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被围,彭德怀不知所措,毛主席8个字扭转战局

皓枫看国际 2023-09-14 09:19:00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1951年,我军10万部队陷入美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稍有差池便是全军覆灭的程度。

面对如此焦急的状况,饶是一向沉着冷静的彭老总也是不知所措,只得是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毛主席裁断。

对此,毛主席仅用八个字便彻底扭转了战局!

那么,毛主席到底说了什么?背后又有何深意呢?

身陷囹圄

1951年4月,为了夺取朝鲜战场的主动权,中国人民志愿军率先发动了第五次战役,向美军的驻扎地实施了大规模的进攻。

在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调派下,以宋时轮为首的第九兵团从东线开拔南下,与王近山率领的第三兵团从中线配合夹击,意图切断联合国军的东西联系。

这次战役目标很明确,就是准备给新上任的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一个下马威,让他看看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

这样的作法,也是为了消灭美军更多的有生力量,从而迫使对方不得不放弃从后方登陆作战的计划,在正面战场上同我军一决雌雄。

战争打响后,宋时轮率领第九兵团一路南下,高歌猛进、士气高涨,誓要扫荡一切敌人,直取汉城。

不过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此次第九兵团南下的进程实在是过于顺利了,对方的部署几乎是一触即溃,丝毫没有起到阻拦的作用。

但宋时轮却并未将这个现象放在心上,还以为是我国行动迅猛打的对方措手不及,以至于第九兵团短短几天便纵深推进了很远的距离。

而本该配合的第九兵团行进的第三兵团,却在中线战场上遭到了敌人的猛烈阻拦,强攻数天的时间却始终都不得寸进。

彭老总当时并未察觉到异样,甚至还催促王近山的第三兵团迅速推进,以配合宋时轮的第九集兵团完成整体战线的南移。

殊不知,这其实是美军的一个计谋,他们为了阻拦王近山的兵团推进,足足在中线战场投放了约5万左右的兵力!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的心里都很明白了,敌军就是希望我军的第九军团急功冒进,进而和后续的支援部队拉开足够长的距离。

这样他们便可以调转枪头围困住我军的先头部队,而后再通过“包围歼灭”的战术,在正面战场上取得阶段性的优势。

好在彭德怀却对这次作战的顺利感到诧异和不安,嗅到了一丝陷阱的气息,便赶紧下令各部队不要盲目深入。

因为敌军东线的溃败实在是太快了,甚至有效的反抗做不到,这与前几次激烈的拉锯战截然不同。

只可惜为时已晚,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推进实在是太快,纵深更是长达120公里,将友军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尽管彭德怀数次催促王近山突破重围连接宋时轮,王近山也以一个营的伤亡打开美军的防御缺口,但还是无法与第九兵团会合。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奇微指挥的联合国军突然反击,将我军整个东线部队围困了起来,一时间宋时轮第九兵团约10万人岌岌可危。

被围困的志愿军在黑夜中拼死反击,打退了一次又一次联合国军的反扑袭击,部队暂时保住了,但大势已去,全军覆没在即。

那么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我军又该作何部署呢?

以攻代守

面对我军十余万人被敌军围困的境遇,饶是冷静如彭德怀也是头疼不已,紧急召开作战会议商讨如何营救这被围困的10万人。

可不论我军如何商讨,强行营救第九兵团的风险都太大了,但又不能置士兵于不顾,无奈之下彭德怀只得将局势报告给毛主席请示对策。

其实在战役开始前,毛主席就曾提醒彭德怀注意集中兵力,切不要过分分散部署,从而导致自身陷入敌人的包围圈中。

但当时彭德怀忙于指挥前线作战,整天都忙的焦头烂额的,所以也就忽略了毛主席的这一建议,故而这才导致现今危急的处境。

且说彭德怀的电报一到,毛主席便立刻召集周恩来等人开会商讨。但众人对于眼前的困局也无可奈何,一时间也是拿不定主意。

最后毛主席屏退众人,独自在屋内思考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此举虽然看似放弃了大规模救援围困部队,但实则是要求外围部队继续向前推进,慢慢向被围困部队靠拢,伺机撕裂敌军的包围圈。

同时,被困部队也要在敌人的包围中进行大胆的反击,充分发挥我军穿插作战、运动战的优势,争取自身寻求时机以便突围。

彭德怀在收到毛主席的电报后茅塞顿开,对于毛主席的决策也是深表赞同,毕竟反穿插正是对敌人模仿我军战术的有力反击。

我军中不乏从红军时期就参与革命的将领,对穿插反穿插战术了如指掌,完全可以打败敌人。

其实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毛主席的决策是极具战略眼光与先见之明的。

也正是在毛主席精明的指挥下,志愿军成功实施反包围,奇迹般的从敌人的包围圈中跳了出来,粉碎了敌人的企图,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

那么,我军究竟是如何跳出包围圈的呢?

铁原血战

依照毛主席的指示,我军的中线以及西线部队放弃直线的部署,转而绕开敌人部署的防御阵地,开始向着敌人的侧后方纵深插入。

此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迫使对方撤并回援,进而打乱对方的军事部署,以便于减轻第九兵团承受的压力。

而为了策应外界部署的变动,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也需要做出调整,主打的就是一手“化整为零、分散出击”。

也正是在这样的军事部署下,原本还信心满满的美军部队直接被打懵了,几乎到处都是我军部队活动的消息。

第九兵团也正是利用了敌人愣神的这个空档,顺利从敌人的包围圈中跳了出来,随即更是安全撤离到了安全区域。

至此,整个朝鲜战场的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第五次战役也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此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接受命令,必须坚决守住铁原这个朝鲜半岛东西方向的战略要地。

如果铁原一旦丢失,就势必会割裂志愿军东西两个战区的联系,直接威胁后方补给线。

彭德怀将刚刚结束血战的第63军抽调至此,任务就是死守铁原半个月,第63军军长傅崇碧带领残部赶到后,立即展开防御部署。

但是,第63军刚结束第五次战役的激战,多个师都伤亡惨重,仅存不多的士兵都已疲惫不堪,这样的部队要坚持半个月,难度可想而知。

他们为了争取时间修建工事,第63军189师师长蔡长元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术。

他打算将一个师的兵力彻底打散,变成200多个小分队,布置在铁原前沿阵地上,这些小队就像道路上的钉子,可以牵制住美军的推进步伐。

蔡长元清楚,这些小队不可能击退美军主力,但可以令美军付出代价。

而美军被这些“钉子”拖延时间,正好让友军修建铁原的防御工事,以求坚持到援军抵达。

6月1日,愤怒的美军开始猛烈反击,他们迅速调集4个师以及海空军强大火力,对我军薄弱的前沿阵地形成多方围攻。

美军甚至采用“火海战术”,向仅25公里的战线倾泻4500吨大炮弹药,试图依靠炮火优势直接摧毁志愿军的抵抗。

在密集的轰炸之下,蔡长元和他的小队英勇顽抗,他们以少胜多,死死遏制住美军的推进。这为建设铁原防线争取到宝贵的7天时间。

6月8日,在付出近1万人伤亡的惨痛代价后,蔡长元的部队才从前沿阵地撤退。

当美军终于跨过前沿阵地,大举推进之时,他们面对的已不是散兵游勇,而是朝鲜军民与志愿军士兵一起凿山垒石,日夜修筑的坚固工事。

美军指挥官意识到,志愿军的防线已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失败,只得放弃攻势,转入防御。

蔡长元的“钉子战术”为志愿军争取了宝贵时间,使中国军队在铁原成功挫败美军的战略计划。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也因此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蔡长元和他的小分队,将永远铭刻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上。

我军被围困之时,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形势万分险恶,所幸毛主席不惧强敌,临危不乱,果断调动部队,稳住军心。

毛主席在指挥这场战役中,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非凡的政治智慧,深谙敌情我情,洞察先机,熟稔运动战。

可以说正是在他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才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8 阅读:2959

皓枫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