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成为第二个中国?答:它和民国太像,存在四大致命缺陷!

康康评历史 2023-09-15 08:28:00

印度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神奇国度”,它拥有核武器、洲际导弹、航母、核潜艇,它甚至成功发射了高超音速导弹,它们拥有自己的航天工业,并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和中国之后,第四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国家。

对了,它们的GDP是世界第五,人口已突破14亿,居世界第一,他们在医药、电影业等很多领域都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按理,这样的印度应该是妥妥的大国,可事实上,所有人在提及印度时,率先蹦出来的三个字:“很落后”。没错,不是落后,是很落后。走进印度的世人,除了看到火车上挂满人的场景,还可以看见随处可见的贫民窟。每个时期,印度都会曝出很多匪夷所思的新闻,比如,疫情期间,印度就被爆出用牛粪治疗新冠,火葬场超负荷,政府只能露天拿柴烧尸体等等。

而这样的印度,很难让人将其定义为“大国”。但没人能否定,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印度,具有无限潜能,以至于国际上有人高喊:印度会成为第二个中国。

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印度不能成为第二个中国的真正缘由。

在具体阐述缘由前,我们来看看中国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几个前提基础。首先,自1949年起,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具有了集中一切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其次,中国内部极其团结稳定,而这种团结稳定,建立在中国以汉族为主,且语言文字高度统一等的基础之上;第三,中国人非常勤劳,时至今日依旧没人否认,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奋的民族;第四,中国在崛起前,完成了工业化,拥有了全世界唯一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发达。

反观印度,它目前的情形,丝毫不像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却与民国时期的中国极其相似。而这种高度相似,也是印度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中国的真正缘由。

中国的民国具有四大致命缺陷,以下是具体阐述:

第一,民国时期,中国仅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其内乱非常严重,在“内乱”这个议题上,印度和民国高度一致。

民国的内乱,总结起来就是:军阀混战,政治纷争,社会失序。如今的印度内乱也很严重,他们的内乱除了因为各势力引发各种纷争外,还与宗教文化冲突、阶级对立矛盾、民族分离冲突等因素有关。

最能体现印度内部混乱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日本帮印度建高铁。

2015年,日本从中国手中抢过了一个印度大单,帮印度修高铁的大单。抢单成功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日本新干线前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照片中的安倍颇有点春风得意的意味。

莫迪与安倍

事后,为了揶揄中国,印度媒体还在报道中特意强调“新干线是全球最先进的高铁系统”,暗讽中国高铁不如新干线。

拿下印度高铁大单后,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欢乐中。要知道,印度的高铁市场规模可是高达5000亿美元,这么大的市场由日本独家开发,这不等于得了一个巨大彩头吗!

两年后,上千名日本工程师浩浩荡荡地奔赴印度,准备大干一场,他们要开建的第一条高铁,是长度为508公里的孟买高铁。

按照原计划,孟买高铁将在5年内修好,时间点他们都卡好了:刚好赶上印度独立75周年庆典。

可正式开始修建时,问题来了,印度政府虽然支持修高铁,可印度的各方势力包括民众却不愿意交出修建高铁所需的土地,他们为此还自行组织了游行抗日,让日本人滚出印度。

如此一来,好容易从中国手中夺走高铁大单的日本,耗时5年,其高铁大业仅仅完成了10公里。这样的结果,当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印度一列正在行驶的火车

能体现印度内部混乱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印度的贾坎德邦水坝的修建。这个项目从1977年开始修建,可因为政治混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个水坝前后用了42年才修建完工并投入使用。可工程完工当晚,水坝就坍塌了。贾坎德邦水坝也因为仅仅运行了22小时,被称为“寿命最短的水坝”。

印度的内部混乱,和民国几乎如出一辙,这种混乱,是导致他们无法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最重要原因。

民国的第二大缺陷是重男轻女,与民国高度相似的印度在这个问题上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民国时期,女性地位非常低,虽然当时新思想已经萌芽,但绝大多数女性始终只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民国时期的“一夫一妻”制,虽然喊得很凶,但实际上却形同虚设,首倡“一夫一妻”制的梁启超,甚至把妻子的陪嫁丫头都娶了,还生了一堆孩子。

民国重男轻女思想作用下,很多女性一生下来就被溺亡或者扔进了弃婴堂,还有的女性还未长大,就被卖入青楼,如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她就在12岁那年被卖入了青楼,她曾在回忆录中讲过上海的一条河,那条河上,长期会浮现被弃的女婴尸体。

民国收养弃婴的育婴堂

可中国毕竟是礼仪之邦,所以纵使再重男轻女,纵使女性地位再卑微,公然强奸女性的情况也比较少。可印度就不同了,印度极端的男尊女卑导致本国强奸罪频发,以至于印度背上了“强奸之国”的恶名。

在印度,不仅本国女性随时有被强奸的风险,就连外国老太太也难以幸免。从2013年开始,外国女性在印度遭性侵的消息就层出不穷。

印度2012年“黑公交轮奸案”凶犯之一

与此同时,印度的杀女婴现象也极其严重。印度北部的“女娃岗”,就是当地人专门用来掩埋女婴之地;成年女性如果没有丰厚嫁妆,嫁到男方家中将会遭受各种不公待遇,最关键,时至今日,印度的部分地区,依旧在实行一夫多妻制。

男尊女卑严重的印度,和中国的民国时期一样:女性可以接受教育,但只有极其有钱的女性才能接受教育。绝大多数女性的文化素养都非常低,超低的文化素养,注定她们没法和今天的中国女性一样,与男性共同撑起一片天地。

印度的女性多是文盲、半文盲的事实,注定这个国家的发展,只能靠“半边天”,因为另外的“半边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民国的第三大缺陷是贫富差距极大,而贫富差距大,也是与民国高度相似的印度的特点之一。

关于民国贫富差距大的一句经典话是:民国的穷人,没有富人葬礼上的纸人值钱。这句听起来很夸张的话,实际是事实。民国贫富差距具体有多大,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民国女记者紫燕的那篇名为《霓裳新装茶社上时装表演一瞥》的文章,看完之后,一定能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深刻的感受。

左为民国穷人;右为民国富人葬礼上的纸人

说回到印度,印度拥有30多个亿万富翁,居亚洲首位。可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全世界拥有最多穷人和失学儿童的国家。

造成印度贫富差距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简单讲就是按照人的出身把人天然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最高的级别的,是婆罗门姓,最低的则是首陀罗姓,也就是贱民,他们被认为是“不可接受者”,也即天生的被奴役者。

如果你姓婆罗门,那么恭喜你,你一出生就成为了不及人口4%的最高等人,这个种姓的人极少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

如果你姓首陀罗,哪怕你成为了大学教授,你也依旧不会得到尊重,你的身体也会被认为是肮脏的,等待你的只能是无尽的歧视。

印度的种姓制度加深了印度阶层的难跨越性,阶层越难跨越越倾向于认命,种姓制度和印度宗教的共同作用下,绝大多数印度人将希望寄托于来世,都盼望来世投胎做婆罗门逆袭。也因此,他们对这当下的生活往往非常消极甚至有些逆来顺受。

印度人的消极和逆来顺受,让“改变”变得难上加难,如此,印度的贫富差距自然是越来越明显了。同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是导致印度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的原因之一。

贫富差距不仅仅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还会严重制约一个国家的发展。想想,底层人口缺少收入的情况下,他们将很难去投入资源用于对下一代的培养,这就势必导致人才培养出现断层。落后地区在缺少金钱的情况下,将很难开发自己的区域,从而利用地理和资源优势谋求发展。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国家发展滞后。

民国的第四大缺陷是国民文化层次低下,这个特点也是如今的印度的最大特点之一,它严重制约了国家发展。

民国时期,中国涌现出了很多大师,他们中的多数还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教育,但与此同时民国的文盲率却达到了90%。民国文盲多,是教育缺失、社会不公、识字率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今天的印度,其文盲率始终居世界首位,印度的文盲数量达到了5亿,占全球文盲的35.1%。印度成年人文盲数量占比达到了20.5%,约为2.89亿。

与此同时,印度的精英教育非常先进,精英中的多数都和民国时期的精英一样,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教育,他们的西化比民国精英更加严重。

印度教育落后对于印度的发展几乎是致命的,这很容易理解:按照眼下的印度国民受教育程度而言,他们国家的大多数人连机器的说明书都看不懂。当一个国家的多数人连机器说明书都看不懂时,谈工业化几乎是异想天开。

中国用几十年走完了西方数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中国的崛起有诸多因素的作用,其中,全民扫盲就是其中的“作用因素”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扫盲,中国集中了一批最优秀的专家,搞了一套经典的简化字方案+配套的拼音体系。简体字的广泛应用,让中国的教育如虎添翼。扫盲成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可这样的基础,对于今天的印度而言却是难上加难。

具体有多难,我们从印度的基础教育就可见一斑。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针对印度的基础教育,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印度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中,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无法阅读二年级课文。这项调查折射的事实是:哪怕印度民众接受了教育,他们的识字率也依旧非常低。这一结果,也是印度小学辍学率极高的原因之一:你根本就读不下去。

为什么有那么多印度人连小学都“读不下去”呢?答案实际非常简单,因为印度有千余种本土语言和文化,且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这就导致迄今为止,印度没有出现一种可以被广而推广的语言。

印度的第一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可印地语的使用人数,仅为41%。这就意味着,当印度总理用印地语进行演讲时,全印度有一大半的印度人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而第二官方语言英语,其使用人数也仅为1亿人。

图为印度总理莫迪在演讲

印度的基础教育教材多是印地语文字和英文,对于不使用印地语和英语的七八亿印度人而言,接受这种文字无异于接受另一个世界。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么说吧,多数印度人拿起课本学习识字,和我们中国人拿起印度课本学识字的难度,几乎是一样的。

印度人口爆炸性增长,也使得原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超负荷承载。而早婚、童婚的事实存在,以及种姓问题导致的大量“贱民”儿童无法入学,也使印度的教育落后问题雪上加霜。

教育的落后,导致了印度国民素质不高的事实。而这一问题,将延伸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工业化体系的建立上来。可以说,印度国民文化层次低下,已经成为了印度发展的绊脚石。

除了与民国太过相似之外,印度的宗教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印度的发展。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宗教让整个印度陷入了虚幻和淡漠的社会状态,这种前现代化的社会形态是远远不可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的。

这个也很好理解,信宗教的人都很佛,他们对“奋斗”“拼搏”等等并不感冒,而这种“不感冒”导致印度国民看起来普遍没有中国人勤快和积极,它与高速发展是“相矛盾”的存在。

相比中国的崛起,印度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自内部而发的流血革命,他们在独立上的最重要一步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场运动的确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了人民士气,可它的妥协性也使得运动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和社会的真正变革。

除了没有流血牺牲外,印度和中国相比:还没有毛泽东……

综上,印度绝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中国!中国的发展之路,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国家,都将无法复制。

0 阅读:0
康康评历史

康康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