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们打天下,小子们来享受!”这嚣张的口气,堪称刘青山留给历史的“墓志铭”。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政府一边要恢复经济,一边要清理腐败。就在这关键节点上,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和副书记张子善的贪腐案,震惊全国。二人挪用救灾款、克扣救济粮、私开公司牟利,最终被判死刑。有人说他们罪有应得,也有人觉得他们是革命功臣,罪不至死。至今,这段历史仍争议不断。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革命理想变成个人享受
刘青山年轻时确实有理想。他16岁就差点死在敌人的刀下,靠着一腔热血干革命,立下不少功劳。但问题出在革命胜利后,他的思想变了。正如他自己所说:“革命胜利了,老子该享受享受了!”从吃喝玩乐到豪车豪宅,他一步步把理想换成了奢侈品。对于刘青山过去那些打仗受的苦,仿佛成了他挥霍的资本。可惜,他忘了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他这番“享受”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
2. 权力失控,圈子文化助长贪腐
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贪腐联盟”,其实是小圈子文化的典型产物。他们拉拢流氓、赌徒、甚至妓女当心腹,培养了一批只听命于他们的“小弟”。张子善是“军师”,负责帮刘青山敛财;刘青山则是“保护伞”,庇护张子善作恶。他们甚至垄断了天津的某些民生产业,连老百姓吃的粮食都偷工减料。更离谱的是,这种行为在当时的官场并不少见,刘青山不过是“拔了头筹”的那一个。可见,权力缺乏监督,必然导致无底线的腐败。
3. “忘恩负义”的举报者与三兄弟的反扑
刘青山的落马,离不开李克才的举报。李克才本是刘青山的同僚,却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揭发两人。有人觉得李克才是“忘恩负义”,但放在当时,他的举报确实挽救了不少人。至于刘青山的三个儿子,他们在父亲死后一直生活在“贪官儿子”的阴影下,甚至改名换姓求生存。后来,他们找上李克才要求翻案,这一行为看似“孝顺”,但缺乏事实依据,最终也不了了之。三兄弟的遭遇让人同情,但刘青山的罪行确凿,翻案不过是徒劳。
刘青山从革命功臣到“巨贪”,短短几年间堕落得如此彻底,令人唏嘘。他的故事提醒后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理想容易被欲望吞噬。而那些高喊“为父翻案”的人,或许更应该反思,真正遗臭万年的,究竟是刘青山的罪行,还是他那句“老子们享受又怎么样”的狂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