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战争到了第三个年头,作为战略防御方最大的抱怨,就是传统大口径炮弹的供应不足,而且公开给出了双方在战区实际发射的中大口径炮弹的总比例,已经到了1比6甚至是1比8的程度!也就是这边打出去1发中大口径炮弹,对面就立即回击6到8发。如此之大的火力对比差距,也是战略防御方持续叫苦不迭的一大根源。毕竟在实战中早就渡过了运动攻防战的阶段,漫长的战线总体上已经稳定了1年半,双方早就进入深沟高垒、结硬寨、打呆仗的“原始”阶段。随着双方地面有生力量普遍深入地下,整体防御能力的增强,此时再多的智能武器的实战效应都持续下降,最终拼的就是谁的炮群能发射更多的大口径炮弹。如果不能在最基本的火力强度与密度上压制住对手,想继续收复失地?
基本属于痴心妄想。问题是战略防御方自身的大口径炮弹库存在过去2年早就消耗完毕,目前其内部自产补充的数量可以忽略不计。而且随着其主力炮兵的北约化,也就是以155口径为主,那么其155炮弹的供应,几乎每一发都必须纯粹依赖外援。问题是包括超级大国与整个西欧在内,在过去两年中提供了350万发以上的155炮弹以后,他们的库存也基本见底了。于是又想到了半岛南边!在明里暗里提供了大约80到100万发之间的155炮弹的存货之后,也开始唱空城计了。于是今后再打下去,那么基本上就都属于整个北约甚至是整个美西方体系,包括东亚部分偏向西方的成员在内,都在“现上轿现扎耳朵眼”!也就是每新生产一批就立即往“前线”空运一批,但总量上却根本无法满足每天至少2万发的,
最“基本的”实战需求。当前北美的唯一的155炮弹工厂哪怕24小时轮班生产,目前每月也只能交付1万发。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到2年以后,也就是2026年的,极限产能也不过每月2万发;等于平均每天只有不到700发。而欧洲的总产能还不如北美;欧洲几个北约155炮弹工厂当前的总产能加起来也不会超过500发;即便再加上亚洲的半岛南部,美欧亚三者合起来,总日产能都不会超过2000发。这与每天至少2万发的强烈需求,整整差了1个数量级!绝不是短时内可以补足的。问题是北约号称都是由当前全球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组成,为何在主力155炮弹的实际产能上如此拉胯?而不久前瑞典155炮弹工厂的部分生产过程的对外公开,终于来了一个大揭秘!原来炮弹产能上不去的最大的拖后腿因素,
不是炮弹外壳的机械加工,也不是高级混合炸药的存量不足;而是所有这些大口径炮弹,居然全部是生产线上的工人,一人一个电热水壶,纯手工灌装炸药!甚至还因为动作不熟练,导致半融化状态的炸药,大量洒在了生产区的地面之上!为了防止爆燃事故,下班前还需要员工再手持热水管冲洗干净。如此搞笑的画面,就是当前北约在整个欧洲最大的155炮弹生产线的基本现实!问题是庞大的西方世界,难道就不能发展出一条类似饮料的快速自动灌装生产线?那样不用说一天几百发,就是一天几十万发也能造出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zz
自由经济就这样,不赚钱,赚钱少的产品,通通放弃,尽管关键时刻,这些不赚钱的产品不可替代
西九龙重案组之虎
苏联解体,欧盟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现在想建来不及了
金色年华 回复 05-01 19:23
建?建什么?你敢建,明天就让你背后16枪自杀了,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得瑟][得瑟][得瑟]
海边漫步
垄断企业现状
simon
你对现在的火药有点误会吧,你拿火烧也不会爆炸,只会点燃,而且燃烧很慢和烧柴火一样
simon 回复 05-01 16:30
一个意思,你拿火烧也炸和柴火一样
笨笨塔格 回复 05-06 14:34
tnt炸药性能稳得一比,就算对它打一枪,都不会爆炸。
用户10xxx72
没事,随着F16和更多的防空系统到位,用飞机丢炸弹压制毛子的前线重型武器,无人机收拾炮灰,炮弹的用量就够用了,毛子解体了好接收远东
北地之伤 回复 05-06 17:07
乌贼,鱿鱼。毛子死了。下一个他们的目标就是中国。
用户14xxx91
生产一枚现代化炮弹并不简单。对化工,加工,材料等技术要求比较高。现代炮弹比二战同口径炮弹威力大不了多少,不到一倍,但价格增加了几十倍。很多成本就消耗在安全性,精度及射程上面。再加上,西方更依赖空中优势,所以炮弹一直产量不高。西方企业也不愿意重新生产那些价格低廉容易增产的炮弹,因为需要重建生产线,这些炮弹质量也不符合要求,毕竟打不准打不远还可以容忍,但是频频炸膛西方舆论很难接受。
saints
来中国买啊,价格高的拿走包邮[吐舌头咯]
路世法
高爆炸药和钝感发射药的原料西方国家依赖进口,中国是出口大户
Lucky灬8
空空导弹都可以全自动生产来
用户49xxx40
电石产量也不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