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换帅难掩长期困境,“平安系”光环下的阴影

智瑾 2025-02-11 04:36:34

在金融科技领域,金融壹账通曾以其“平安系”的光环和双重上市的辉煌而备受瞩目。然而,自成立九年以来,这家企业似乎始终未能摆脱亏损的阴影,即便在换帅之后,其未来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

金融壹账通再次迎来高层变动,陈当阳接替沈崇锋成为新任董事长兼CEO。然而,这次换帅并未给市场带来太多惊喜。在沈崇锋任期内,尽管公司曾试图通过调整产品组合、深化客户合作等方式改善业绩,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2023年营收首次出现负增长,而2024年上半年虽然实现了归母净利润为正,但这主要得益于出售虚拟银行业务的一次性交割收入,而非主营业务的真正改善。

从公司官网披露的最新2024年三季度业绩报告看,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实现持续性业务(指剔除虚拟银行业务板块数据)营业收入18.3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4亿元下降30.6%;归母净利润为1.1亿元,去年同期则为-2.81亿元,同比增长138.9%。单看第三季度,金融壹账通持续经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归母净亏损为0.30亿元,而去年同期为0.51亿元,同比收窄41.9%,这意味着长期深陷亏损“泥沼”金融壹账通有望实现盈利。第三季度,其毛利率和经调整毛利率分别同比降低至32.7%、35.6%。

金融壹账通长期以来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其严重依赖“平安系”的收入。作为平安集团内部孵化的企业,金融壹账通在业务上自然与平安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这种依赖不仅限制了公司的业务独立性,还引发了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质疑。数据显示,平安集团及其联营公司陆金所对金融壹账通的营收贡献占比超过六成,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使得金融壹账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

历史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平安集团贡献的收入在金融壹账通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42.7%、52.1%、56.1%、56.6%和57%;陆金所贡献的收入在金融壹账通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2.8%、10.4%、10.4%、10.3和7.3%。

2021年8月底,一份举报信称金融壹账通存在财务造假、商业贿赂、市场操纵、非法隐瞒重大信息披露等违法行为。举报信还表示,金融壹账通在中国平安内部依赖集团输送,但大部分收入要通过研发费用返还。金融壹账通随后火速澄清,表示公司战略清晰,各项业务经营稳健,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均真实准确,不存在谣言中各种诋毁情况。

为了摆脱困境,金融壹账通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业务调整。然而,这些调整似乎并未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公司曾试图通过增加第三方业务收入来减少对“平安系”的依赖,但这一策略并未取得明显突破。同时,公司在终止金融云业务后,又面临着如何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挑战。此外,公司在海外市场扩张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互联网普及率和数字化水平较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等问题。

金融壹账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令人失望。在美股市场上,公司的股价从发行价10美元/股暴跌至目前的2.91美元/股,总市值仅为1.13亿美元。在港股市场,股价同样经历了大幅下跌,市值已蒸发80多亿港元。这种表现不仅反映了市场对金融壹账通未来发展的担忧,也对其品牌形象和融资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尽管金融壹账通在换帅后表示将积极调整产品组合、深化客户合作、拓展境内外市场,并继续执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以提升盈利能力,但这一系列举措能否真正奏效仍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公司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公司还需要解决长期以来的业务依赖和盈利能力问题。因此,金融壹账通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金融壹账通在换帅之后仍需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在“平安系”光环的阴影下,公司需要更加努力地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盈利模式,以摆脱长期亏损的困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这一过程注定不会轻松,需要时间和耐心来逐步解决。

来源:财经三剑客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0 阅读:7
智瑾

智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