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1995年,重庆丝绸外贸进出口公司酝酿改制,很多人办理停薪留职了。
对于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来说,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前一年他刚刚毕业分配到公司,很快被提拔为副科长。改制时,领导很看重他,鼓励他承包丝绸厂。
2年后,他也办理了停薪留职,果然承包起丝绸厂。
没想到,他就此发家,后来还进军房地产,登上富豪榜,财富一度连续多年超过200亿元。不过让人想不明白的是,去年财富还达205亿元的他,今年却落榜了2023年胡润百富榜。
他就是在外界看来有些神秘的重庆富豪、中昂集团创始人易如波。
易如波确实有些神秘,真正采访过他的媒体不多,因此资料较少。
一篇人民网2014年转载《中华儿女》的题为《易如波:有多宽胸怀就有多大事业》的文章,对他的个人信息披露比较多,应该也是可信度比较高的报道。
该报道称,易如波1976年出生在重庆巴南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有兄弟姐妹四人,他是老三。1990年,易如波考入位于重庆的西南大学,学的是一个有些冷门的专业——
蚕桑学。
这是他1994年毕业后分配到重庆丝绸外贸进出口公司的原因。
不过,从年龄上看,易如波考上大学时,仅14岁,如果年龄或毕业时间没有差误,他算是一个小学霸了。
本文开头的一幕,就来自该文章的描述。
而另一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的题为《44岁易如波掌控300亿产值企业》的文章则称, 易如波1997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公务员,提干不久就提出停薪留职,进入了丝绸行业。
两篇来自权威媒体的文章都表明采访到了易如波,可信度应该很高,不过在描述上有些出入,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大约在1997年,易如波停薪留职,开始承包丝绸厂或车间,几年后进入房地产行业,被称为“白手起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的文章,对易如波的发家描述更为详细,称当时进出口权正在向民营企业开放,而国企需要脱困,作为传统的茧丝绸生产基地,重庆当时的国有丝绸企业因为技术落后、三角债频发、企业之间条块分割严重而身处困境。
易如波“清楚地记得”,他用5000元作为定金,承包了重庆一家丝绸企业的一个车间。
当时,他掌握了一项茧丝绸加工新技术,能将被行业普遍视为废物的次级蚕茧重新提取蚕丝。
当易如波拿着次级蚕茧重新提取出来的蚕丝,找到生产成品的广州绢麻厂、桂林绢麻纺织厂时, 对方对他们的产品和价格都很满意,并支付了预付款。
易如波的生意由此转了起来。
后来,他又承包了多个丝绸厂,包括湖北的一个车间,短短一年多,就积累下了1000万元的财富。
《易如波:有多宽胸怀就有多大事业》则称, 短短半年里,易如波先后承包了5个濒临破产的丝绸厂。 同时自己做出口,产品出口到日、韩及欧美国家,易如波说,他属于典型的白手起家——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完成了原始积累。
他们是经广东出口,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易如波关注到了粤港的房地产市场,还很形成了自己的判断——
一层商业楼面的利润相当于十层住宅。
于是,2000年前后,易如波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成立了重庆昂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首个项目就是商业地产。
2000年,重庆巴南区还没有大型商业,易如波通过竞标,拿下第一个项目,建成了巴南区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大厦。
当时,易如波就玩起了“高周转”,《44岁易如波掌控300亿产值企业》文章称, 当时易如波的实力,或许还不足以操作超高层商业体,但他通过预售,用18个月就完成了原计划4年完成的该项目的开发。
随后,他又参与了多个旧城改造,短短1年多,又将财富从1000万元滚到了1亿元。
2002年前后,易如波开始进军上海及周边房地产市场,包括苏州,2004年,又进入北京市场,迅速打造出了中昂集团,到2012年底,中昂集团总资产达180亿元,2013年产值达100多亿元。
2012年,中昂集团进入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在今年9月份发布的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 重庆中昂投资集团以521.19亿元的营业收入排第220位,2022年排第185位,营业收入为531.83亿元,同时还登上了中国企业500强,2023年排445位。
易如波曾放言,2019年将带领企业上市,可惜未能如愿。
虽然没有上市,但他个人多年前就已经登上了富豪榜,在2020年胡润百富榜上增长17%,突破200亿元,2021年达230亿元,2022年回落到205亿元,之前多年也超过100亿元。
企业入围两个500强榜单,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个人财富最近几年都稳定在200亿元上以,从诸多信息中,看不出中昂和易如波有何问题,不知为何,他今年从2023年胡润百富榜上的消失了。
不过,最近也有一些关于中昂及旗下公司的不利信息。上一年财富还达200亿元,今年没有上榜,显然有些蹊跷。
这是不是他今年没有上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