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问耿飚:若授衔你是啥军衔?耿:别人不敢说,肯定在你前面

勇往直前破荆棘 2025-01-20 13:13:50

世人皆知许世友是个武将出身,从小习武,有"许和尚"之称。可谁又能想到,在他面前还有一位更了不起的武林高手!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耿飚将军。

1955年,刚获授上将军衔的许世友兴致勃勃地问耿飚:"要是你参加授衔,能得个什么军衔?"耿飚笑着说了一句让人颇为费解的话:"别人不敢说,肯定排在你前面。"

这话从何说起?一个已经离开军队转做外交官的将领,为何如此自信?而他与许世友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两位武林高手的过往

说起许世友和耿飚的武林渊源,那可真是一段趣事。1918年,年仅8岁的许世友被送进了嵩山少林寺。那时的少林寺虽已不复当年盛况,却仍是武林圣地。小许世友在寺中一住就是八年,跟着师父苦练武艺。

寺中的和尚见这个小和尚天资聪颖,便将少林寺的绝学"少林腿法"倾囊相授。许世友日日苦练,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床练功,直到深夜才休息。为了练好腿功,他常常一个动作要重复上千次。

八年寺院生活,让许世友练就了一身硬功夫。1926年,他从少林寺出来时,已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这段经历让他有了"许和尚"的绰号,这个绰号一直伴随他到了革命队伍中。

而耿飚的武功渊源更是来头不小。他的父亲耿云卿在湖南是远近闻名的武术宗师,不仅开馆授徒,更是被慈禧太后请入宫中教授武艺。宫中赐予他一对虎头双钩,这在当时可是莫大的荣耀。

小耿飚从小就在父亲的熏陶下习武。耿云卿对儿子要求极严,每天天不亮就要练功,直到深夜才能休息。耿飚的拳法融合了南拳北腿的精髓,尤其擅长短打近身技。

1935年的一天,在红军大学的操场上,两位武林高手第一次相遇了。那时的许世友早已闻名耿飚的威名,一见面就要切磋武艺。

按理说,两位武林高手相遇,本该是一场精彩的对决。但耿飚却说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意外的话:"你不是我的对手。"

这话一出,许世友顿时就不乐意了。要知道他可是在少林寺苦练八年的功夫,从未怯过任何对手。当下就要与耿飚比试。

正当两人准备动手之际,一个紧急会议的通知却打断了这场即将开始的比武。耿飚提议改日再战,许世友也爽快地答应了。

谁知这一拖,却成全了一段传奇的友谊。事后耿飚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弊,主动找到许世友:"与其分个高下伤了和气,不如各自展示一套拳法,相互印证。"

于是,在那个秋高气爽的下午,许世友先抖擞精神,打了一套虎虎生风的少林拳法。耿飚在一旁看得入神,不住地叫好。接着,耿飚也展示了一套南派拳法,动作凌厉,气势如虹。

自那以后,这两位武林出身的将领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逢相见,总要谈论武艺经验,切磋心得。他们的这段友谊,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战场上,他们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在和平年代,他们更是无话不谈的知己。

二、血染湘江的"猛张飞"

1934年11月底,湘江之畔的枪炮声震天动地。蒋介石调集了十五个团的精锐部队,布下了一张巨大的天罗地网,企图在这里一举歼灭红军主力。

就在这危急时刻,作为前卫团团长的耿飚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率领一个团的兵力,为中央纵队的主力部队争取渡河时间。

湘江战役打响的第一天,耿飚的前卫团就遭遇了敌军的猛烈进攻。国民党军队像潮水一般涌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早到晚,前卫团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冲锋。

这一战中,耿飚始终冲锋在最前线。他手持钢刀,亲自带队冲锋。当时的情形十分惨烈,从远距离的射击,到近距离的白刃战,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不断。

有一次,敌军突然发起猛攻,眼看就要突破防线。耿飚立即带领一个排的战士,手持钢刀杀入敌阵。那天,他一连换了三把钢刀,每一把都因为激战而折断。

一位亲历战斗的老战士后来回忆说:"那天的耿团长简直像变了个人,明明是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却杀得敌人闻风丧胆。"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耿飚的前卫团仅仅凭借一个团的兵力,硬是抵挡住了国民党十五个团的轮番进攻。这个"以一当十五"的战绩,在红军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就是从这场战役开始,耿飚有了"猛张飞"的称号。这个绰号不仅是因为他骁勇善战,更是因为他像三国时期的张飞一样,能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

湘江战役持续了整整三天。在这三天里,前卫团的将士们几乎没有合过眼。每当敌人发起进攻,耿飚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他的军装上沾满了敌人的鲜血,但他依然坚持指挥战斗。

有一个细节特别能说明问题。战斗中,耿飚的警卫员发现团长的水壶里居然一滴水都没有了。原来,这三天里耿飚把仅有的一壶水都分给了受伤的战士。

正是靠着这样的拼死相搏,前卫团终于为中央纵队争取到了宝贵的突围时间。等到中央纵队安全渡过湘江后,前卫团才开始撤退。

撤退时,耿飚坚持最后一个离开阵地。他带着剩下的战士,且战且退,直到确保所有伤员都安全撤离。当他们最终渡过湘江时,整个团已经伤亡过半。

事后有人问耿飚,当时是怎么想到用这种以一当十五的打法的。耿飚说:"战场上没有那么多道理,敌人来了就是要打,打不过也要打,这是我们红军的传统。"

这场战斗不仅让耿飚威名远扬,更为后来的长征保存了宝贵的力量。从此以后,只要提起"猛张飞"这个绰号,红军将士们就会想起那个在湘江边浴血奋战的英雄团长。

三、驯野马擒猛兽的绝技

从湘江战役之后,耿飚又有了一个新绰号——"擒虎帅"。这个称号的由来,还要从长征路上说起。

1935年春,红军长征到达四川草地时,运输队的骡马损失惨重。一天,侦察兵报告说在附近发现了一群野马。这些野马生性桀骜,从未被人驯服过。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补给物资必须尽快运走。耿飚二话不说,带着几个会骑马的战士就去捕捉野马。可这些野马极为凶猛,普通战士根本无法靠近。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耿飚突然从草丛中窜出,一个漂亮的转身就抓住了一匹野马的鬃毛。那匹野马疯狂挣扎,将耿飚甩出去好几次。但耿飚凭借着过人的武艺功底,每次都能稳稳地抓住马尾,最后终于骑了上去。

"你们看,不过是匹马而已,有什么好怕的!"耿飚一边驾驭着野马,一边对战士们喊道。在他的示范下,战士们也都鼓起勇气,很快就抓到了七八匹野马。

到了延安时期,耿飚又有了一个更惊人的壮举。那时候,陕北地区经常有野兽出没,威胁着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1938年春天,延安城外就出现了一头特别凶猛的老虎。

这头老虎已经咬死了好几头耕牛,老百姓都不敢出门干活。耿飚听说后,带着一条训练有素的狼狗,只身前往虎穴。

那天,耿飚摸到虎穴附近时,那头老虎正在休息。他让狼狗在一旁埋伏,自己则手持长矛,悄悄靠近。突然,老虎发现了他的踪迹,猛地扑了过来。

关键时刻,耿飚展现出了他的武术功底。他灵活地一个侧身,躲过了老虎的扑击,同时手中的长矛准确地刺中了老虎的要害。那条狼狗也适时扑上来,咬住了老虎的后腿。经过一番激烈搏斗,这头凶猛的老虎终于被制服。

这一战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延安。毛主席听说后,专门让人把这头老虎运到了中央,作为一个特殊的展览品。从此,耿飚的"擒虎"本领在延安出了名。

在随后的几年里,耿飚又陆续捕获了三头老虎、八只豹子。每次他都是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武艺,只带着那条忠实的狼狗就敢单枪匹马去擒虎。

说起这条狼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48年,一位蒙古族王爷来拜访耿飚,看中了这条狼狗。按说这狼狗是耿飚的得力助手,但出于统战工作的需要,他还是忍痛割爱送了出去。

没想到这一送还有意外收获。这位王爷感动于耿飚的诚意,主动带着他找到了国民党军队藏匿的三部电台。这些电台的缴获,直接切断了国民党军队的重要通讯线路,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故事在当时的延安广为流传,人们都说耿飚不愧是"文武全才"。能文能武的他,不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和平时期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本领。

四、从军事将领到外交使者

1950年初春的一天,正在指挥部忙于军务的耿飚突然接到一纸调令:即刻赶赴北京,向周总理报到。这个命令来得突然,让这位战功赫赫的第19兵团副司令员一时摸不着头脑。

当天下午,耿飚就站在了中南海西花厅的会客室里。周总理开门见山地说:"现在国家最缺的就是外交人才,组织上决定调你去搞外交工作。"

原来,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外交人才奇缺。周总理精心挑选了16名军中将领转入外交战线。而耿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耿飚的第一个外交任务就不同寻常。他被派往北欧四国,同时担任驻瑞典大使和驻丹麦、芬兰、挪威的公使。要知道,当时的北欧可是西方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纪念日。耿飚在瑞典大使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招待会。他邀请了500多位瑞典各界知名人士参加,其中不乏政界要员和军方将领。

在招待会上,一位瑞典将军饶有兴趣地问耿飚:"听说您以前是军人出身,不知道带过多少兵?"

耿飚露出了标志性的微笑:"让我算算,在第19兵团时期,手下有三个军,每个军四五万人,大约十几万人吧。"

这位瑞典将军听后大吃一惊,立刻放下手中的酒杯,向耿飚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您带过的兵力,比我们瑞典全境的军队还要多!"

在北欧期间,耿飚开创了一项特别的外交活动。每逢中国传统节日,他都会邀请当地各界人士来使馆品尝中国美食,了解中国文化。这种"美食外交"很快在北欧四国打开了局面。

有一次,一位挪威议员在品尝完中国菜后感慨道:"原来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如此精致的饮食文化。"

耿飚巧妙地借此机会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我们现在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也是新中国的主要任务。"

在随后的外交生涯中,耿飚又先后担任了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缅甸大使和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等重要职务。每到一处,他都能把军人的果敢和外交官的智慧完美结合。

在巴基斯坦期间,有一次当地发生严重水灾。耿飚二话不说,立即组织使馆人员参与救灾。他亲自带队前往灾区,帮助当地民众转移。这一举动让巴基斯坦政府和民众深受感动。

1960年,耿飚在缅甸期间遇到一件棘手的事。当时有一批中国侨民遭到当地不法分子的骚扰。耿飚既没有采取激烈手段,也没有软弱退让,而是通过巧妙的外交斡旋,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从带兵打仗到外交谈判,耿飚的角色转变可谓是精彩纷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一个好的军事指挥官,同样可以成为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五、军衔背后的历史真相

1955年9月,新中国第一次授予军衔的消息传遍全国。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共有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获得授衔。

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在上将序列中排名第六位。而此时的耿飚,已经转入外交战线整整五年。正是这个时间差,让耿飚错过了这次历史性的授衔仪式。

有趣的是,在授衔名单确定之前,曾发生过一件令人深思的往事。当时负责拟定授衔名单的工作组发现,上将名单中竟然没有一位陕北红军的代表。

毛主席看到名单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次上将名单中,一定要有陕北红军的代表。"最后,时任四川省副省长兼重庆第一书记的阎红彦被列入上将名单。

耿飚虽然没有参加这次授衔,但他的军事才能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从红军时期的前卫团团长,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团副司令,他的军事履历可谓光彩夺目。

尤其是在湘江战役中,他率领一个团的兵力抵挡住国民党十五个团的进攻,这样的战功在军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按照当时授衔的标准,如果耿飚留在军队,很可能会获得比许世友更高的军衔排名。

1955年授衔时,组织上主要考虑了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革命资历,二是战功贡献,三是现任职务,四是在各个时期的表现。从这些标准来看,耿飚都是相当出色的。

他1927年就参加革命,在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长征路上,他不仅是前卫团团长,还是整个红军的"开路先锋"。

更重要的是,耿飚在每次重大战役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在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等,他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些战绩,都足以证明他确实有资格获得较高的军衔排名。

虽然没有获得军衔,但在80年代末期开始评定的"军事家"称号中,耿飚获得了这一崇高的荣誉。这是对他军事才能的最好肯定。值得注意的是,他是极少数几位无军衔的"军事家"之一。

事实上,像耿飚这样未获军衔的开国将领并不在少数。毛主席、周总理、陈云、李先念等一大批开国元勋都没有军衔。这并不影响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

1980年,在一次老战友聚会上,有人问起耿飚当年为什么没参加授衔。耿飚笑着说:"革命时期,我们都是战友,有没有军衔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人民做了多少实事。"

0 阅读:0
勇往直前破荆棘

勇往直前破荆棘

勇往直前破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