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领导的国民党反革命集团突然撕毁国共合作的协议,公然对共产党人出手,残害革命人士,打压革命组织,对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在毛泽东、朱德、贺龙等人领导之下先后打响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同国民党进行武装抗争。
但奈何敌我实力悬殊,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虽然暂时取得胜利。
最终,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反扑,我军还是不得不选择撤离城市,来到乡村山林之中进行游击躲避。
进入山林之中的红军,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物资的匮乏。
国民党当时对红军根据地采取高压封锁,导致外界物资运不出去,内部消息无法传递,加上同国民党持续不断地作战,红军的生活十分困难。
1933年,在江西丰城之地的红军面临着国民党的围剿和封锁。
为了找到物资,红军可谓是绞尽脑汁,却想不到在军中白马帮助之下,挖出了一地的“宝贝”。
1933年,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十一团正在和江西乐安和丰城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缠斗,双方你来我往,激战多次。
红军不论是人数还是武器装备均不占优,尤其是没有后方物资装备支援,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情况。
而后方的国民党军队,则凭借人数优势以及接连不断的后勤补给对红军展开猛烈攻击。
数次战斗下来,红军伤亡惨重,甚至不得不选择放弃一部分的战士,团长邓国清此时是焦急不已。
伤员需要的药品、部队的粮食等都见底了,如果不能够及时得到补给,不用国民党军队前来进攻,部队自己就散了。
邓国清早年也曾在国民党军队之中担任队长,之后因为得罪了大人物,被撤销了职位关押在长沙的监狱之中。
在1930年,红三军攻打长沙的事后,邓国清才被放了出来,随后也是加入了红军之中,因为作战勇猛,很快就成为十一团的团长。
作为曾经的国民党军官,邓国清深知国民党内部坚壁清野的政策,不论是乐安还是丰城如今都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下,物资严进严出,想要从城中搞到物资,难如登天。
在这期间,也有参谋提议攻打丰城,但被邓国清否决了,无他,如今邓国清麾下红军的战斗力根本无法支撑其进攻城市。
何况是丰城这样被国民党严防死守的城市,靠他们一个团,进攻丰城,无异于以卵击石。
听到邓国清如此说,其他人也是沉默不语,的确,按照现在的状况,他们即便攻下了丰城,也将损失惨重,剩不下多少人。
最终无可奈何之下,邓国清只得选择带来部队继续撤离,另寻他法。
在这时,邓国清想到毛泽东在苏区提到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要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自从1931年这个革命路线提出之后,苏区内部的地主阶级便遭到了很大打击,尤其是那些平日依仗国民党反动派作威作福的大地主,纷纷遭到了严厉惩罚。
这一政策受到了苏区内部无数百姓的支持和响应,也为共产党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而乐安和丰城等地由于处于国民党的控制之下,大地主众多,平日作威作福,祸害乡里,无恶不作。
邓国清想到此处,握紧了拳头,既然如今无处可去,不如为民除害,敲打一下当地的大地主们!
当时邓国清部队住宅在乐安和丰城交接之地,一处名为蕉坑的小城,这里民风淳朴,在听说红军带来之后,也是纷纷出来欢迎,看到红军战士受伤,拿出了当地的土药,进行治疗。
在和当地百姓交流之中,邓国清也是了解到当地有一个姓邱的大地主,和当地官员勾结,残害百姓,作威作福,侵占了很多百姓的土地和家产。
百姓早就期盼着红军能够来到这里为他们铲除这个祸害了。
听闻此言,邓国清也是眉头一皱,当即便开始进行了作战安排,一方面派人进行警戒,侦察后方的敌人是否追击了上来,另一方面则开始派人前去搜查镇上的官署和邱大地主的家产。
但等到红军战士来到当地官署的时候才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官署之内,一片狼藉,根本看不到国民党官员的身影,唯有家在当地的几名小吏。
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些官员早在数日之前就跑了,小城仓库中的物资也被悉数带走,没有留下一点。
邓国清并不意外,这几年同国民党的斗争中,早就对此见怪不怪了,不撤离、不搬走,才不是国民党的作风。
至于邱大地主哪里,也是如此,早就人去楼空,只留下了一座空宅子。
邓国清见状,轻叹一声,为没有找到物资而叹息,不过随后又笑了起来,因为红军这次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
从乐安到丰城这一路上,红军风餐露宿,披星戴月,遭受了巨大的折磨,如今总算有了一个能够睡安稳觉的地方。
看着邱大地主宽阔的宅院,邓国清也是把部队召集到了此处,命令部队在此处驻扎休息,不要打扰百姓。
其实在来到蕉坑之后,百姓也都纷纷拿出了食物来送给红军,但都被邓国清拒绝了。
因为他知道,红军过得苦,在交战地区的百姓也过得不怎样,他们手中的食物或许就是最后的储备了,不能让百姓因为红军而挨饿。
幸运的是,在邱大地主家中的仓库之中,发现了一批陈年谷子,这些谷子在仓库存放多年,看样子都发生了霉变,但对于红军来说,却犹如至宝。
在邓国清的指挥之下,将仓库的谷子进行了严格的划分,每个营、每个连,拿到多少,要怎么吃,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但毕竟是一个团的部队,这千斤的谷子,也就能够缓得一时之急,长远来看,还是需要想办法去城中买粮食。
可当时国民党封锁之下,纸币根本无人接受,想要买粮食只能够凭借真金白银。
邓国清选择打地主,其实也是为了能够缴获一些硬通货,从而去城中换购粮食,解决物资问题。
但如今这个想法却落空,邓国清站在屋内,看着地图,沉默不语,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做。
而这时,一阵马蹄之声将邓国清的思绪拉回,正是团部的通信员回来了!
由于红军所处之较为偏僻,地形地势复杂,红军信息传递中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匹,邓国清团部之中一共也没有几匹马,大部分都交给了通信员。
接过通信员手中的信,邓国清急忙拆开看了起来,片刻之后,眉头紧锁,信是附近友军送来的,告诉邓国清此时他们被敌人阻拦,也无法支援邓国清部,让邓国清自行想办法和大部队会合。
邓国清看后,无奈摇摇头,如今红军各部面临国民党的围攻,大家都自顾不暇。
支援,的确很难。
看罢信后,邓国清也是拿起了笔,向对方回信,表示了自己的理解,随后装好信封,交给通信员。
就在此时,院子之中却传来了一阵惊呼。
“团长!团长!你看这马是怎么回事?”
邓国清听着外面的嚷嚷,有些恼怒,大步迈出,就要批评刚才大呼小叫的同志,可一出屋子,就愣住了。
只见拴在院子之中的白马此时正在用力刨地,两只前蹄不停地倒腾,不时还停下来闻一闻,举止怪异。
纵然邓国清见惯了大风大浪,也没见过这白马刨地,当即来到白马身旁,想要看看是怎么回事。
邓国清作为团长,自己身边也有一匹马,因此对马的习性还是比较了解的,白马如此刨地,似乎是在找着什么。
通信员看到白马的怪异行为,生怕白马冲撞了邓国清以及团部的同志,当即上前要把白马拉走,但被邓国清拦下。
“等一下!看看它要干什么!”
十几分钟之后,白马似乎找到了什么,停下了刨地的动作,低下头伸出了舌头向下舔去,邓国清也急忙蹲下身子看去,发现白马正在舔一些白色的颗粒。
邓国清若有所思,捻起了白色颗粒,便放在嘴中,此举可把周围的战士们吓坏了,生怕这是什么有毒的东西。
邓国清尝了之后却哈哈大笑,“盐巴!这下面是盐巴!快来人,把这里挖开!”
战士们听到之后也是立马牵走了白马,拿出铁锹挖了起来,不大一会儿就挖到了一张油毡,油毡之下,是一块巨大的木板!
木板掀起了,尘土飞扬之中,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大箱子和一堆陶罐!
一个战士见状,立刻就跳了下去,掀开箱子,看到里面的东西之后,也是愣在原地,“团长!是大洋!好多大洋!”
再打开旁边的陶罐,竟然是满满当当的盐巴,邓国清喜出望外,这些大洋和盐巴可真是雪中送炭。
在看到大洋和盐巴之后,邓国清也是立刻命令战士们将地下掩埋的箱子和陶罐拿出来进行清点。
统计之后,竟然发现竟然有将近两千大洋和上百斤盐巴,在那个时期,这可是一笔巨款!
邓国清看向白马,心情大好,当即拍了拍马背!
原来这邱大地主在逃跑的时候,将家中的大洋和盐巴等都埋在了院子之中。
也许是埋藏的时候比较着急,导致盐巴洒了出来,混进了泥土之中。
在那个年代,人吃不饱,动物也是,尤其是白马经常奔跑,也需要大量的盐分补充,动物的嗅觉远远比人要好得多,在进入院子之中白马便闻到了盐巴的味道,于是便开始了怪异的刨地行为。
恰恰是白马的怪异举止,让众人找到了大地主埋藏在院子之中大洋和盐巴。
这大洋,在那时可是硬通货,两千多块大洋购买的粮食足够整支部队吃好久,同时还能够购买到需要的药品来拯救伤员。
邓国清看着白马,直呼好马,更是称呼白马为招财宝马。
藏大洋大部分人都能够理解,但为何地主还要藏盐巴呢?
其实在民国时期,盐巴,同样是硬通货,普通人家根本吃不起,这上百斤的盐巴,足够换取数倍的粮食。
况且盐巴可能很好地补充人的体力,如果没有了盐分的补充,人体素质会急速下降,导致软弱无力,行动不便。
有了钱,购买粮食便不是问题了,在邓国清的安排下,十一团从其他地方购买了大量粮食、药品等物资进行补充,在短短数日之内,部队的战斗力便得到了恢复。
由于邓国清十一团所处的位置较为隐蔽,敌人的数次进攻都没有成效,逐渐也放弃了对蕉坑这片地区的围攻。
随着敌人的撤退,邓国清也是找到了机会和兄弟部队会合,随着部队实力的壮大,邓国清等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对江西丰城展开了进攻。
丰城的国民党守军没有想到已经撤退,多日不见踪迹的红军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冒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由于乐安和丰城之间的国民党支援部队早已撤离,导致丰城孤立无援。
在红军强大的攻势之下,国民党守军意志瓦解,不到数日便纷纷出城投降。
这一战中,邓国清麾下的十一团立下了大功,受到了红一方面军领导的表扬和嘉奖。
值得一提的是邓国清这位优秀的指战员在红军长征之后竟然背叛了革命,抗日战争之中,邓国清无法忍受国民党的威逼利诱,竟然独自一人逃亡了南京,再次加入了国民党。
并且1947年的时候,被蒋介石晋升为国民党陆军少将,同解放军作战,最终被解放军俘虏,建国之后邓国清因背叛革命、背叛党而被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