,几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天坑专业”。
记得前几天,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长很困惑地问我:“张老师,听说这些专业不好找工作,我们要不要报考?”我的回答是:在选择专业时,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看专业背后的学科实力和培养特色。
以哈工大为例,学校有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传统。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视,这些所谓的“天坑专业”反而成了香饽饽。数据显示,哈工大这些专业的整体就业率高达98%,深造率更是达到66%。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建议考生和家长:
要理性看待专业选择,不要被“天坑”的标签误导。重点院校的优势专业,往往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空间。
要了解专业的具体方向和发展前景。比如哈工大的材料专业,很多都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方向,发展前景广阔。
要考虑自身兴趣和能力。即便是最热门的专业,如果不适合自己,也可能成为负担。
看到有些人说农村学生被“坑”,我倒觉得这是一种偏见。恰恰这些专业往往能为农村学子提供更多机会。因为这些领域重视的是真才实学,不太看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
记得我的一个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在哈工大学习材料专业。通过努力学习,现在已经成为某航天研究所的骨干科研人员。这样的例子,在哈工大比比皆是。
我想对考生和家长说:选择专业时,不要被所谓的“天坑”吓住,关键要看这个专业在这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对于哈工大这样的顶尖院校,任何专业都可能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制造“坑”。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今天的“冷门”可能就是明天的“热门”。重要的不是专业的表面光鲜,而是能否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成为真正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