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会挨打,真的是这样,每次看到这样的事就觉得又恨又气,就因清末的懦弱,导致我们众多被盗,虽是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71884dff910c6395fa3116e74a4b2bb.jpg)
今天说的这一件也是如此,被第一大盗伯希和从敦煌偷出,现在被藏在法国,这件就是柳公权小楷的经典之作《金刚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17674db2e399aed45cb4735fb4ff137.jpg)
《金刚经》刻于唐长庆四年四月,是柳公权47岁时所作,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原石在唐宋时期就已经被毁,下落不明,1908年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发现这件唐拓孤本,重要的是它是一字未损,保存极其完整,极为稀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5c953c41e538ac2df36fe0121273803.jpg)
"书贵瘦硬方通神"是唐代书法的一种审美理念,而在唐代书法中,能将这一理念表现出来的应该以欧阳询、柳公权为代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3fc7385ece63476814b032a00377c12.jpg)
欧体沿袭唐初的北碑之法,笔法瘦坚方厉,又有南朝儒雅之秀,到了中唐以后,随着审美意识的改变,大家的趣味开始向丰腴转变,这也就是颜体的诞生背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4efa997326055211212699ce826e044.jpg)
艺术总是叛逆的,你流行什么,必将有人反对什么,柳公权就开始避免颜体中的丰满茂密,以瘦劲出之,变内蕴为外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940514c595bcbff2f55695cc09fb2b8.jpg)
《金刚经》作为柳公权的一件早期作品,用笔灵巧劲健,虽还有颜体的影子,但柳公权已经开始明显地摒弃了“蚕头雁尾”的颜体用笔,融入魏晋及初唐楷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395db06c2505614a7b5a6364ab4bca4.jpg)
从《金刚经》中也可看出柳公权对北碑的骨力观察,方劲中富有清秀之气,动感十足。也是人们对“柳体”艺术风格的概括为: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而富宙堂气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f1de716ae2298087dff1a0035e87b88.jpg)
宋董逌《广川书跋》:“此经本出于西明寺。柳自谓备有钟、王、欧、虞、陆(柬之)之体。今才其书,诚为绝艺万可贵也。”我们可见此碑在书法史中的位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3fcbb72866898e48832e88655fd70f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