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神仙打架,欧盟一旁默默遭殃?对华强硬派,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突然改口示好中国,“冰封”数年的中欧贸易协定终于迎来柳暗花明?
新年刚过,放眼近期的国际政坛动态,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世界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在贸易竞争上的新一轮交锋:加征关税大棒终于落下,中美外交关系新时期,第一个出手的还是特朗普。
北京时间2025年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海湖庄园签署一系列行政命令,正式对中国商品加征百分之十的关税。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繁荣的今天,美国政府为何选择乱挥关税大棒?站在特朗普的角度,此次加征关税的理由如下:
美国为什么要放弃所谓自由贸易,这不是他们的一贯主张吗?可时至今日,他们终于发现:在自己建立的所谓“全球化自由贸易体系”下,再也占不到便宜了。如今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从自由贸易中获益最大的国家成了中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全世界的国家,不过200余个。可在最新出炉的贸易统计中,超过130个国家的2024年度最大贸易伙伴,都成了中国。里里外外忙活了几十年,最后给中国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做了嫁衣,美国人不翻脸掀桌子,那才叫奇怪。
对于美国蛮不讲理的掀桌行为,中国自然是奋起反击。就反击的手段而言,我们仍旧秉持着多管齐下的方略。
这一次,是海关总署和商务部最先做出反应。美国这边一宣布加征关税,那边反制措施就是一通劈头盖脸:“对钨、碲、铋、钼、铟等相关物项出口严格把控,实施严厉的出口管制。”
铟是研发制造红外装置不可或缺的稀有元素,钨、碲、铋、钼等,更是对军工制造业来讲不可或缺的存在。
故而这一次海关总署与商务部联袂出击,不只是表明中国绝不妥协的态度这么简单,这份禁令,更是砸向美国这个“军工复合体”,甚至动摇其经济根本的重磅炸弹。
除了对等制裁硬碰硬之外,中国政府还有一个杀招——商务部为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已将美征税措施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当然,按特朗普三五不时“退群”的习惯,他哪天退出WTO也不足为奇。不过那又如何,我们已经借着这次起诉展现了“改革开放,合作共赢”的外交态度,为未来可能围绕此事的舆论战提前布局。
这次加征关税国家的名单中,除了中国之外,加拿大、墨西哥赫然在列,这倒不完全是美国对所谓“盟友”的背刺。
一方面,从征收关税的总比重来看,加、墨两国是从零增加到25%,而中国则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说在新的一年里,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总比重已然逼近百分之三十。中国,仍旧是美国掀起贸易战的最大阻击目标。
另一方面,加、墨两国此番遭受制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美国看这两个国家不痛快以至于出重拳的最大原因,无非两国政府与中国的“隐性合作”——
中国生产产品,贴牌加拿大或墨西哥,再通过美墨、美加外贸渠道零关税进入美国市场,这是特朗普政府所不能容忍的。故而从宏观角度看,对加、墨加征关税,最终所针对的仍旧是中国制造。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贸易战火星撞地球,美国两大邻居遭殃,欧盟也未能独善其身。
就在美国通过对华新一轮贸易制裁的第二天,一贯主张对华强硬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突然对中国说起了软话——“中欧之间暂停的贸易协定不仅可以解冻,甚至可以扩大。”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对华释放善意,想来欧盟也是看到了加、墨两国家的“惨状”,有了危机感。但要说这里面有几分真心实意,还真谈不上,更多的还是在中美之间找平衡以求自保。
拥有德、法、意等强国的欧盟,如今却连一个表态都要瞻前顾后,实在令人唏嘘。
中国有个成语叫投桃报李。面对欧洲人难得一见的善意,我们自然以礼相待:北京时间2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表示“希望欧盟能成为中方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
至于中欧贸易协定能否借此契机“解冻”甚至达成进一步共识,这既不能妄下结论,更不能操之过急。纵观该项协议的整个发展历程,自2013年至今已有十二个年头,但时至今日,却仍旧处在“未生效”的阶段。它的推行与否,涉及到太多国家和地区的利益纠葛。
综上,仅凭冯德莱恩一句软话就寄希望于中欧贸易协定一蹴而就,实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