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摩根士丹利闭门会,揭秘这场关税风暴下金融、汽车、能源、原材料等行业投资机会。
一、关税风暴下的银行:稳如泰山,机会暗藏!
美国加关税,全球经济放缓,银行板块会崩吗?摩根士丹利分析师Richard给出了答案:中国银行业稳得住!
原因有二:
1、金融周期见底,消化不良能力超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消化速度创纪录,去年消化3.8万亿不良贷款!房地产和地方平台风险下降,工业贷款高风险占比从10%降到8%。即使出口受关税影响,银行也能通过250%的超高拨备覆盖率(全球最高水平)轻松应对。相比之下,欧美银行拨备覆盖率仅70-80%,中国银行简直是“防御之王”!
2、出口冲击有限,内需复苏托底关税让对美出口几乎停滞,但中国早有准备。调研显示,义乌出口增速仍保持18-19%,不少企业已转向东南亚市场。国内消费也在复苏,Q1储蓄率下降,消费反弹,GDP预测上调至4.2%,比年初预期还高!银行股息率高达6%,稳健如建行、中信银行,简直是乱世中的“避险港湾”。

二、东风汽车:国企重组,股价低估的“金矿”!
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关税又添乱,东风汽车却被分析师Joey看好,评级上调至“超配”!为啥?因为东风藏着三大“金光闪闪”的机会:
1、账面价值被严重低估东风当前股价仅4港币,但账面净现金高达5.2港币/股,广义现金价值更是10港币/股!这意味着你花4块钱买的股票,背后可能值10块,简直是“买一送二”!
2、母公司重组是最大催化剂东风母公司重组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180亿的过度投资,市场对东风派息的预期也水涨船高。过去东风常年在净现金以下交易,但重组后,业务聚焦、产品线优化,账面价值有望逐步释放。
3、差异化投资逻辑,逆市突围在车企利润承压、出口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东风靠内涵价值取胜。分析师认为,东风的风险回报比极高,是当前市场中的“差异化”机会。

三、中石油天然气:从周期股到“公用事业”新贵!
油价崩了,中石油还值得买吗?能源分析师Jack斩钉截铁:中石油天然气业务被严重低估! 估值7.7港币/股,当前股价仅5.5港币,三大逻辑:
1、天然气资产稳如公用事业中石油天然气业务正从周期股转型“公用事业”属性。过去3年,管制气占比从70%降至55%,市场化定价让平均销售价格(ASP)稳健上涨。即使油价跌至60美元/桶,天然气仍能贡献7%股息率,总股息率高达8%!
2、低成本气田,利润率暴增中石油自产气成本仅0.8-0.9元/方,塔里木气田储量50年不减!煤岩气量产后,成本或降至0.7元/方,利润率扩张空间巨大。2024年天然气板块盈利预计每方气0.24-0.25元,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20-25%!
3、进口气成本下降,油价对冲油价下跌拖累上游油资产,但进口气成本也同步下降,形成天然对冲。管道气定价滞后9个月,2025年起成本将大幅降低,利润率进一步扩张。

四、原材料:钢铁锂承压,铝暗藏机会!
关税冲击原材料行业,钢铁、铝、锂走势如何?
1、钢铁:减产在即,竞争加剧亚洲钢铁市场竞争恶化,日本、韩国转向亚洲倾销,越南新增900万吨产能,钢厂盈利承压。中钢协明确表示年中将出台减产政策,出口下滑可能触发自发减产。短期承压,但长期供需有望改善。

2、铝:供需紧张,长期看好全球铝产能受限,中国4500万吨上限严格执行,海外增量稀少。虽受空调出口和光伏抢装减弱影响,短期需求承压,但供需紧平衡支撑长期盈利扩张。铝行业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3、锂:短期悲观,底部待探锂价跌至7万元/吨,需求透支明显,4月订单停滞,5-6月或更弱。复产和新增7万吨供应加剧压力,短期底部可能低于预期。但长期看,新能源需求仍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