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想在电动汽车业闯出一片天,一开始以为中国是最大的阻碍,没成想,美国才是他们的失败之母。日前,一家电池材料顶级制造商发出警告,欧洲要在中国之外,建立一个独立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难点在于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再直白点,就是美国给的补贴,太多了。总价值750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其中补贴清洁能源的占比,就接近了50%。如此一来,欧洲的吸引力,也就不值一提了,再进一步来说,欧洲还有什么资格大谈“独建”呢?就是东山再起,欧洲也不见得可以实现。
归根究底,还是两个毛病:其一,欧洲“自主”,只是一个表象,美国实力的介入,才是真正的风向。其二,草木皆兵,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沦为华盛顿的一把枪。这样的顽疾放任不管,欧洲只会费老劲折腾,然后浑身解数使完了,离自己的目标,反而越发遥远了。电动汽车行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俄罗斯威胁”深信不疑,要说放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看不出来也就算了,到了后面,欧洲自己身上“血流不止”,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能源危机是第一道关,北溪管道没有炸醒欧洲,反倒是炸破了欧洲的胆子,以至于看到什么行业都是“依赖风险”。于是,独建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的第一刀,就砍向了中国,比如: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
“工业空心化”是第二道关,美国要实现“工业回流”,欧洲便是首当其冲,毕竟,没有了俄罗斯的廉价能源,欧洲就已经很难留住工业了,再加上拜登签下的高额补贴,可以说,美国就是对准了欧洲下手的。以至于,电动汽车电池的供应链,八字还没一撇,欧洲还在不断地流失原有的“工业血”,哪怕是这样,中国还是欧洲最大的“敌人”。
美国刀刀砍向欧洲的大动脉,欧洲待美国,仍旧是一颗赤诚之心,中国什么都没做,反而成了敌人。这般受虐的心态,要我说,只能想到两个原因:一方面,树大招风,中国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太强了,强到欧洲可以“指鹿为马”,因为中国即使不是“鹿”,也能强大到变成“马”。所以啊,其他敌人,也就不值一提了。
另一方面,欧洲认人,只看秉性,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个秉性,其实也不难理解,就是想赢,就得靠“殖民掠贼”,而不是正规竞争。从始至终,只有中国把“公平”、“竞争”当真了,欧洲哪里还敢跟中国为伍?这不是时时刻刻影射他们吗?
按这个角度来看,只能说,欧洲是真的要完了。但是,也不是没有一点生机,就最近的风声来看,欧洲的最后一口气,可能还是美国政府给的。圣诞节那天,特朗普抨击了电动汽车,称自己上台后,要扶持传统汽车业,这不就是欧洲的转机吗?要我说啊,欧洲应该赶紧行动起来,当务之急就是两件事:巴结特朗普,回踩拜登。主子不能换,但是不影响站队啊!换了特朗普,美国还是美国,欧洲“独建”的可能性,也更大了,何乐而不为呢?这么些年,也该让我们看看欧洲的真本事了,净看给美国输血的场面,已经让我们产生视觉疲劳了。