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它可能不能算是一支“全新”耳机,前前后后各种工程版在过去的一两年中高强度的参与了多场国内顶级耳机展与试听会。考虑到今天耳机市场的大环境,大部分耳机的生命周期都很难超过一年,甚至有些型号上市几个月就销声匿迹了,因此大部分品牌都选择采用机海战术来应对。以上,也突显了达音科对于川这支耳机有着更多的期许。同时,川不管从外观设计、声学配置,甚至命名都与以往产品颇有不同,设计师曾介绍说这一切都与其声音特质相呼应。如此耗费时间与精力而来的川到底声音表现如何?与以往达音科耳机又有何不同?今天九段就跟大家做个详细的感受分享。提前需要汇报的是,我入手的这支川为最终量产版,开声时间已超过月余。
包装与内在超过以往隼等主力型号的包装规模,达音科川“套娃”式的包装要明显更大且扎实。浅色系植物皮革混搭的全新耳机保护“桶”颇具新意,相比以往的传统耳机保护盒有着更大的容积以及更人性化的收纳体验。耳塞套与耳机线等配件被放置在包装最下面的模块中,川的耳塞套附送有着达音科一贯的扎实风格,自包括Candy Eartips在内的大量不同类型耳塞套中找到一对适合自己听感且佩戴舒适的耳塞套还是非常容易的。而颇具某日系大厂风的白色编织耳机线是这次配件包内最抢眼的存在,官方介绍这条线由成名已早的磐Pro改进而来,特殊的二次提炼八股长结晶单晶铜外加三层屏蔽的结构让这条线材的制作难度与造价都来到了旗舰耳机升级线级别。
而在整个包装的正上方,一套迷你耳机包装紧密的包裹着“主角”:是代达音科旗舰川。904L不锈钢打造的全金属外壳呈现出不规则的起伏造型,我想这应该是寓意着流淌的川流。精密工艺加持下的川呈现出极高的质感与繁复的光泽,让人惊喜的是你可以放心的用手拿起他们而不用担心在其晶莹剔透的表面留下手印,达音科通过特殊的表面涂层处理让川拥有了有别于同类金属耳机的高防油污能力,同时这种工艺还大大增加了腔体表面的硬度以提供更好的防刮擦表现。当然,对于这种精致金属打造的耳机大家在日常使用时还是需要稍加注意的,原厂附送了适配腔体外壳的织物保护套,还赠送了一块非常高级的擦机布让你可以时刻保持川的闪闪发亮。
不是溪流,自险峰而下的瀑布大尺寸的柔性悬边生物振膜动圈单元,四颗达音科定制动铁单元,两颗负责中频,两颗负责中高频,同时还有四颗EST静电单元负责高频与极高频部分,单边共九单元三种混合结构的硬件搭配可以算作是目前旗舰耳塞的“标准”搭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配置,我一直以为川是走超高素质风的作品,毕竟这是以往达音科很多产品给到大家的第一印象。然而我错了,川的声音如其外壳的造型一样是流淌的,但它并不是溪流,而是自险峰而下的瀑布。
选择用Astell&Kern SP3000Copper来驱动川,毕竟在九段的印象中像川这样的金属混合多单元耳塞都是很难“驾驭”的。川有着规模可观的中下盘声音规模,丰盈的低频量感与厚度是亮眼的,这是营造优秀感染力与现场感的前提。紧接着是达音科“招牌”的中频密度,在较大声音规模下营造丰富细节与密度的中频无疑对前端的素质与驱动能力有着较高的需求,好在我知趣的选择了SP3000Copper来驱动它才让川的中频高密度风格得以展现。同时,因为EST静电高音单元与两枚高素质中高频动铁单元的加持,川自中频继续向上延续的声音是相当畅快、稳定且穿透力颇佳的,尤其是在高频部分的空气感营造方面轻松碾压了自家的所有耳塞,旗舰的设定突显。
然而,以上皆不重要。如果单纯只是以上的表现,川充其量只能算作一支蛮有实力的万元混合单元产品。而与中低端耳机不同的是,想要在高端甚至旗舰市场站稳脚跟,声音素质达标只是“敲门砖”,对于声音品味的把控,自身特色的展现,当然还有对于不同类型音乐的到位诠释才是立足的根本。达音科川与以往禅Pro等产品最大的不同也就在此了,它的声音细腻与流畅的感受在全频段贯穿,而在这种“流淌”的自然又富有充沛的力量感,也就是高水准的动瞬态呈现。这是一种宜静宜动的风格,在安静的曲风下川可以柔美似水,而在大动态的现场音乐中它亦可奔流直下,气势磅礴,而保证这样风格展现的基础九段个人认为是出彩的全频密度与高素质的低频设定,而这样的设定在万元价位的同类中并不多见。
最后,优缺点抛去硬件设计能力不谈,最近两年在新品声音标定也就是普通用户口中的调音能力方面,达音科有着让人欣喜的进步。如果说前些年几家国产顶流品牌还在硬件设计上“卷来卷去”的话,现在的达音科已然可以更进一步的去做出自己希望呈现的精致声响了。川,作为目前达音科最新也是最“好听”的旗舰作品,感染力极强的磅礴气势与极具厚度的冲击力会是其与市面上一众旗舰同类竞争时的最大优势。当然,从纯素质角度出发川依然与众多贵出自己几个身位的热门旗舰有着可闻的差距,但好在达音科给它奉上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售价。8999还要啥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