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1955年,这一年对我党所有将军而言意义非凡,为啥?因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授衔仪式就在这一年举行。
这些将军在战场上征战了好多年,对他们而言,军衔算不了啥,关键是这代表着党和国家对他们的认可。授衔仪式上还出过一个小状况,大会都结束了,可台下还站着一个人,这是咋回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咱们国家那可是百业待兴,好多事儿都排上队等着办。这国家要发展,同时,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军队里授衔这件事也开始着手进行。
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着手准备了。要是没有抗美援朝战争,早就完成了。就是因为这场战争,到55年才完成。
故事的主人公是黄火星。不管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黄火星的表现都特别棒,成绩相当优秀。就因为这样,在授衔仪式上,他本就应该被授予中将的军衔。可是,给将军授衔的时候,出了个小岔子。
全军有一千多人参与了这次授衔。那时候,为了省时间,根本没法把每个人都单独叫上台授衔。大家看相关照片就知道,就连给十位元帅和十位大将授衔的时候,也是一组人一起进行的,不是一个一个来的。
人多了嘛,出点差错也在所难免。就像给黄火星授衔的时候,就出了个小岔子。当时工作人员嘴一瓢,把黄火星的名字叫错了,叫成了黄火青。黄火星一听这不是叫自己,就还在台下站着等。
也许有人会讲,轮到自己的时候,哪怕名字不对也得知道是自己。不过前面也提到了,授衔的有一千多人,这里面说不定还有同名同姓的情况。而且授衔在咱们党内那可是非常严肃的事儿,容不得有丁点儿不确定。
要是有同名的两个人都上台去领奖,他俩碰着了那多尴尬。就因为这个,授衔都完事儿了,黄火星还没听到工作人员喊他名字。就在大伙都打算走的时候,黄火星还在原地站着,周总理一下子就敏锐地发现他了。
周总理来到黄火星跟前,问道:“同志,你咋还在这儿站着?”边说周总理边指了指远处那些已经开始退场的将军们。黄火星听到周总理这么问,马上回答:“报告总理!我正等着授衔,还没念到我的名字!”
工作人员不但重新念了黄火星的名字,还重新奏乐。要知道,黄火星可是周总理亲自授衔的!这对黄火星来讲,也算是因祸得福了。虽然黄火星授衔的问题解决了,可周总理还是要追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的。
调查之后才知道,授衔那时候的工作人员有口音,名字都给念错了。黄火星一听,还以为不是在叫自己,就闹了这么个乌龙。而且咱党内确实有个叫黄火青的干部。
这事儿完了之后,那些跟黄火星将军熟络的战友,都拿他打趣,说他这可太特别,一个中将居然能让周总理亲自授衔。
战友们一调侃,黄火星将军就爽朗地笑了,也跟着和战友们打趣。可谁能想得到,这么一位将军,童年居然特别悲惨。在那个时候,大多数家庭都穷得叮当响,而将军当时不光穷,还过得特别凄凉,这真让人忍不住感慨。
黄火星将军出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江西,当时江西战乱不断,他的童年也只能在战乱中东奔西走。黄家就是个普通百姓家庭,从老家逃出来后,黄家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在逃亡的时候也得吃饭。最让人揪心的就是黄火星的母亲了,她逃亡前身体就差得很,这种逃亡流浪的日子根本就扛不住。没多久,黄火星的母亲就病了。本来就吃不饱,这病就更重了。一家人连饭都吃不上,哪来的钱给黄母治病?
黄母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可黄家穷得连安葬黄母的钱都没有。没办法,黄火星的爸爸只好把他过继给老乡当养子,就靠着老乡给的钱,这才把黄母给安葬了。黄火星当时年纪还小,就这么离开亲生父母,去了养父家。
他的养父是个瓷器工人,日子过得还凑合。他和妻子没孩子,就想收养个娃来传承自己的手艺,于是把才八岁的黄火星带到瓷器厂当学徒。这段日子对黄火星来说还不错,可老天就爱捉弄他。
黄火星的养父母待他挺好的,后来还送他去私塾读了一阵书。可养母一去世,黄火星的日子就完全变样了。养父新娶的老婆脾气可坏了,动不动就对黄火星又打又骂。这种苦日子一直到养父去世才有所转变,继母走了之后,黄火星可算是能松口气了。
可养父给黄火星留下了足足五千元的外债,这对刚成年的黄火星来讲,简直就是个天大的数字。但债不能不还,最后把能卖的都卖了,锅都砸了,可还剩下一千元的外债没还上。
黄火星欠了一千元外债,为了还钱,他只能去干苦力活。就在干苦力的这段日子里,黄火星头一回接触到革命思想。被人压榨剥削,他就动了反抗的念头。没多久,黄火星就结识了两个好朋友,得提一下,这俩人可都是咱们党的同志。
就是受这两人的影响,黄火星才第一次真正了解了我党的思想。打这以后,他就积极参加我党活动,在革命浪潮涌向江西的时候,他就加入我党。
正是他童年的经历,才锤炼出他顽强的意志。这里最值得一提的,那就是黄火星在当年长征时的革命事迹了。长征有多艰辛就不用多说了,黄火星所在的部队留在闽西,和敌人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
那时黄火星干脆带着部队躲进深山里了,天天就靠吃野菜过活。别说荤腥了,根本见不着,而且大家连个能休息的地儿都没有,只能在山洞里睡觉。
那其中的艰苦,咱们现在的人根本就想象不到。后来,他们都过得跟野人似的,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活动。可就算这样,也一点儿都没动摇他们心里对革命的那份坚持。
他们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生存,靠的就是心中顽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信念。好在最后咱们党胜利了,前辈们的付出,咱们现在可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