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画:“雅”与“俗”的审美观点的来历

岚岚画工笔 2024-05-26 01:25:31

郑玄《<周礼>注》载:“雅,正也。”雅正、雅淡,意味着士大夫的政治态度、处世哲学和人生修养:“雅致”、“雅兴”、“雅怀”等等,标志着文人生活的特色;而“雅”更成为儒家审美准则之一,古代的音乐就有雅、郑之分,将歌曲“典雅纯正”及音乐“中正和平”称为“雅乐”,区别于“淫邪”的郑声。论文章风貌时,也以“雅”为首,刘勰的《文心雕龙》列举八体,首曰“典雅”,成为评论文章风格的主要原则,至于文人画论中的所谓“雅”,则涉及到雅与俗,已属于画家的艺术风格,并反映画家的思想、意境与审美标准。

自从文人画兴起以后,从事文人画活动的封建文人士大夫们,由于生活爱好,艺术修养和审美理想而形成一种“雅俗观”,认为民间画工皆为俗流,如宋苏轼认为绘画是“古来画师非俗士”。而文人画又是追求一种淡泊、简古、超脱世俗情趣的东西。“清雅”才符合儒家的冲淡平和,把绘画创作当成一种闲情逸致、寄情书画、怡情养性的活动,所以作画是出于“雅兴”,要求作品具有书卷气,始见清绝,这就是“清高”与“绝俗”。

上面这些“审美观”、“雅俗观”,是由于当时文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儒家思想、艺术修养而形成的一种局限性。今天我们对文人画应该批判地对待,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部继承,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0 阅读:0

岚岚画工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