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1月,政治部主任刘智浚接到一个电话:“明天一早联合政委和其他领导,一举控制你们的师长李德金。切记,他身上有三支枪,一定要谨慎,今晚你盯紧他的动静。”
这位师长究竟做了什么,让军区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1988年11月,刘智浚正在宿舍里熟睡,电话突然响起,语气不善地问对方是谁。话筒那头,自称是云南省军区的政委赵坤,让他必须马上赶到总机房,并且准备接听司令员的指示。
被这短短几句话震住的刘智浚,瞬间从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他快速穿好衣服来到机房。
刘智浚刚走进机房,便直接走到对讲设备前,拨通指令电话。成都军区司令员王祖训的声音传来,他要求刘智浚立即清场,将总机房内所有的值班人员暂时驱散出去。
刘智浚挥手示意工作人员迅速离开。
机房内的门被轻轻关上,仅剩下刘智浚一人守在电话旁,他才重新接起司令员的电话。司令员强调了任务的紧急性和保密性:必须在第二天行动,联合师里的主要领导控制住师长李德金。任务有明确的要求,先和政委李正贤通气,然后在早饭时段动手。
经过一番简洁干脆的命令后,司令员特别提醒刘智浚,小心师长李德金的武器情况。他身上带着三把枪,属于危险目标,当晚务必对其动向严加观察,不能出任何纰漏。
第二天清晨,守备2师的政治部主任刘智浚便和副师长崇云祥、政委李正贤、纪委委员任光亮按照约定汇合。因为接到的严密指令,他们需要全力以赴确保行动顺利完成。
李德金是守备2师的师长,同时也是军中的“一把手”。自部队成立以来,他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领导能力在全师内外得到了高度的认可。
无论是作战还是军队建设,他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威信。
作为主官,他任上领导的这支部队成绩显著,接连多次被上级表彰,哪怕是师以下编制的团一级单位,也频频受到嘉奖。
据不完全统计,4团和5团在他的带领下曾多次受到成都军区的认可,甚至还被记了三等功。一个如此优秀的守备师长,成就显赫、战绩累累,为什么被要求控制起来。
几人事先并没有得到其它情况的通知,甚至在接触军区指示时都没有明确了解到任何具体原因。
清晨8点,师部的交班会如往常一样在会议室举行。
守备2师的核心领导层在固定的时间到场,会场布置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参会人员的排位规矩而统一,长桌的一侧是师主要干部们的固定席位,另一侧则是科室和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位置。
李德金在例会时间准时步入会场,坐在正中的位置,翻动着会议前摆放好的文件。
队列整肃后,会议正式开始,李德金依照惯例主持了开场部分。
他简短提及各业务进展后,将接下来的时间交给政委进行汇总和布置。政委李正贤面色如常,拿起一叠文件,从条理清晰的发言中逐步切入会议主题。
李正贤放下手中的文件夹,他宣布,这是一项来自军区的直接指示,要求他们共同配合对李德金师长进行必要的控制。
李德金下意识地开口,但政委继续按照既定安排维持场上秩序,用明确语气强调了这次军区干预的指令不可违背。
与此同时,刘智浚站到更靠近李德金的位置,形成了对他的有效包围。
没过多久,一支由军区保卫处官员组成的小队到达现场,他们是专门接管事务的处理小组。队员进门后迅速就位,他们的行动毫不拖延,直接开始了交接程序。
在确认了师部常委们的初步行动后,保卫小组队长与李正贤简单交流后接手现场指挥。
为了确保所有可能存在的隐患能够被迅速排除,李正贤亲自率领一支小队前往李德金的宿舍进行了必要的搜查。宿舍并不复杂,经过仔细排查,他们果然从师长的常用物品中找到了三把性能完好的配枪。
这三把枪支包括一支随身携带的手枪和另外两支后备武器,全部被包起来带离了现场。
1988年春节,李德金回到昆明探亲,他前往一家粮油机械厂走亲访友。按照厂区规定,门卫对所有进出人员都需严格盘查,即便是军人也不例外。
李德金穿着便装,没有携带任何能够证明军人身份的文件。门卫出于职责,对李德金进行了询问核实。李德金语气激烈,声音之大吸引了附近工厂内一些员工的注意。
门卫没有退让,继续坚持要求其出示证件说明身份。门卫的较真态度激怒了李德金,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枪,指着门卫大声呵斥,试图用武力压制对方。
但性格刚烈的门卫毫不示弱,他当着周围围观者的面,指着李德金扬言一定要将此事上报相关部门。眼看事情难以收场,粮油机械厂的负责人赶紧出面调解,安抚双方,并赶走周围窥探的职工。
事件很快传开,不久后便被反映到了昆明市的相关单位,最终传到了云南省军区领导的耳中。军区高层对此事高度关注,迅速就李德金携枪威胁平民的行为展开初步内部调查。
李德金脾气急躁、性格倔强,这并非他唯一一次因性格问题惹出麻烦。他在部队的管理方式同样存在争议,甚至有人反馈他的处事风格往往雷厉风行,但情绪化严重,缺乏必要的平衡技巧。
所以李德金经常因琐事与人争执,尤其在涉及工作决策时,发火的现象更为频繁。
边境作战中,守备2师有一位叫赵晓的作训科长,他曾因作战表现突出立下二等功,名声在部队中颇有分量。赵晓在作战部署会上,基于前线实际提出了与李德金不同的意见。
这个提议在李德金看来是对他意见的反驳,他直接在会上发作,言辞之间充满指责和否定,不仅当即推翻了赵晓的建议,还当众进行了长时间的严厉批评。
李德金的作风和纪律问题早已不是单一的事件,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果。
他在担任师长期间,利用职权插手部队的后勤事务,为自己和少数亲信谋取利益。调查显示,他曾指示后勤部门以不正当手段侵占了一批汽油费用。这笔油费本应该用于部队的正常运转,却被部分截留下来,流向了私人渠道。
此外,李德金早年在蒙自军分区担任参谋长时还发生了一起致命的事故。他因个人固执执意要亲自驾驶车辆。
李德金并没有经过专业的驾驶培训,他对路况的判断能力也不足,结果车辆在半途中失控,冲入了一条河流。这场事故造成了通信科长的当场死亡,而李德金和驾驶员侥幸生还。
事后,李德金为逃避责任,他没有坦承自己作为直接肇事者的事实,而是利用职权威逼利诱驾驶员,让对方承担事故责任。
他要求驾驶员向上级编造谎言,将事故描述成“驾驶员操作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驾驶员迫于压力,不得不按照他的指令配合隐瞒真相。
李德金在部队内部的影响力开始彻底崩塌。
守备2师的许多干部和战士听闻后,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大家过去只知道这位师长办事果断、作风强硬,对他保持着既敬又畏的态度。然而,事实却展现了他的另一面。
最终,处理结果很快落地。李德金因触犯党纪军纪,从正师级降到了正团级。他在当年追回油费的问题中涉及的经济罪名成立,直接被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3年。
老战友们谈起这段往事,心中都难掩遗憾之情。李德金出狱后的日子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生病时,更是被高昂的医疗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昔日的一位战友替李德金支付了医疗费。
晚年的李德金生活虽然清贫,心怀感恩,珍惜战友情谊。几位曾经的老战友,像刘智浚、李正贤等人,无论身处何地,每年总会聚在一起,聊聊过去。
李德金的葬礼上,刘智浚和李正贤不顾路途遥远,赶到现场为他送行。
参考资料:
[1]杨文生.严明军纪军法是建军治军强军的铁律[J].求实,2014(A0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