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六是咋闪的婚(21)

黑炭不怕晒 2024-12-22 16:44:32

2002年元月22号那天下午,吃了中午饭,我和老六去照相馆取二寸照片,然后直接骑自行车去了民政局,我在前面狂跑,走走还得等老六。

老六的性格几十年都没变,不管遇到啥事情,总是不急不躁,不像我猴急的脾气。那年的天气不冷,都元月底了,太阳还很暖和。

到了民政局,已经有两对夫妻比我们来得更早了。我和老六在后面排着队,瞧人家小两口递上材料之后,就从兜里拿出来一大袋子喜糖,放在工作人员的桌子上。

工作人员客气了两句,就把糖收起来,拉开他的抽屉桌,里面装的糖少说也得有10来斤,她都拿出来装在一个大袋子里,然后叫一个年轻人过来拿走。

终于轮到我和老六,我把介绍信、婚检、照片全都递过去,又从口袋里掏出来8个糖,手心里全都是汗,手一激动还抖,8个糖撒了一桌子,“不好意思,今天走的急,忘了买糖了,下次来多买点。”

盖章的是个大姐,那8个糖孤零零的在桌子上,像麻将等着胡牌一样。

她看也没看一眼,“咋的,你还想再来一次呀。”

旁边等的几个人也哈哈笑。

大姐看了一下我俩的介绍信和婚检材料。然后把他递给我,“你得打印一张单子。”

我紧张的说话都说不伦正了,“我说还需要啥材料呀,在哪儿打单子呀。”

那一个已经拿到结婚证的美女说,“你去楼下,那有一个打字室,你就说是办结婚登记,他就知道要打啥单子了,得8块钱。”

我和老六一路小跑下楼,主要是我在前面跑,老六在后面漫不腾腾的跟着。

下楼左拐看到一个打字室,我赶忙进去,说要打一个结婚用的单子。

人家打字员不急不躁,很快递给我一张a4纸,“8块钱。”

我和老六又返回去,把材料再递给那个大姐,我紧张的额头冒汗,生怕她又发现有哪个材料写的不规格。

大姐从抽屉里拿出来两个红本本。用钢笔在上面分别写上老六的名字,另一个本上写着我的名字。又把本子放在一个大铁锤子下面,手一压,就盖上了章。

当大姐把两个结婚证递给我们的时候。我激动高兴语无轮次地表示着感谢。

老六始终看不出来他的高兴,紧张和激动,就是跟着我。下了楼,我俩去推自行车,我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双腿还有点发抖。

老六慢悠悠的走过来,开了他的自行车,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赶紧把结婚证拿回去吧,好好的看看。”

我只顾笑,把两本证揣到我的包里,也不等老六,一个人骑到了学校去上班。

整个下午总是忍不住的哼小曲。

同事们笑,“你今天下午来的这么晚,买彩票中大奖啦?”

我想早点下班,干活的速度就贼快,“中啥大奖呀,天气好,今天的活又少,还不允许我笑笑呀。”

下了班我骑着自行车翻山驾岭,一个多小时狂奔到家。在我的印象中,每天我下班回来,母亲都是在菜园子里忙活。不是在浇水,就是在拔菜,第2天好去城里卖。

我站在塘埂上,老远就对着菜园子里喊,“妈,妈,快回来。”

母亲知道我这两天老在忙活啥。连菜地里的菜筐子都没收拾,手上还有泥巴也没洗。就一路小跑,又怕邻居们看到,跑两步再放慢脚步。

我俩刚进院门,自行车也没顾得扎上,斜靠在我的右边,赶忙掏包,把两本红色的结婚证递给母亲。

母亲伸出手想来接,又看看手上的泥巴,“你先进屋,我去洗个手。”

母亲在铁盆里洗了手,用院子里晾晒的干毛巾,把手仔细的擦干净,才来到堂屋里,我俩坐在木沙发上。我拿出来给母亲看,“这本是他的,这本是我的。”

母亲对着亮光照了照,又用手摸一摸,“这上面还剁有钢印呢。”

我给母亲讲我们俩去拿结婚证闹的笑话,人家都给一大袋子糖,我才给了8个糖。

母亲还怪我太小气。

我说我哪知道,就那8个糖还是昨天老六去吃喜酒,回来放在桌子上,我走的时候揣到包里的。

母亲咧着嘴笑,舒心的叹口气,“这下可好了。我明儿个也不去卖菜了,我起个大早,咱一块去城里找那个算命先生看看,挑个好日子,你二姨说他算的可准了。”

第2天我和母亲5点就起床了。把自行车推到对面的大山顶上,好走的路我就骑着自行车载着母亲,遇到大陡坡和大上坡,我就下来推着,我俩一块走,一路上有说不完的话。

母亲说得赶早去,第一卦最准最灵验。

我记得可清楚,那个算命先生就住在中山路附近,是个70多岁的老爷爷,虽然双目失明,但屋子里收拾的很干净,屋里还是泥巴地。

我和母亲是第1个去的客人,母亲说明了来意,老爷爷左手扶着拐棍,右手掐算着,母亲紧张地看着他,我倒是有点好奇心,满屋子的打量着,那些摆设和我家里也差不多,土桌子,木椅子,供桌上放着一盆水仙。

掐算了10来多分钟后,老爷爷放下手,说2月12是个好日子,如果按他说的这个日子结婚,将来头胎就能生个儿子。

母亲一听就高兴的站起来,从口袋里掏钱,“老先生,你看给多少合适呀?”

我听二姨说过,老先生算命正常情况下收费是10块,也有收5块的。

母亲一听他说的,我俩八字又合,结婚后头胎又能生儿子,并且结婚日期又这么近。

老爷子说,“你随意,我从来不问人家要多少钱。”

母亲给他留下了20块钱。然后我俩高高兴兴的出来了。

我去上班,母亲回家,一路上还在小声的给我算着,“今儿个阴历多咱了,离2月12也就一个月,我得回家好好的准备,还得请厨师,还得给你做被子,做柜子肯定是来不及了。”

我笑,“妈,你啥也别准备了,老六现在还住在单身宿舍,房子也不大,就是做了家具也没地方放。”

我家那时候已经是很穷了,两个哥哥两个姐姐结婚生孩子,把父母的家底都掏空了。我也不忍心父亲这么大年龄在外面打着工,还抽时间熬夜给我打家具。

母亲说,“木料都给你准备有,就是做起来时间来不及。”

我坚持说,真是没地方放。

我也嫌麻烦。我说咱别在家里待客三天了,又累人。

母亲眉头一皱,瞪我一眼,“不做家具不给你置办嫁妆都可以,必须得在家待客,还得大办一场,让亲戚邻居们都知道。”

我说时间短,张扬那些事干啥呀?

母亲说,“那可不一样,你都住到30岁了,如果不在家里请客待酒,悄悄摸摸的出嫁了,人家还以为你有啥毛病呢。”

我们农村姑娘出嫁规矩也多的很。比如说未婚先孕,结婚那天是不能从娘家走的,必须到街上去住酒店。

我们村里娶了一个媳妇,曾经就是这样的,还是我母亲当的媒婆,亲自去迎娶的,当时就是去街上酒店迎接的,被村里人说了好多年。

母亲让我别管,“你只管上你的班,家里的事,我和你几个婶儿商量着办。”

接下来家里的人就忙了,请厨师开菜单,通知亲戚,通知邻居和自家人,到时候过来帮忙。

母亲那时候又忙又快活,年猪也舍不得杀了,“这看的日子多好呀,还不用买猪肉了。”

父亲问我,“你要是要家具,我和你大哥多熬几个夜,也能赶出来几件。”

我说真不要,老六的宿舍还没有咱的厨房大呢。

那段时间,母亲上街买东西或者弹棉花做被子,就不再遮遮掩掩的了,遇到邻居们看见,母亲就高兴地停下来,“她婶,哪天可请你来给帮忙套被子呀,我家小幺儿看好了日子。还有你家的古铜镜,我提前请你借了哈,你可别再许给别人。”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农村人都知道了,老李家的这个大龄女子终于找到了婆家,并且过完年就要结婚了。

最让他们不理解的是,从来没见过这女婿是啥样,也有好多人背后议论,“过年过节都没见有人来上过门,咋突然就结婚了,肯定……”

背后这样聊着,见到母亲又笑呵呵的,“恭喜啊,嫂子,小幺的任务再完成了,你可该轻松了。”

母亲那段时间比我还高兴,进出门总是哼着豫剧。虽然翻来覆去,她只会唱那几段。

我二姨离我家只隔了一个村子,隔三差五就过来给我母亲帮忙,一块上街买东西,一块商量着当天的出嫁程序怎么走,对方来了人咋样招待,谁来作陪?

我们领导知道后也特别高兴,“小李,你比不得其他的员工,我和你阿姨一直把你当自家人看待,想休多长时间的假,你只管说。”

我笑,“我也没啥事可办,结婚当天休一天,回门那天再休一天就可以了。”

0 阅读:16
黑炭不怕晒

黑炭不怕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